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龍
譯者:端木杉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作家、歷史地理學家。1882年出生在荷蘭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歷史、文化、文明、科學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讀者眾多,是偉大的文化普及者。主要著述有:《美國的故事》《文明的開端》等。
這是一部人類“不寬容”史,也是一部人類沉痛史,更是一部人類的抗爭史。房龍在書中通過一系列影響世界兩千多年的有名歷史人物的悲慘遭遇,剖析了人類為追求思想的權(quán)利所走過的悲劇性歷程,揭示出一條無數(shù)人付出血與淚的代價才換來的真理——只有寬容不同的思想,人類才可能獲得進步與解放。
從古希臘,中世紀到啟蒙運動,房龍不厭其煩,將一部歐洲的“思想解放史”寫成了一部寬容與專橫的斗爭歷史。善與惡、黑暗與光明、進步與反動的不斷搏殺,使人類理性的光芒不時透過歷史的濃云密霧得以顯現(xiàn)。
作品以深厚的人文關照及倡導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quán)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龍極其有名的“寬容”之眼,讓我們重新發(fā)現(xiàn)和更深入地認識幾千年來政治、文化、社會的曲折發(fā)展歷史和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漫長歷程。
書中指出,不寬容不過是群體自我保護本能的一種體現(xiàn)。一群狼不會容忍一只與眾不同的狼(無論它是更弱小或是更強大),總是盡一切可能除掉這個不受歡迎的伙伴。如食人部落不能容忍那些因癖性而激怒神靈從而給整個村落帶來災難的人,他們會把他殘忍地放逐荒野。又如希臘城邦不能容忍在其神圣的領域內(nèi)質(zhì)疑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的人。在一次可悲的不寬容爆發(fā)中,滋事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就被仁慈地判處飲毒藥而死。
作者坦言,寬容這個詞從來就是一個奢侈品,購買它的人從思想上擺脫了不夠開明的同伴們的狹隘偏見,看到整個人類具有廣闊多彩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