冀春榮
【摘要】?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深受學生的喜愛。但是很多學生在鋼琴練習過程中,由于不能熟練掌握觸鍵技巧,很難將鋼琴獨有的音色特征表達出來,鋼琴演奏的效果不理想。觸鍵技巧是鋼琴演奏與教學中的關鍵,教師應當加強對觸鍵技巧教學的重視,并分別從觸鍵的力度、速度、角度三方面,對學生展開全方位教學,同時結合大量的實踐練習,在鋼琴演奏中能夠熟練運用觸鍵技巧,彈奏出一首美妙動聽、旋律優(yōu)美的鋼琴曲。
【關鍵詞】? 鋼琴演奏教學 觸鍵技巧 全臂觸鍵 觸鍵角度
演奏者的觸鍵方式,會對琴鍵發(fā)出的聲音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通常來說,觸鍵力度和觸鍵速度會影響琴聲的高低,而手指與琴鍵的接觸面積則決定了鋼琴的音質(zhì)。因此,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最重要的觸鍵技巧分別在觸鍵力度、角度和速度三方面。三者相輔相成,演奏者只有全部掌握并能夠融會貫通,才能進一步提高鋼琴作品的演奏效果。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分別對觸鍵力度、觸鍵速度、觸鍵角度的技巧展開了簡要分析。
一、鋼琴演奏與教學中觸鍵力度的把握
1.指力觸鍵
指力觸鍵通常只會用到手指的前三個關節(jié),輕壓觸鍵,因此琴鍵產(chǎn)生的音量較小。根據(jù)演奏者按鍵速度的不同,指力觸鍵又可分為低速指力觸鍵和快速指力觸鍵,在演奏特定的鋼琴作品時,也會有明確的要求。例如,莫扎特的《降B大調(diào)奏鳴曲》中有一部分的節(jié)奏急促,就需要使用快速、輕壓的觸鍵方式,發(fā)出清脆的旋律。演奏者在練習或演奏時,雙手的每個手指都應當呈自然分散狀態(tài),并自由地、快速地按壓琴鍵。用手腕發(fā)力,控制手指橫向移動。另外也有部分作品需要采用慢速、輕壓觸鍵的方式,產(chǎn)生朦朧、縹緲的旋律。如德彪西的《貝爾加馬斯組曲》中,就需要使用這種觸鍵方式,刻意營造一種表現(xiàn)“月色”的朦朧美。
2.手力觸鍵
手力觸鍵更多的是借助于整個手掌的重量,來產(chǎn)生不同的彈奏效果。與指力觸鍵相比,整個手掌按壓琴鍵會產(chǎn)生更加渾厚的音色,并且根據(jù)手掌觸鍵速度和觸鍵面積的不同,彈奏出更多富有變化的旋律。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中,這種手力觸鍵方式比較常見。另外,手力觸鍵中,演奏者是選擇垂直方式觸鍵還是水平方式觸鍵,也需要根據(jù)鋼琴作品來確定。例如,在彈奏《車尼爾849練習曲集》第12首時,由于作品的曲調(diào)較高且速度較快,因此需要演奏者使用垂直方式、快速觸鍵,從而彈奏出清脆、明亮的快速跳音。指力觸鍵中,也需要用手腕的力量帶動手掌進行移動。
3.前臂觸鍵
演奏者使用整個前臂(包括手掌和手腕)的力量觸壓琴鍵,并且運用肘關節(jié)帶動前臂做水平或垂直運動,完成鋼琴作品的演奏。前臂觸鍵能夠彈奏出更加響亮的音色,根據(jù)觸鍵速度的差異,可以分為中速和高速兩種。部分演奏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使用慢速方式進行前臂觸鍵,如果觸鍵速度過慢,就容易減小觸鍵的力度,發(fā)出的聲音就會冗長,初學者很難進行控制。因此,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前臂觸鍵通常使用中速或快速兩種方式。在浪漫派作品中,較多的使用了前臂觸鍵的方式進行演奏,如肖邦的《幻想即興曲》。演奏者使用快速、水平方式進行前臂觸鍵,能夠使作品的旋律變得更加飽滿。另外,演奏者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前臂觸鍵時也要注意保證前臂放松,肘部、手腕和手指都要靈活,只有形成聯(lián)動才能提升演奏效果。
4.全臂觸鍵
演奏者動用整個胳膊的力量進行鋼琴演奏,并且使用較快速度和較大的壓力進行觸鍵,產(chǎn)生強烈而又震撼的彈奏效果。在全臂觸鍵中,演奏者也需要根據(jù)作品需要調(diào)整觸鍵的面積,觸鍵面積越大,產(chǎn)生的聲音更加渾厚;反之,手指與琴鍵接觸面積越小,則聲音更加尖銳。全臂觸鍵的節(jié)奏普遍較快,但是快速觸鍵也分為水平和垂直2類方式。垂直觸鍵能夠?qū)⒀葑嗾咧讣獾谋l(fā)力提升到極限,像貝多芬的交響作品中,大多需要演奏者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彈奏。全臂觸鍵中的水平觸鍵,雖然也能夠讓鋼琴作品表現(xiàn)出飽滿、激烈的情感,但是側重于內(nèi)斂,李斯特的作品中較多的使用這種彈奏方式。
二、鋼琴演奏與教學中觸鍵速度的把握
觸鍵速度對鋼琴音色有直接影響,從指尖接觸琴鍵,到琴鍵壓倒底部的時間,哪怕只相差不到0.1秒,對于精通鋼琴的演奏家或聽眾來說,都會覺察到明顯的不同。本文將觸鍵速度大體分為快速和慢速兩種,其觸鍵技巧如下。
1.快速觸鍵
在該種方式的觸鍵技巧中,演奏者觸鍵時要做到“快放、快收”,在快速觸鍵彈奏中,采用不同的觸鍵角度,也能夠產(chǎn)生不同的彈奏效果。例如垂直觸鍵會產(chǎn)生尖銳的聲音,但是水平觸鍵發(fā)出的聲音就會相對的渾厚。在浪漫派的多數(shù)作品中,普遍使用快速觸鍵和水平觸鍵相結合的方式,彈奏出來的音色往往就有朦朧之美。如《平湖秋月》中,演奏者就需要使用這種組合式的觸鍵方式,營造出一種“月光照射平靜湖面”的氛圍。相比之下,快速觸鍵與垂直觸鍵的組合方式比較常見,被廣泛的使用到各個流派的鋼琴作品中,在此不一一贅述。
2.慢速觸鍵
如上文所說,初學者如果彈奏速度過慢,容易導致琴鍵聲音過低甚至不能發(fā)出聲音,也就無法順利的演奏作品。因此,本文所探討的慢速觸鍵,是與上一部分的“快速觸鍵”對比來說。演奏者在練習時,慢速觸鍵本身不需要額外施加作用力,不需要手臂用力。多數(shù)情況下僅靠手腕支撐和手指自然下落就能夠完成慢速觸鍵的動作。當然,在慢速觸鍵中也會分為垂直和水平兩種方式,其中垂直觸鍵與慢速觸鍵的組合比較常見,如莫扎特的《降B大調(diào)奏鳴曲》,演奏者就需要使用這種方式表現(xiàn)作品的柔美和精致。在印象派作品中,慢速觸鍵與水平觸鍵的組合方式比較常用。
三、鋼琴演奏與教學中觸鍵角度的把握
1.垂直觸鍵
這種觸鍵方式中,手指自然垂下,與琴鍵表面呈90°角,然后自然或用力控制手指敲擊琴鍵。在垂直觸鍵中,手指下落速度的不同,也會產(chǎn)生音調(diào)高低的變化。垂直觸鍵只需要用指尖觸碰琴鍵,因此不存在觸鍵面積的問題,組合方式主要有快速垂直觸鍵和中低速垂直觸鍵兩種。快速垂直觸鍵通常用來演奏鋼琴作品中短促、連續(xù)跳動的音符,像莫扎特的《C大調(diào)小奏鳴曲》中,就需要大量使用這種組合式的彈奏技巧,可以彈奏出清脆、響亮的旋律。如果使用慢速、垂直的組合式觸鍵方式,則更加適用于那些旋律比較緩慢、柔和的作品。
2.水平觸鍵
水平觸鍵中,要求演奏者的指肚觸碰琴鍵,并且接觸面積不同,觸鍵力度不同,都會對音色產(chǎn)生影響。例如,同樣是快速、水平觸鍵,指肚的接觸面積越大,產(chǎn)生的聲音越飽滿、洪亮;反之,如果指肚與琴鍵的接觸面積越小,則發(fā)出相對朦朧的聲音。通常來說,演奏者手指與琴鍵的角度可劃分為30°以下、30°~50°以及50°以上三種類型。每種類型的演奏音色各有特點,如古典主義作品中水平觸鍵的角度大多在30°~50°,這樣彈奏出來的音色往往更加細膩;而印象派、浪漫派的作品中,水平觸鍵的角度則在30°以下,演奏者能夠?qū)撉僮髌窂椬喑鲆环N朦朧之感。
在鋼琴演奏教學中,觸鍵技巧對于學習者來說十分重要,是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教師在進行觸鍵技巧教學時,既要關注學生對每個技巧的練習,同時又要將觸鍵的力度、速度和角度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演奏不同的鋼琴作品,在大量的練習中感受這些觸鍵技巧,從而不斷提高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姍姍.鋼琴演奏的基本功訓練——論初級鋼琴演奏中“高抬指”訓練誤區(qū)及改正方法[J].北方音樂,2017,(10):10.
[2]許世平.鋼琴基礎教學中高抬指練習與貼鍵練習的綜合運用[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