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世彭
2004年歌劇界最令人矚目的盛事,應(yīng)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制作的“指環(huán)”系列。這一套四出瓦格納“樂劇”,由于其演出規(guī)模極其龐大,對樂隊、指揮、歌手、導(dǎo)演、設(shè)計師、舞臺設(shè)備、后臺技術(shù)人員的要求都特別高,向來是舉世一流歌劇院心儀的目標(biāo);各大劇院偶爾推出的公演,自然成為歌劇迷云集觀賞的對象。
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舉世一流,自無話說。在我此次觀劇前,上一輪的“指環(huán)”系列整套演出還是在1989年的冬天。當(dāng)時我去香港執(zhí)導(dǎo)莎劇《無事生非》,因撞期而錯過,至今引為憾事。15年后得知這套“指環(huán)”重演,我當(dāng)然不能再錯過,但由于雜務(wù)纏身,待我到2004年年初向歌劇院接洽時,各類戲票早已售罄。經(jīng)歌劇院當(dāng)局幫忙,總算買到兩套票,共3035美元,加上我夫婦二人的機票吃住,開銷掉將近6000美元。我們這種“豪舉”算不了什么,還有臺灣的樂迷在“樂捐”萬余美元之后才買到十幾套票,萬里迢迢趕去紐約看戲,這才叫真正的“迷哥”“迷姐”呢。
這套瓦格納在19世紀(jì)中葉花了26年構(gòu)思創(chuàng)作的四出劇情人物相連的樂劇,其規(guī)模與藝術(shù)價值向為行內(nèi)專家尊崇。一般歌劇院搬演這四出戲,往往在第三、第四出之間空上一天,讓極其吃重的男主角略為休息;而大都會此輪的演出,則在第二、三出和第三、四出之間各空一天,讓觀眾在六天內(nèi)全部看齊整套。演出共有三輪,第一輪前后將近一月,二三輪則都是六天演完,我們此番看的是第二輪,日程為4月25日到5月1日。
上:《萊茵的黃金》結(jié)束前一景,天帝沃坦召喚諸神,經(jīng)由彩虹進入新建的天宮
只要肯旅行肯花錢,目前觀賞“指環(huán)”系列的機會其實還是挺多的。以我個人來講,過去9年里曾經(jīng)看過兩套四次拜羅伊特的“指環(huán)”,此次的夏天還要再去;而2003年的夏天也看了愛丁堡國際藝術(shù)節(jié)的制作,到2004年為止也看過四套其他演出的影碟。為什么還要趕去紐約看大都會的制作呢?其實源于這套大都會歌劇院的“指環(huán)”,是目前難得一見的“新浪漫主義制作”,遠(yuǎn)比其他千奇百怪的現(xiàn)代制作更接近瓦格納當(dāng)初的原意。
右:《女武神》第三幕,天帝沃坦與一眾女武神。巖石的四周,包括整個舞臺,結(jié)束前都將會被烈火圍燒
這套“指環(huán)”其實僅是1989年制作版本的復(fù)排,仍由奧地利導(dǎo)演奧托·申科(Otto Schenk)與德籍設(shè)計師岡瑟·斯奈德-希姆森(Günther Schneider-Siemssen)合作,服裝、燈光設(shè)計也是舊班底,但增加了不少改進。比如,那條張牙舞爪、口噴毒霧火焰的惡龍,當(dāng)年的制作中僅現(xiàn)出部分身軀,現(xiàn)在卻在臨死前展現(xiàn)了全身,而這條頗像獨眼八爪魚的惡龍,根據(jù)《紐約時報》的報道介紹,正是配合了高科技與人力才得以呈現(xiàn),龍身底下有五個技工在現(xiàn)場操縱呢。
左:《齊格弗里德》第二幕,青年英雄齊格弗里德乘興吹奏號角,卻把惡龍喚醒。他右側(cè)的黑洞即為惡龍藏身之所
這套“指環(huán)”最大也是最好的印象,就是美輪美奐的布景、燈光與投影效果。申科導(dǎo)演與他的設(shè)計伙伴在大都會碩大無比的舞臺上(號稱是一般百老匯舞臺的六倍)展示了14套不同的布景,大部分是高達(dá)四五十英尺(約合12到15米)的巖壁、巨樹、宮室、殿柱等等,在“新浪漫主義”的設(shè)計原則下,景物具象而美觀。而那些森林、巖洞、河底、山巔、田野的大自然景色,尤其栩栩如生,在極好的燈光與投影的配合下,呈現(xiàn)出十幾種極其精美的視覺效果,隨著音樂順利而快速地變換。這些19世紀(jì)末葉的浪漫主義布景,在現(xiàn)今簡約、寫意、象征,或是純粹胡鬧的戲劇、歌劇舞臺上早已絕跡,此次能在紐約看到,在我個人來說,應(yīng)是最大的收獲。
“指環(huán)”系列計有34個主要、次要的角色,歌手都需極大的音量,在毫無擴音設(shè)備的幫助下“穿透”百余人樂隊的演奏,將歌聲送達(dá)數(shù)千觀眾的耳中,這已是很高的要求了。瓦格納樂劇遠(yuǎn)比意大利歌劇難唱,精熟此道者不多,而大多數(shù)角色又需演唱篇幅很長但又并不動聽的“敘事片段”,吃力而不討好,一般歌手視為畏途,因此在國際歌劇界瓦格納歌手其實不多,而要同時召集齊二三十位,那就很不容易了。“指環(huán)”的男女主角齊格弗里德與布倫希爾德,由于唱工極重,更是舉世難找,偶有覓得也往往胖碩年老。今日的觀眾,已經(jīng)無法苛求真正理想的“‘指環(huán)’陣容”了。
大都會歌劇院2004年“指環(huán)”演出的主要歌手計為:英國女高音簡·伊格蘭(Jane Eaglen)及德國女高音加布里耶·施瑙特(Gabriele Schnaut)分飾女主角布倫希爾德,美國女高音黛博拉·沃伊特(Deborah Voight)及澳大利亞女高音麗莎·加斯騰(Lisa Gasteen)分飾第二女主角齊格琳德,美國男高音喬恩·弗雷德里克·韋斯特(Jon Fredric West)飾演男主角齊格弗里德,美國男低音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orris)飾演天帝沃坦,著名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飾演第二男主角齊格蒙德,美國男低音理查德·保羅·芬克(Richard Paul Fink)飾演盜取黃金的阿爾貝里希,德國男高音格哈德·西格爾(Gerhard Siegel)飾演侏儒米梅,瑞士次女高音伊馮·納夫(Yvonne Naef)飾演天后弗麗卡及女武神之一的瓦爾特勞特。芬蘭男低音馬蒂·薩爾密寧(Matti Salminen)則分飾三個角色:獵人洪丁、惡龍法夫納以及壞蛋哈根。這個陣容,在當(dāng)時的歌劇界,應(yīng)算相當(dāng)齊整的了。
右頁:《眾神的黃昏》第二幕,女主角大罵男主角變心負(fù)義。同樣巨大的布景,在此劇結(jié)束前將會傾倒斷裂,沉落河底
知悉體重三百磅的簡·伊格蘭將會飾演“世上最美的少女”布倫希爾德,我不免搖頭嘆息,但放心她的唱功??上齼H唱了第一輪,第二、第三輪的女主角則由加布里耶·施瑙特?fù)?dān)綱,我心中就暗叫不妙,但還存留有僥幸的希望。施瑙特在1970年代很享盛名,雖然她2000年在拜羅伊特“千禧年‘指環(huán)’系列”里飾演的布倫希爾德并不精彩,她早一年在同地飾演的《羅恩格林》里的壞女人奧特魯?shù)?,卻唱得不錯。這些我都聽過,因而我還是深深地期望她在紐約可以帶給我們超水平的演唱。
結(jié)果令我大失所望,施瑙特女士除了在《眾神的黃昏》最后兩幕唱得相當(dāng)精彩外,其他戲里大都平淡之極,高音上不去,中低音常不清楚,有時簡直在嘶叫?!洱R格弗里德》里她要等到第三幕才出現(xiàn),那時男主角已經(jīng)唱了三個半小時,她應(yīng)可以輕而易舉地超越他,這也是所有瓦格納“英雄男高音”最最視為畏途的一幕??墒窃?月29日晚的演出里,男主角游刃有余,女主角卻聲嘶力竭。聽說第三輪的演唱更糟,看來,施瑙特女士演唱布倫希爾德的前景,恐怕要到此為止了。
男主角齊格弗里德由喬恩·弗雷德里克·韋斯特一人擔(dān)綱,他的音量、音色及演唱技巧都相當(dāng)好,也有足夠的支撐力,可惜身材太矮,也過于肥胖,失去青年英雄的可信度。天帝沃坦由詹姆斯·莫里斯飾演,當(dāng)年這版“指環(huán)”首演時,也由此君擔(dān)綱,后來觀賞影碟,覺得他太年輕了;15年后的今日,莫里斯日漸老成,國際聲望更高,演唱的水平也更高,但我仍覺近年在拜羅伊特演唱此角的約翰·湯姆林森(John Tomlinson)及艾倫·泰特斯(Alan Titus),比他略勝一籌。
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在《女武神》中演唱第二男主角齊格蒙德,當(dāng)然備受矚目。這個角色我在拜羅伊特的“千禧年‘指環(huán)’系列”中已看他演過,現(xiàn)在再看仍覺精彩。與他搭檔的第二女主角麗莎·加斯騰,身材面貌遠(yuǎn)較第一輪的黛博拉·沃伊特合適,唱功也屬一流,算是此行的驚喜。飾演天后弗麗卡并兼演瓦爾特勞特的伊馮·納夫演唱也很精彩,得到觀眾熱烈的歡呼,把女主角的光彩全搶去了。另外幾位主要配角演唱都很稱職,飾演三個反派角色的芬蘭男低音馬蒂·薩爾密寧,更受觀眾的激賞。
上:著名男高音多明戈在《女武神》中演唱齊格蒙德,雖當(dāng)時他已年過60,仍然精彩
下:三位萊茵河仙在“‘指環(huán)’系列”終結(jié)前的造型。隨著音樂,她們與失而復(fù)得的黃金沉入河底,世界恢復(fù)太平
“指環(huán)”系列的四出樂劇超過16個小時,樂隊編制一百多人,大都會歌劇院到底用了多少位樂手,我請教了他們其中的三位,都不得要領(lǐng),想來編制中的150多位樂手,大部分都上場演奏了。樂隊表演很精彩,獲得如雷的掌聲;畢竟,演奏如此長度的繁難樂章,辛勞自不待言。指揮是大都會的藝術(shù)總監(jiān)萊文先生(James Levine),他是美國人中第一個指揮“指環(huán)”的人士。從2004年秋天起,萊文也將兼任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在事業(yè)上進一步提升??墒?,他的健康情況卻日漸變壞,左手左腿常常抖顫,因為指揮時需要坐著,手勢及指揮棒常??床灰姡屢恍肥指械酱鬄椴槐?。這些消息及萊文首次對這些情況的回應(yīng)大幅刊載在5月1日的《紐約時報》上。當(dāng)晚的《眾神的黃昏》在每幕開始前,觀眾都給他如雷的掌聲以示支持,第三幕開始前更給他一個全場起立,情緒高漲極了。
憑良心講,萊文指揮“指環(huán)”時有些處理未免過于拖沓,他1995年在拜羅伊特指揮“指環(huán)”,在《齊格弗里德》一劇謝幕時還被很多觀眾噓叫。第二天在一個燒烤宴會上我問萊文是否由于節(jié)奏過緩,他矢口否認(rèn),但也說不出觀眾不滿的具體原因。紐約的觀眾對萊文卻是厚愛的,第二輪的四劇指揮也大致良好,但聽說第三輪演出時的節(jié)奏有時又出問題。我衷心希望他的身體狀況能有所好轉(zhuǎn),仍能將劇院帶到另一更高的層次。
“‘指環(huán)’系列”的技術(shù)困難,在歌劇領(lǐng)域里無出其右。瓦格納要求導(dǎo)演及設(shè)計師能夠通過舞臺呈現(xiàn)引領(lǐng)觀眾上天入地,赴河底隨仙女浮沉,臨山巔與烈焰共舞,入林中見英雄屠龍,在岸側(cè)看宮室倒塌;尚有河水泛濫、神殿火起、惡龍肆虐、英雌投火等等。這些舞臺效果,在今日的演出中大多簡化,但在大都會歌劇院的制作中卻盡數(shù)保留。劇院的六個升降臺及三個巨型滑臺都已充分利用,換景迅速而安靜?!度R茵的黃金》開始時的河仙游泳,結(jié)束時的天神經(jīng)由彩虹進入天宮,《女武神》結(jié)束前的全臺火焰,《眾神的黃昏》結(jié)束前的一系列極其繁難的換景效果,都在舞臺上逐一展現(xiàn),隨著絕美音樂的陪襯,這些換景片段成為視覺與聽覺的最佳融合。
舞臺上有些布景的變換,其規(guī)模及復(fù)雜性在一般歌劇、戲劇、音樂劇舞臺上是絕無僅有的,只有賭城拉斯維加斯的某些巨型舞臺表演可以比擬。而這些彈眼落睛的視覺效果,乃是歌劇團250位后臺制作人員的辛苦結(jié)晶,也是100位技術(shù)人員現(xiàn)場操作的成果,再加上110位合唱隊員、百余位樂手、數(shù)十位歌手、大批前臺人員的通力合作,我們這些幸運的觀眾才能安享這席絕佳的視覺聽覺饗宴。我們除了慶幸,也該由衷的感激。
《齊格弗里德》第二幕,青年英雄齊格弗里德將要屠殺惡龍。他左側(cè)的大塊東西將會變成一條能夠游動的惡龍
[本文的絕大部分原載于臺北《表演藝術(shù)》,第139期(2004年7月號),64-66。文題改作《惡龍肆虐、神殿火起﹕大都會歌劇院看指環(huán)系列》。北京《人民音樂·留聲機》轉(zhuǎn)載,2005特刊(2005年12月),頁42-45。文題改為《2004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瓦格納〈指環(huán)〉系列》。作者新書《優(yōu)雅的時光:聆賞華格納樂劇22年全記錄》。臺北:遠(yuǎn)足文化出版社,2017:282-291轉(zhuǎn)載。本刊略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