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據(jù)外媒報道,委內(nèi)瑞拉政府和反對派日前派高級代表赴挪威首都奧斯陸進行“談判”。此訊一出立即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似乎給戰(zhàn)火一觸即發(fā)的委危局帶來一絲希望之光。委朝野對話不是第一次,但此次與以往多次有所不同:
第一,此次“談判”是經(jīng)過長期“殊死”搏斗之后,雙方力量相持的結果。自“4·30政變”被挫敗后,馬杜羅政府控局能力有所加強,但面對的挑戰(zhàn)更加尖銳,執(zhí)政環(huán)境繼續(xù)惡化,必須另辟蹊徑穩(wěn)局固本,通過談判爭取和解是一個選項。瓜伊多自封“臨時總統(tǒng)”4個月以來,倚仗美國支持左沖右闖一事無成,多次發(fā)起的“最后攻勢”也未能掀起大浪。事實一再證明,當前局面繼續(xù)下去難有贏者,無論是為了避免更大消耗,抑或為了國計民生,都需要坐下來談。
第二,此次“談判”是人心所向的結果。長期動亂,怨聲載道。這些怨聲不僅是針對馬杜羅政府,而且越來越強烈地指向反對派和瓜伊多。特別是在美國極限施壓,不停揮舞動武利劍的形勢下,瓜伊多挾洋自重,傷害委民眾民族感情,招致普遍反感。當前,在委廣大群眾中,占壓倒優(yōu)勢的呼聲是“要和平不要戰(zhàn)亂”。從長遠來看,這是不可阻擋的民望潮流。因此,馬杜羅政府和反對派都要搶“和談”之旗。馬杜羅政府一直呼吁和解,已得先機,反對派必須有所行動,才能避免陷入被動。
第三,此次“談判”是國際社會推動的結果。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國際社會主持正義的力量,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反對干涉,勸和促談,對防止委危局進一步惡化起了重大作用,這是促成奧斯陸談判的不可或缺的國際助力。一些媒體特別注意到,此次“談判”發(fā)生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俄羅斯之后,機緣之巧合耐人尋味。俄美在委問題上立場對立,互相指責,而且都采取了一些“大動作”。但在兩國外長會談中,蓬佩奧居然大講美國也“反對外來干涉”,也主張委問題“應由委人民解決”,似乎在俄美之間尋找到了“共同點”。此話出自此公之口固然令人詫異,但也值得深思,其中似有伏筆,或為奧斯陸會談背書?
委內(nèi)瑞拉危機曠日持久,朝野對立根深蒂固,國際背景錯綜復雜,無論何種破解辦法都絕非易事。要談出結果來很難,就治國理政達成協(xié)議更難,達成協(xié)議落實起來難上加難。但無論如何談比不談好。談,就有緩機,百姓就可休養(yǎng)生息,民族裂痕就有望彌合,至少不再加深。作為第一步,如能通過談判把形勢穩(wěn)下來,讓街頭靜下來,使老百姓能正常生活,則委人民幸甚。國際社會和委民眾應共同努力,推動、督促談判各方顧全大局,為國為民不遺余力??赡苡星?,談談停停,談中有斗,但只要不逆轉就好?!?/p>
(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前駐委內(nèi)瑞拉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