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連順 王旭
【摘要】? 實踐課是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實踐課教學對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效果有很好的作用。高職院??梢岳帽镜貎?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立實踐課教學基地,讓輔導員參與思政實踐課教學,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實踐課教學”,讓思政實踐課活起來。
【關鍵詞】? 高職 思政實踐課 創(chuàng)新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安排,讓學生參加校內和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種學生喜歡的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觀念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得到進一步提升,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實踐課教學有課題研究、參觀考察、專題研究、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社團活動和主題活動等具體形式。
但是,目前各個學校實踐課開展的情況卻差強人意,因此迫切需要改革思政實踐課教學,提高實踐課教學實效性。
一、實踐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實踐課形式單調,教學有進一步完善和創(chuàng)新空間
雖然思政老師已經開始重視思政實踐課教學,并編撰了實踐課教程,但是實踐課教學基地有限,一般是到烈士林園、紀念館和紅色基地進行參觀活動,穩(wěn)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很少。其次,思政課老師教授學生人數眾多,師生比例太大,對學生了解不深入,對實踐課的評價不能詳細,評價體系無法完善。第三、實踐課教學分為課堂內實踐教學和課堂外實踐教學。學生實踐課教學以課堂內實踐教學為主,課外實踐教學很少。參加參觀革命教育基地、社會調查和“三下鄉(xiāng)”等課堂外教學活動的只集中在一部分學生身上。最后,思政課老師本身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也不多。大部分老師都是從高校畢業(yè)直接進入高職院校當老師,學校又很少組織思政課老師參加校外社會實踐,缺乏把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實踐的條件。所以思政課老師的實踐教學形式單調,大部分局限于課堂內教學的范圍內。
2.實踐課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
大部分高職學生不喜歡抽象思維的理論知識學習,但是實踐、交際和溝通能力較強。實踐性課是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一種教學形式,能充分發(fā)揮高職學生的實踐和交際溝通能力。高職學生在實踐課,尤其是校外實踐課,能做得很好,進而喜歡這門課,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輔導員和思政課老師缺乏溝通機制
思政課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宣傳部、團委、學生處以及各系部的協(xié)同配合來完成,尤其是思政課老師要和輔導員有一個很好的溝通聯(lián)系。因為思政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思政課老師人數少、學生多,教師不能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輔導員經常和學生交流,對每個學生的情況比較清楚。輔導員大都年輕,更熟悉90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思政課老師和輔導員建立交流機制能更好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創(chuàng)新實踐課教學新模式
1.利用當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
京杭大運河途徑濟寧,使?jié)鷮幊蔀闅v史上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城市。學校要宣揚當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在校內建立實踐課教學基地。例如,濟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建設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館,分為運河流芳、經緯絡繹等12個展區(qū),展出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葫蘆雕刻、剪紙、刻紙等展品300余件。15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被聘請成為客座教授,每周四來館教授傳統(tǒng)技藝,讓學生進行體驗學習。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還受聘擔任學院專業(yè)課兼職教師,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習融入課堂教學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到學生心中。
2.思政課老師和輔導員共同參與實踐課教學
讓輔導員擔任思政實踐活動課指導教師,輔導員組織和指導學生以集中或分散的形式開展實踐活動課,由思政部對輔導員老師進行實踐活動課培訓,思政部制定實踐活動課實施方案和細則,明確輔導員作為實踐課老師職責,并將實踐活動課課時計入輔導員工作量。
輔導員按照思政課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方案和相關規(guī)定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課的組織和教育;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目和視聽材料,組織集體參觀、指導學生社會調查以及實踐報告的寫作。輔導員負責對學生成績的考核與評定;實踐活動課結束后,輔導員寫出總結并提供實踐活動課教學的有關文件和資料,統(tǒng)一交思政教學部存檔。
考核成績由輔導員以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課的情況和所完成的作業(yè)為依據綜合評定。對于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思政教學部將設立專項進行評獎和表彰。
3.“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多種實踐課新形式
現在大部分院校都完善了數字化校園建設,可以充分利用數字網絡改革思政實踐課教學。濟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建設了自己的在線教育綜合平臺。平臺有教學管理、課程建設、學習分析、課程預覽四部分組成。在課程建設部分,老師可以把課程的基本信息、課程資源、課程活動和隨堂教學等欄目進行建設,欄目設置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添加或刪減。實踐課的安排可以在平臺上提前發(fā)布,讓同學們做好準備,以獲得好的實踐效果。課程預覽有基本信息、單元學習、課程資源和課程活動等欄目。課程活動能通過答疑討論、在線測試、課程問卷等活動實現師生很好的互動,以實現互聯(lián)網+的實踐課新形式。
網上的公開課也有很多,比如中國大學慕課、愛課程、網易公開課等等,老師要在自己用的教學平臺上做好和這些網站的鏈接。
建立和完善思政課教學網站。思政課,尤其是形勢與政策課,需要把課程資源全部上傳到思政課教學網站供學生選擇學習。網站要做好和人民網、新華網、時事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的鏈接,學生可以從這些網站查閱學習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建立微信第二課堂可以實現師生和生生之間便捷的互動學習。微信第二課堂包括課程概況、在線課堂和學生社團三個專欄。課程概況包含課程介紹、課程標準和課程計劃三個版塊。在線課堂包括專題案例和視頻課程兩個版塊。學生社團包括青馬學社和留言板兩個版塊。
有條件的院校可以制作一些短視頻,短小的視頻言簡意賅且富有吸引力,非常有利于學生掌握短視頻中的知識點內容。
思政實踐課教學還需要學校宣傳部、團委、學生處以及各系部的協(xié)同配合,實踐課才能開展的紅紅火火,才能把課程思政和大思政的理念貫徹到實處,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加強對實踐課的考核
形勢與政策實踐課也要進行有效的考核,沒有考核是不能達到實踐課的目標效果的。形勢與政策課老師的學生人數眾多,老師不能夠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詳細的評價。目前大部分學校形勢與政策課采用的是學期末寫一篇文章的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單一,無法真正衡量一個學生的真實水平,并且學生從網上抄襲嚴重,沒有自己的分析判斷和見解。很多學生知道這種考核方式后上課就沒有積極性。只有改革考核方式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考核和管理是不能達到很好的實效性的。
對學生的考核要把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評價主體要多元化,有教師對學生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我評價、輔導員評價和實踐基地評價等形式。輔導員和思政課老師共同參與實踐課教學中,不僅有對學生的考核,也有對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的考核。課內實踐、校內課外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外實習各項都要有考核。
參考文獻:
[1] 邢衛(wèi)紅.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結構性考核方法初探[J].職業(yè)教育研,2009,(02):104.
[2]張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結合”教學模式探索[J].黨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0):66.
[3]朱萌.新形勢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時代教育,2016,(07):75.
[4]陳化水.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6,(06):74.
[5]楊睿,李金.邊疆民族地區(qū)高校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改革—基于“互聯(lián)網+”背景[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