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方友
陳州是古城,飯莊自然不少,但最負盛名的,是十字街口處的一品齋。一品齋誕生于民國初年,盛極一時。只可惜,在陳州淪陷那一年,不幸遭日機轟炸而破產。
一品齋的老板姓金,叫金聚泰,原籍河北德州,十二歲時,父母雙亡,被親朋送入保定一家赫赫有名的高級飯店當學徒。出師后,曾給清末某王爺當廚師,后隨厘稅局袁世凱的后裔袁文煥輾轉來豫。不久,人家告老還鄉(xiāng)回了項城,他卻攜家眷流落陳州。在鄰人的熱情幫助下,請人集資,開設了小小的一品齋飯莊。
金師傅開業(yè)時,只請了師徒數人。后來規(guī)模日益擴大,伙計多達幾十人。飯莊為兩進庭院,房屋數十間,經營的飯菜不僅有可口小吃,有如意大餐,還有山珍海味以及相當考究的各種豐盛宴席。由于飯菜可口物美價廉服務周到,一品齋天天門庭若市,座無虛席。寒冬炎夏,伙計們還常常為顧客送佳肴上門。
不久,金聚泰就發(fā)了財。
發(fā)了財的金聚泰仍很簡樸,為人敦厚謙遜,而且愛做善事。每日歇業(yè)之時,他均要把當天收下來的尚可食用的剩菜再摻些米飯加以調和燴煮,熱騰騰、香噴噴地供給乞討者,讓他們也暖暖饑腹。
所以,每天夜晚,一品齋的周圍經常聚集著一些蓬頭垢面的乞丐。這些乞丐也很講義氣,喝了金老板的熱湯,從不得便宜就走,而是自動輪班為一品齋護夜。
話說一品齋為顧客送佳肴上門,有時候也是萬般無奈的事情。一般要求送佳肴上門者,多是豪門權貴,這些人吃了喝了,并不當即給錢,而是記賬。這樣老賬摞新賬,時間一長就不是一個小數目。要賬是很難堪的事情,越難要累積越多,慢慢就成了惡性循環(huán)。金聚泰是外地人,不敢得罪權貴。尤其是縣政府,前任的賬還沒還清,后任又開始叫菜記賬了,更怕后任接印不接賬,變成賬面有錢實際虧空的假象。這樣賒來欠去,本來極紅火的買賣,資金周轉艱難,慢慢竟有垮臺之趨勢。萬般無奈,金老板只得親自去討賬。
這一天,金老板去一家豪門討賬,因主人外出赴宴了,等了許久才見到主人,回來時天色已晚。沒想到還未走進一品齋,一群乞丐卻像見到救星一般迎了上去。原來飯店正準備打烊,金老板不回來,店里是不會有人把剩菜殘飯給他們燴湯喝的。一個年老的乞丐望著金聚泰,動情地說:“金老扳,這大冷的天,若沒你施舍,我們怕是連命都難保呀?!?/p>
金聚泰等了一下午沒要到分文,想想給人家討賬時的心情與這些乞丐沒有什么兩樣,禁不住長嘆一聲,對眾乞丐說:“不瞞諸位,飯店外欠賬若是要不回來,怕是這碗殘羹剩菜湯你們也難以喝到了?!?/p>
眾乞丐一聽,都禁不住驚呆了,因為那個老乞丐剛才已說出了大伙兒的心里話。時至寒冬,又遇荒年,若每天晚上沒這頓熱湯墊底,怕是連命都難保!乞丐們說:“金先生,若飯店一倒,我們就沒了活路;你平時常救濟我們,眼下你有了難處,只要有用得著俺們的地方你就說一聲。”金聚泰聽了這話,眼睛頓然一亮,對乞丐們說:“諸位若能幫我討回欠賬,這飯店就不會倒閉,就怕你們不愿與我合作?!?/p>
“哪里話?”眾乞丐激動地齊聲說道,“你平日待俺們恁好,俺們怎能忘恩負義?只要能幫你討回欠賬,就等于俺們各人撿了一條活命,豈有不干之理?”
金聚泰一聽,禁不住擊了一下掌,說:“先吃飽再說?!闭f完走進店里,把剩菜殘飯集在一起,又特意多摻了些米,燴了一大鍋,對眾乞丐說:“今兒個管大伙兒吃飽,一鍋不夠再來一鍋?!?/p>
饑餓的乞丐好久沒吃過飽飯,逢此良機,怎能錯過。直直吃了個天昏地暗。由于乞丐們長期饑餓,腸子薄如紙,如此暴食,沒等天明,竟撐死了兩個。一品齋門前挨著停放兩具尸體,上面覆蓋著破草苫,樣子很凄慘。
金聚泰一見此狀,痛呼蒼天。他說原想請乞丐們飽餐一頓幫他討賬,沒想到竟發(fā)生如此慘狀,這真是好心辦了壞事。那老乞丐一改面孔,六親不認,恩將仇報地帶領無數名乞丐坐在一品齋門前鬧事,要求金老板厚葬死者,包賠大洋多少多少,數目很嚇人,如若不給,那就告官。消息很快傳遍了陳州城。
萬般無奈,金聚泰只得求助于那些債戶。聽說出了人命,各債戶再不好意思賴賬,不到一天,一品齋的外欠賬就基本還清了。
這時候,金聚泰笑了,朝那老乞丐與裝死的兩個乞兒拱手施禮,感激萬分地說:“感謝諸位讓一品齋絕處逢生?!?/p>
街人這時才明白,金聚泰原來是演了一出討賬戲。后來有人也想試一回,沒想到乞丐們要價極高。那人不解地問:“金老板只管了你們一頓飽飯,你們?yōu)楹文敲促u力?”乞丐們說:“金老板行善一生,并沒什么目的,他這是善根所獲,是用錢買不到的?!?/p>
據傳金聚泰死于1934年。埋葬金老板時,光送葬的乞丐就有幾百人。
選自《老店鋪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