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2018年10月30日,飛雪不再,白鹿迷蹤。一代武俠大師金庸離我們而去。
美國隊長黑寡婦、雷神黑豹綠巨人。2018年11月12日,塑造了這些超級英雄形象的漫威之父斯坦李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時隔不到半月,兩位大師相繼離世,金庸94歲,斯坦李95歲。他們不僅出生年月相近,連逝去的時間都如此接近,有太多的人會下意識的把兩位巨匠的去世聯(lián)系到一起,但卻并不能說清二人的世界到底有怎樣的款曲相通。
少年英雄夢
金庸,原名叫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出生在中國浙江的海寧,斯坦李比他大一點點,1922年的12月28日,原名斯坦利·馬丁·利博的斯坦李出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小公寓里。盡管生活成長的環(huán)境完全不同,但這兩個人,卻都是在他們的少年時代就萌發(fā)出了對于文學和漫畫創(chuàng)作的興趣。
金庸從小出生在一個大家族里。受到祖父、父親等人的熏陶,金庸從小就愛讀各種各樣的書,只要有空閑的時間,就捧著一本書在那看。在8歲那年,喜歡讀書的金庸偶然讀到了民國小說家顧明道的武俠小說《荒江女俠》,這算是他平生第一次與武俠小說的接觸,一下子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他想不到世上還有這樣好看的書。就在金庸沉浸在武俠世界帶給他的快樂時光的時候,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美國遭遇了一場巨大的經(jīng)濟危機,很多人經(jīng)歷了失業(yè)、饑餓、沒有積蓄。而斯坦李的童年,正是在這個時期度過的。
不過,少年時期的斯坦李與金庸一樣,都特別喜歡讀書。喜歡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手頭沒有書,甚至連番茄醬瓶子上的標簽都不放過。在當時,斯坦李與之戰(zhàn)斗的第一個敵人,是生活。長大一些后的斯坦李為了掙錢補貼家用,開始做一些臨時工作。有一天,斯坦李的媽媽對他說,你叔叔工作的出版社正在招助理,或許你可以去試一下。經(jīng)常換工作的斯坦李也沒多想,就開始了他的漫畫助理生涯,而這次,竟成為了他創(chuàng)作漫畫角色的開端。
起初斯坦李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給主筆倒倒咖啡、買個三明治之類的雜事,偶爾還幫著擦掉成品稿上的鉛筆線條,雖然瑣碎,而斯坦李卻非常熱衷于自己的這份工作,甚至還幻想自己是個新的英雄人物,橡皮人?;蛟S他是想勸慰自己,哪怕被生活壓扁,也要堅持下去,勇敢反彈吧。就在這樣的自我安慰當中,突然有一天,斯坦李的機會來了! 有一天漫畫社的編輯突然跟他說:“別整天瞎想了,找臺打印機,我們現(xiàn)在需要兩頁《美國隊長》的故事,你來寫吧?!本瓦@樣,斯坦李參與創(chuàng)作了《美國隊長》第三部,也意味著他終于開始走上了作家之路。
此后不到一年,由于創(chuàng)作理念不同,漫畫社的主編和編輯喬·西蒙和杰克·科比離開了《時代漫畫》,出版人馬丁·古德曼一時又找不到可以頂替的人選。于是,出版人找到斯坦李,問他是否可以在找到合適的人選前,勝任這項工作。而斯坦李的回答是:“我確定我可以做到?!蹦且荒辏固估?8歲。
夢是這樣開始實現(xiàn)的
18歲,對于一個男孩子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年紀,一句“我確定我可以做到”讓斯坦李在這一年迎來了人生的轉(zhuǎn)折。但對于金庸來說,他的18歲,卻并沒有那么順利。
那一年,他剛剛從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yè),他原本不在這所中學讀書,之所以從這所中學畢業(yè),那是因為,他被之前的學校開除了!原來,1941年,原本在浙江省立聯(lián)合中學初中部上學的金庸,因為在學校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游記》被學校開除。離開校園后的金庸十分迷茫,書讀不下去了,他不得不找一份工作來養(yǎng)活自己。在這之后他分別做過圖書管理員、幫朋友經(jīng)營農(nóng)場、在報社做翻譯和編輯,直到1947年,金庸在堂哥查良鑒的幫助下,獲得了可以成為東昊大學國際法插班生的機會,23歲的金庸重圓了大學夢。而也是在這一年,上?!洞蠊珗蟆返囊粍t招聘廣告,揭開了金庸生命里嶄新的一頁。
1947年10月,金庸參加了《大公報》上海館的翻譯招聘考試,從一眾資歷優(yōu)秀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作為榜首被《大公報》錄取。一年之后,《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急缺一名翻譯,上海報館決定派金庸前往香港。正是這一次偶然的機緣,讓金庸留在了香港,開啟了他完全不同的人生。
幾年后,他任新創(chuàng)刊的《新晚報》的副刊編輯,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金庸在副刊開辟的武俠小說連載專欄中,創(chuàng)作出了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少年時候的英雄夢,終于通過他筆下的英雄人物變得越發(fā)真實。而斯坦李的英雄夢,是選了一條隨時會丟了性命的從軍之路!
1942年,斯坦李加入了美國陸軍,希望能有個當英雄的機會。由于斯坦李身材矮小,沒能得到他渴望的那種“男子汊”的工作。但是部隊里像斯坦李這樣能夠識文斷字的人才很少,于是長官逐漸讓他參與繪制漫畫海報等宣傳工作。盡管換了一個環(huán)境,但依然沒有離開編輯、繪畫等工作。
1945年,斯坦李從軍隊中退伍,他返回紐約,再一次到出版社,繼續(xù)干起了漫畫編輯的工作,開始全心全意的創(chuàng)作他心目中的超級英雄。《書劍恩仇錄》和《美國隊長》第三部分別是金庸和斯坦李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主要內(nèi)容講的是主人公陳家洛和乾隆之間的矛盾糾葛。而斯坦李參與創(chuàng)作的《美國隊長》第三部,則是美國隊長阻止了叛國者的報復的故事。
在他們兩個人的這第一部作品中,正邪兩立,愛恨分明,是金庸和斯坦李身上的那種英雄主義的最直接的體現(xiàn)。金庸曾經(jīng)在類似自傳的小說中《月云》里說過,他總是覺得不應(yīng)當欺壓弱小,使得沒有反抗能力的人忍受痛苦,所以他才寫武俠。斯坦李曾經(jīng)說,在部隊的那段經(jīng)歷讓他發(fā)現(xiàn)文盲和有閱讀障礙的士兵能夠很好地接受漫畫中的信息。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這也成為了后來他在漫畫行業(yè)堅持下去的動力。東西方兩位大師在少年成長時期的坎坷經(jīng)歷,此時,成為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寶貴財富,他們的作品中,也越來越多的看到反映現(xiàn)實問題的影子。
愛的失意與得意
金庸曾經(jīng)說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斯坦李曾經(jīng)說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兩句話也成為了他們一生的追求。
金庸的武俠江湖,群俠輩出,如果說他最初的作品是正邪分明的英雄主義的表現(xiàn),那么到了《笑傲江湖》的時候,人們已經(jīng)可以明顯地體會到,他的武俠作品中對政治和現(xiàn)實的隱喻。而斯坦李作品中的人物,則對應(yīng)著美國歷史上每個時期顯露出來的問題。
漫威的英雄主義與金庸的俠之大,構(gòu)成東西方兩個世界的兩種信仰,同樣是舍己為人,同樣是行俠仗義,但出發(fā)點卻各有出入。漫威的英雄主義更多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拯救別人來拯救自己的靈魂。而金庸的思想,則是純粹從別人的角度去設(shè)身處地考慮,完全把自己置之度外,并心懷家國。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金庸筆下的郭靖和斯坦李筆下的美國隊長,這兩個人物并沒有最強的戰(zhàn)斗力,但卻是最具聲望和號召力的人物。他們身上分別代表了東方“兼濟天下”的理想抱負和西方“對自由的捍衛(wèi)”這兩種文化價值觀念。
在這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兩人創(chuàng)作出了無數(shù)的經(jīng)典英雄人物形象,也塑造出了東方的“武俠江湖”和西方的“英雄宇宙”。當然,除了英雄主義之外,作品中所包含的愛情故事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在金庸和斯坦李的現(xiàn)實生活中,愛情,也和他們不期而遇了。
1947年,斯坦李的朋友給他安排了一次相親,但湊巧的是,斯坦李對相親對象的閨蜜喬安一見鐘情,而此時的喬安卻已經(jīng)結(jié)婚了。按照斯坦李的話說,當他見到喬安的第一眼就愛上了她,雖然他不是個畫家,但他從小到大筆下的夢中情人完完全全就是喬安的樣子。此時的喬安已經(jīng)是有婦之夫了,二戰(zhàn)時她非常沖動地嫁給了一個美國士兵,見到斯坦李后,讓本就打算離婚的喬安更加堅定了她的想法,她認為斯坦李才是那個和她攜手共度一生的人。
當時最陜捷的離婚方式,就是搬到內(nèi)華達州生活六個星期,滿足了離婚條件后,當法庭宣布喬安跟前夫離婚的一個小時之后,她和斯坦李就在法庭的另一個房間里締結(jié)婚約,婚后兩人結(jié)伴返回了紐約。就這樣,25歲的斯坦李如愿以償?shù)嘏c他的夢中情人幸福美滿地在一起了。
就好像美國隊長在海底沉睡了70年之后,醒來仍然和他的女友卡特特工深愛一樣,在斯坦李和喬安此后近70年的相處中,斯坦李的這位“夢中情人”成為了他一輩子都沒有改變的至愛。
不過,金庸追尋“夢中情人”的道路就沒那么順利了,說起來,就好像段譽一直在苦苦的追逐著王語嫣一樣。1950年,香港一位17歲的女孩在熒屏一亮相,便驚艷四方。這個女孩名叫夏夢,容貌清麗,身材高挑,氣質(zhì)嫻雅大方。猶如神女般的夏夢便成為了金庸一生為之追求的迷夢。為了“接近”夏夢,1957年金庸不惜離開《大公報》,開始改行寫劇本,成為了長城影視的一名小編劇。在此期間,金庸為夏夢量身打造了許多角色。為了與他心中的女神更近—步,后來更是爭取成為了導演。然而,這段感情也僅僅是金庸的“單相思”,夏夢看中金庸的人品,也欣賞他的才華,但此時她已經(jīng)擁有了美滿的家庭,夏夢深愛自己的丈夫,不可能做出對不起丈夫的事膺。她不想在感情方面橫生事端,因此委婉拒絕了金庸的愛慕之情。金庸從此收起了追“夢”的心思,但是仍然把她視為“夢中情人”,他將這種注定無果的苦戀,淋漓盡致地揮灑在了武俠小說當中。
如此謝幕,情非得已
有這么一句老話,叫情場失意,商場得意,但對于金庸來說,追求不到夢中情人的他,在一段時間里,事業(yè)上也是舉步維艱。1959年,35歲的金庸離開了長城影視,獨立門戶創(chuàng)辦了《明報》。而就在《明報》最困難的時候,是金庸的武俠小說硬生生地助其挺了過來一一部接一部的武俠小說與讀者見面。1960年,《明報》的銷量已經(jīng)破萬,到了1961年,更是翻了一番,達到了22677份。
就在1961年,37歲的金庸在柳暗花明的《明報》大展拳腳時,此時的斯坦李也剛剛撐過了一個難關(guān)。
20世紀60年代,漫畫行業(yè)在美國遭遇寒冬,不少民眾認為漫畫中的情色暴力情節(jié),是青少年犯罪率飆升的罪魁禍首。美國的漫畫行業(yè)備受打擊,一時間經(jīng)歷了大量的裁員和倒閉。而此時斯坦李所在的漫畫公司的運營也十分困難,漫畫銷售量大幅度縮水。
面對這種情況,斯坦李第一次有了放棄漫畫的想法,他不想重復使用那些老角色,覺得是時候該放棄英雄漫畫的創(chuàng)作了。而此時斯坦李的妻子喬安不忍看到斯坦李的才華被埋沒,對他說:“你可以做你一直想做的作品。全新的角色、不同的風格,那種既可以給小孩子看,又可以吸引年齡更大的讀者,反正你也要辭職了,至少你有機會把想表達的都說出來了?!本瓦@樣,在妻子的鼓勵下,斯坦李抱著“結(jié)果壞還能壞到哪去”的想法,重塑了霹靂火的形象,讓他變身為一個頭上冒火的少年(霹靂火),以及可以隱身的蘇珊(隱形女)、瘦弱的科學家里德·理查茲(神奇先生)以及飛行員本·格里姆(石頭人),在與畫家杰克·科比的共同努力下,神奇四俠就此誕生了。
就是這次破釜沉舟的創(chuàng)作,竟打開了當時漫畫行業(yè)蕭條的局面,神奇四俠的銷量屢創(chuàng)新高,每發(fā)一期新刊,斯坦李都會被數(shù)量巨大的粉絲來信所淹沒。對于斯坦李來說,神奇四俠不光是一個新的英雄系列,也是斯坦李竭盡全力完成的反標準的英雄角色。
1972年,《明報》在刊登完《鹿鼎記》的最后一章后,48歲正值壯年的金庸宣布封筆,這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與金庸不同,斯坦李雖然也在1972年后逐漸減少了漫畫具體創(chuàng)作,將工作重心轉(zhuǎn)移到了漫威的管理上。但是他對自己作品的處理方式則更為親密,就是在電影中客串角色。
換了“心境”下的金庸選擇為他的俠客賦予新的定義和性格特征,而斯坦李則選擇用這種“陪伴”的方式伴隨著超級英雄的成長。不僅如此,從藝術(shù)世界里走出的兩個人,也投入到了實際的社會工作中。81歲的時候,金庸毅然決然地來到了劍橋校園,開始了他的博士生涯。金庸曾經(jīng)多次在采訪中透露,自己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學問不足。斯坦李留給世人的一句話是:“我驕傲的是,也許我做過的一些事能娛樂到他人?!?/p>
無論是斯坦李還是金庸,當他們走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時候,都毫無例外地選擇了高高拿起、輕輕放下。這種謙虛恭卑、輕描淡寫的人生態(tài)度也是他們送給世人的最后禮物吧。
本報特約記者馬麗根據(jù)《檔案》提供資料編輯整理
該節(jié)目每周二BTV北京21:18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