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尋找大國孝星”推選活動,經(jīng)過了11個月的推選、宣傳后,涌現(xiàn)了多位“大國孝星”代表。表中有孝順兒女、孝順女婿、孝順兒媳、孝順孫子,也有敬業(yè)的養(yǎng)老院長、養(yǎng)老領域工作者和致力于公益事業(yè)的藝術家。這些“凡人善舉”涌現(xiàn)在我們身邊,更有力地引導大家“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本刊“尋找大國孝星”推選活動,不僅是探討新時代該如何盡孝,更是呼吁大家對父母要積極趁早行孝,讓“孝”溫暖每個家庭!新時代的“孝”更體現(xiàn)為大孝、大愛、大義,也是廣泛的年輕人、中年人對我們?nèi)褡搴蛯θ鐣先说谋M孝,這才是符合目前社會發(fā)展,以及老齡化社會需求的真正的博愛大孝。
張佐亮
22年前,張佐亮和前妻結(jié)婚成家之時,他是“一個女婿半個兒”,把岳父岳母視如親生父母對待,悉心照料,無微不至。2001年,前妻病故一年后,張佐亮在征得前岳母曹玉敏的同意后,與現(xiàn)任妻子成立新家,并把剛剛痛失丈夫的前岳母接到他們在敦煌市區(qū)新買的住宅樓房,讓老人享受著“兒女雙全繞膝下”的天倫之樂。張佐亮和蔡小林,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內(nèi)涵,抒寫了人間最美的真情。前半輩子不幸,后半輩子享福。曾經(jīng)的女婿成了兒子,兒子的媳婦成了自己的女兒,面對一雙兒女的細心照料,曹玉敏享受著為人母的待遇,見人就夸贊她的兒子和女兒。據(jù)社區(qū)干部介紹,在這個重組家庭,鄰居們時常能聽到三代人之間的歡聲笑語。近幾年,年近七旬的老人身體出現(xiàn)病癥,加之以前患有心臟病,生活起居更需要人照顧,張佐亮和蔡小林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老人,經(jīng)常陪老人去醫(yī)院檢查身體,一有閑時間就陪老人散步,讓左鄰右舍羨慕不已。
孫唯唯
北京市懷柔公安分局孫唯唯是老同志的貼心人,他在離退休人員管理崗位已經(jīng)工作了18年。退休人員的管理工作通常繁瑣、單調(diào),很少有人愿意長時間干下去,然而他卻把別人眼中的這些“煩事”“苦差事”和“窩囊事”當成了自己的“分內(nèi)事”“幸福事”。
除了白天要做老同志的“管家”,業(yè)余時間還要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片區(qū)各大醫(yī)院的住院樓、敬老院和老同志的家中,代表黨組織看望生病住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同志。孫唯唯做到:大事記在心,小事記本上。哪位老同志生日到了,誰該去醫(yī)院檢查了,誰家有困難,他都記在小本子上。老同志們病了,找他;老物件壞了,找他;想去遠點的醫(yī)院看病,找他;家里鬧矛盾了,也找他……無論什么事,只要接到電話,孫唯唯從不怠慢,老人們都親切地稱他“閑不住的人”。他想老干部之所想,急老干部之所急,真心呵護著老同志的晚年生活。常常聽到老干部夸這里:他知冷知熱,工作細致入微,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絢爛……
滿懷深情為夕陽,一枝一葉總關情。他對離退休干部用心用情、點滴關懷,忠誠踐行神圣的使命,讓離退休干部這片夕陽變得更加絢爛多彩。
臺恩普
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原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全國助老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臺恩普先生特別孝敬自己的岳父岳母,在其岳父母的眼里,他不是“半個兒”,而是“和親生兒子一樣親”。
臺恩普先生在養(yǎng)老領域,盡職盡責,一絲不茍,是業(yè)內(nèi)公認的知名專家;在家中,他是一位好兒子、好丈夫、好女婿、好父親。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與親戚朋友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多年如一日,用愛心呵護每一個家庭成員,用真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庭。他作為女婿,盡心侍奉著已經(jīng)九十多歲高齡的岳母,在日常生活中老人想吃什么、需要什么他都盡量滿足老人的需求。在他和愛人的精心照料下,老人日子過得非常舒心。身體也健健康康的,
他不但孝老愛親,而且在教育孩子上,更是身體力行做好榜樣,他們的兒孫們?nèi)缃穸际谴髮W生、研究生、博士生畢業(yè),都有了自己美滿幸福的家庭和熱愛的事業(yè)。作為一名有多年黨齡的共產(chǎn)黨員,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的家風,代代相傳。他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gòu)筑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可他卻在平凡中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共產(chǎn)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展示了他孝老愛親、無私奉獻、積極樂觀、愛崗敬業(yè)的高尚品德。
吳新民
吳新民是北京懷柔泉河街道湖光社區(qū)居民,同時也是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他一向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家庭和睦,尊老愛幼,團結(jié)鄰里,互幫互助。在2013年被評為北京市萬名孝星,以在2015年泉河街道第七屆慈孝節(jié)上被評為“慈孝家庭”。他家兄弟姐妹5人,母親一直與吳新民生活在一起, 老人的飲食起居,基本都由吳新民照顧。一日三餐,他盡量做些老人愛吃的。為了避免長時間臥床生褥瘡,他把老人背到輪椅上,推到院子里曬曬太陽,平時一天要這樣來回三四次,就是想讓老人舒服一些。夜里睡覺時,他隨時聽著老人的呼吸聲。吳新民夫妻倆的付出,讓老人有了安穩(wěn)的晚年生活。在他看來,照顧老人是夫妻倆應該做的事。
魏金棟
中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國廣播藝術團一級演員魏金棟在年輕時端茶送飯、洗澡擦身、理發(fā)剪指甲,無微不至地照顧祖母。由于父母在寧夏工作,魏金棟從小就與祖父祖母一起生活在北京。1975年,祖父去世后,魏金棟考上了北京藝術學校。便由他照顧祖母。祖母在一次做家務時突發(fā)腦中風,半身不遂。由于當時的魏金棟不是主要演員,領導便同意他工作輕松時,可以抽空回家照顧祖母。漸漸地,祖母可以獨立走路了。但一次意外,祖母摔了一跤,導致癱瘓在床。前后病了五六年的時間,1987年離開了。在他看來,只有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地照顧老人,才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
楊德振
讀者楊德振以孝道為尚,以奉獻為榮,十幾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高齡的父母身上,他用赤誠的孝心、愛心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為了滿足在勞作間隙享受傳統(tǒng)戲劇的悠揚韻味。二十年間,楊德振先后給他們添置了3臺VCD機,換了四臺大電視機,購買了幾百部黃梅戲劇目的光碟。在2013年,楊德振還專門個人花費5萬元把湖北省專業(yè)的黃梅戲劇院
請到大山溝里演唱黃梅戲各種劇目片段,演員陣容就達五六十人,飛揚的韻律在大別山溝里回蕩,變幻多彩的燈光照亮了山區(qū)的夜空。不僅滿足了父母對精神生活的向往與渴求,還讓近百里地的老百姓享用到了從未有過的精神大餐,許多老人圍著我,有的拉著我的手,眼睛里噙著滿足的淚水,激動地表示感謝。楊德振說:“對父母的孝心與初心不能變。哪怕遇到委屈,也是心懷美德美行的光環(huán)。在孝道的路上,充滿著我和家人的美好回憶,這都會成為我人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片段。身為子女,我們都應堅守這種品性與情懷,并影響更多的人?!?/p>
劉梅生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泊頭鎮(zhèn)敬老院院長劉梅生自2010年4月,他被聘擔任泊頭鎮(zhèn)敬老院院長以來,不計名利,無私奉獻,情系敬老院和村里的困難戶,深愛大家的擁護和愛戴,并得到了國家、省、市、區(qū)各級政府的認可和好評。每個老人過生日,劉梅生都會自己掏錢買蛋糕和燒雞給老人慶祝,逢年過節(jié)劉梅生拿出自己的錢請所有老人們一起吃飯并為老人們添置新衣服過節(jié)。老人們每周都會吃兩次魚,但魚頭和魚尾劉梅生都會讓廚房挑出來,只給老人們吃好的部分。劉梅生一心讓敬老院老人吃好吃出營養(yǎng)。早餐吃上雞蛋豆?jié){油條,中午三菜上桌。劉梅生從細節(jié)抓起,要求護理人員每周至少給老人們洗兩次頭,他會不定期抽查。如果聞到哪位老人頭發(fā)上有異味,就直接找負責護理的人員問責。劉梅生親自和護理人員晚上值班巡查看護每一位老人,每天都會在敬老院和老人們聊天娛樂,查看生態(tài)養(yǎng)殖園的情況。劉梅生不但與護理人員悉心照顧老人們的生活起居,他更注意觀察每位老人的情緒變化,竭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他在敬老院積極推行“種養(yǎng)結(jié)合以園養(yǎng)院”制度,在當?shù)卣闹С窒拢梅壳拔莺蟮目盏睾突牡亟ㄆ鸩藞@和養(yǎng)殖場,老人們可憑自愿參與勞作,所產(chǎn)作物基本可自給自足。
張俊華
北京海淀龍泉老年公寓建院整20年。院長張俊華經(jīng)歷了為父親尋找養(yǎng)老院后的艱難, 才萌發(fā)的想法。 為了辦養(yǎng)老院, 張俊華砸下了自己的全部家當。照顧這些老人, 張俊華投入的不僅僅是時間和金錢, 還有精力和感情。 20年來, 張俊華陪著200多位老人走過他們?nèi)松淖詈髸r光。 她說,養(yǎng)老是一個需要愛心和耐心的工作,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趙克軍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è)學院的教師趙克軍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從事舞蹈行業(yè)20多年來,他經(jīng)常參加愛老敬老的公益演出。2014年,趙克軍作為發(fā)起人,組織愛心志愿者創(chuàng)立了無遮齋巡演藝術團。組建這樣一個小的志愿者團隊并不難,難的是“堅持”。從2014年創(chuàng)立至今,藝術團每個月都會去敬老院義演,目前已是第54期,去過了50多家敬老院。藝術團里,沒有資金、沒有辦公室、也沒有排練室,所有服裝、道具、燈光、攝影、音響設備、運輸費用、交通費等都是志愿者自行出資,大家都積極趙克軍每次在演出時都十分重視與老人們互動,用表演與老年人交流和溝通。他認為舞蹈不只是肢體的舞動,而是在于啟發(fā)老年人關注自身。趙克軍告訴表演者,演出不僅僅是藝術展示,舞蹈動作多么優(yōu)美,歌聲多么嘹亮,京劇唱段多么專業(yè),更重要的是與老年人的情感互動、眼神交流、肢體接觸,以達到心靈相通。所以每次演出,他都會安排“趙克軍認為“百善孝為先”,“孝”是在我們中華大地上最大的美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孝的文化也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當今,我們孝的方式不僅限于物質(zhì)供給和順從,更要用愛心、耐心去陪伴老人,關心他們內(nèi)心的需求與渴望,化解他們的孤獨與焦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幫助長者度過晚年生活。
晃爽
河南駐馬店的姑娘晃爽以爺爺奶奶為主人公拍攝的小視頻, 不但減輕了爺爺?shù)囊钟舭Y狀, 還獲得無數(shù)網(wǎng)友點贊不到兩年時間, 晃爽給爺爺奶奶拍了近千條視頻。 晃爽看著爺爺激動的神情, 很是欣慰。 她發(fā)現(xiàn), 自從爺爺拍視頻后, 以前總是愁容滿面的他精神抖擻, 睡眠得到了很大改善, 一挨枕頭就能睡著??吹阶约旱淖髌返玫酱蠹业恼J可, 晃爽非常開心。 每每祖孫倆去趕集, 晃爽都會被鄉(xiāng)親們認出來:“這妮兒可孝順了。” 晃爽的孝心也被媒體展開了報道, 她們來到北京, 接受了電視臺采訪, 講述她和爺爺奶奶拍視頻的故事。 做完節(jié)目, 晃爽便陪著爺爺、 奶奶逛了天安門、 故宮、 鳥巢等北京著名地標性建筑,此時的爺爺快樂得像個孩子, 奶奶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
愛源免費素食餐廳
位于鄭州市二七區(qū)沅江路上,有一家面向全社會免費吃飯的餐廳一一愛源免費素食餐廳。吃飯前,工作人員會帶領大家,齊頌《飯前感恩詞》,餐廳此舉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勤儉節(jié)約,落實“光盤”行動,這也是餐廳對大家唯一要求。這里不僅是一個免費的餐廳,更是社會各界正能量的匯集點,在餐廳二樓,則是裝扮一新的孝之源養(yǎng)老中心,在這里有先進的健身器材可以休閑娛樂,老人還可以享受免費的康復保健、日間照料等服務。餐廳優(yōu)先供應環(huán)衛(wèi)工人,孤寡老人,流浪人員等,市民也可以前來享受。目前餐廳日常的開銷全部來自企業(yè)和市民的愛心捐款、捐物,餐廳內(nèi)的工作人員均為義工。老人們來餐廳就餐, 不僅收獲了健康的身體, 而且豐富了精神生活。 每天上午, 義工老師會帶領老人們高聲朗讀《弟子規(guī)》, 學習《孝親頌》《尊師頌》, 提醒大家修身養(yǎng)性。 餐前大家共同誦讀餐前感恩詞, 意在常懷感恩之心。 每隔一段時間, 學習講堂都要組織一次學習心得分享交流活動, 大家暢談學習感悟和體會, 老人們自覺組織歌曲、 舞蹈、 戲曲等文藝表演, 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有人問義工們, 你們一年到頭忙忙碌碌, 待老人如親生父母, 你們這樣干, 圖什么呢? 義工們笑著回答:“我們就圖老人們健康快樂?!?/p>
胡連勝
讀者胡連勝的母親已93歲了, 她幼年喪父、中年喪夫,在崇山峻嶺的深山里, 老人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碌了一輩子。 隨著年歲漸長, 胡連勝母親的健康每況愈下。母親一直生活在老家, 由哥哥姐姐幾家輪流照顧。 雖說是“輪流”, 其實從來都沒有什么固定安排: 全是爭著搶著要接到自家中, 唯恐照顧的比別人少。遠在他鄉(xiāng)的胡連勝, 除了經(jīng)濟上多承擔, 還能多做些什么呢?一日清晨, 老伴的鼓勵, 促使一直猶豫不決的胡連勝下定決心:帶母親去一趟北京天安門! 經(jīng)四地十幾位親人的通力協(xié)作, 歷時5天、 輾轉(zhuǎn)一千兩百余公里, 胡連勝終于實現(xiàn)了母親的夢想: 來到北京天安門。 他的母親懷著敬仰的心情, 參觀了天安門、 毛主席紀念堂和故宮。胡連勝說:“子女孝順父母天經(jīng)地義,教育子女貴在言傳身教。人總是會老的,你如何對待父母,將來他們會一樣對待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