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知行
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做飯,周末宅在家,懶得做飯,于是叫外賣就成了家常便飯。但可別以為叫外賣是現(xiàn)今才有的事兒,其實在千年前的大宋王朝,外賣行業(yè)就已經(jīng)非常發(fā)達了。
發(fā)達到什么程度呢?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里面講了,宋朝的白領(lǐng)、精英們跟現(xiàn)代人一樣,下了班也懶得自己在家開伙做飯,“市井經(jīng)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菜蔬”。在描繪北宋都城汴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圖》中,就能夠“活捉”到一名野生的汴京外賣小哥,他端著兩個食盒,剛從店家出來,不知往誰家送著外賣。可見外賣在北宋就已經(jīng)十分常見。
而至于南宋,雖偏安一隅,政治上窩囊,經(jīng)濟上卻一點不寒磣,其都城臨安(杭州),就是一座人口過百萬的繁華大都市,不缺錢的老百姓,吃喝玩樂的心思也是爆棚。于是臨安城“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醬、食米、下飯魚肉、鲞臘等鋪。蓋經(jīng)紀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買見成飲食,此為快便耳”。換言之,宋代都市下館子或叫外賣成風(fēng)。
宋朝食肆上的美食,夏有“麻腐雞皮、素簽沙糖、冰雪冷圓子、水晶角兒、冰雪甘草湯、荔枝膏”等消夏涼品,冬有“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膾、煎角子”這些熱氣騰騰的烤肉。其中夏天的“冰雪甘草湯”是用甘草、砂糖和清水熬成湯,然后再放涼,放涼以后再加進磨碎的冰塊??诟星逄穑橹楸悬c像糖水冰沙,光聽聽就覺得很消暑。這冬天的“旋炙豬皮肉”,“旋”是切塊,“炙”是燒烤,就是將豬皮肉放在炭火上烤,烤得嗞嗞冒油、豬皮微焦,一口下去,香脆酥嫩。
民間有這么多好吃的,就連在宮中吃著山珍海味的皇帝,都無法抵擋誘惑。宋孝宗趙昚就對民間外賣情有獨鐘。他曾因貪涼吃多了民間冷飲,拉了好幾天的肚子,嚇壞了一群大臣。在隆興年間的一次觀燈節(jié),入夜之后這位皇帝饞嘴難耐,于是叫了夜市上的“南瓦張家圓子”和“李婆婆魚羹”等宵夜,送進宮來,吃過之后龍心大悅,小費給得很是大方:“直一貫者,犒之二貫”,足足多付了一貫(1000文銅錢)做小費。
太上皇趙構(gòu)也很喜歡外賣。宋孝宗來向他請安的時候,趙構(gòu)曾特地點來了外賣,訂單上有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看來趙昚愛外賣是有跡可循的,妥妥的老吃貨帶著小吃貨!
飯菜在外送途中涼了怎么辦?宋朝解決問題也非常全面:溫盤。溫盤是一種厚底的盤子。上下兩層瓷,上薄下厚,中間空心,在里面注入熱水,盤子便可起保溫作用。
送外賣這樣的活誰來干?雖說《清明上河圖》上有外賣小哥的身影,然而在當(dāng)時,送外賣還不是一個職業(yè),沒有統(tǒng)一制服,也沒有小電動車可以穿行大街小巷,于是店小二被開發(fā)出了新的功能:送外賣,而且無論多遠,基本靠腿走??梢?,那會兒當(dāng)個合格的店小二也不容易。
(岐岐摘自《視野》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