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毅 王倩文
引言
大地藝術(Earth Art)又被稱作“地景藝術”、“土方工程”,指藝術家以自然環(huán)境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媒體,將藝術與自然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景觀設計其要素是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相結合,換言之,就是人與自然相融合。作為具有相同點的兩種不同的人類活動創(chuàng)造,若將之結合,便不僅僅增加大地藝術在大眾視野中的存在,并且可以提高人們對所處設計環(huán)境帶給人類的體驗感受,這樣的景觀也會更加深得人心,并加強對景觀設計的認知,加深對以人為本的理解。在新時代新矛盾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越發(fā)突顯,對城市景觀的要求也逐漸增高。
一、大地藝術
(一)大地藝術的產生
大地藝術,是由極少主義藝術的形式發(fā)展而來,其誕生于美國社會混亂時期,社會問題使得藝術家們無從創(chuàng)作,便開始追求新的藝術表達形式。在大地藝術中,它主張回歸自然,以自然生態(tài)承載物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對象。1968年大地作品藝術展于美國紐約的杜旺畫廊舉辦。大地藝術于此時出現(xiàn)在大宗眼界中。
(二)大地藝術的特點
大地藝術將自然環(huán)境作為一個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與自然共生的結構,大地藝術多為抽象、簡約并富有秩序,這一特點不僅符合當代大眾的視覺審美,而且跟隨的時代的設計趨勢。在當前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深入到世界的角落中,大地藝術作為室外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多在寬闊的田野山地等,而城市景觀也是在室外的開闊場地,這便與城市景觀設計有了相通的要素。在功能性的深入研究中,我們也應該將大地藝術融合在景觀設計之中。
二、大地藝術與環(huán)境景觀設計的融合
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一直受到當下生態(tài)問題及現(xiàn)代主流藝術思想的影響,要注意平衡人的需求和自然生態(tài)之間的關系,尊重自然以及以人為本成為現(xiàn)在主流設計思想。
(一)大地藝術對景觀地形設計的影響
在景觀設計中,除了對功能、綠化設計等之外,其中對地形的處理也一直是設計中的重點之一。傳統(tǒng)景觀設計中對于址.陸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源于自然”,以自然地形為主;一是“人定勝天”,即將設計以規(guī)劃式地形設計為主導。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性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設計師們也開始思考“將自然與人融合在一起”。在辛辛那提大學設計與藝術中心的庭院設計(如圖1)中,哈格里夫斯運用丘陵狀地形表現(xiàn)地形的從橫交錯與起伏變化,運用十分有張力的設計形式體現(xiàn)了大地藝術的神秘感;長谷川浩已在橫濱港灣地區(qū)水岸公園規(guī)劃設計中充分表現(xiàn)了大地藝術的特點,運用錯落交叉的近似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把草坪分為幾塊,以人工手法處理自然環(huán)境,把大地藝術的特點充分運用在設計中。地面的巧妙處理引起子一些景觀設計師的注意,并為當下景觀設計師引出許多出色的想法及作品。
大地藝術的思想開拓了設計師的視野,為景觀設計師們提出了自然觀念和生態(tài)觀念,例如在哈格里夫斯的景觀設計中,把大地藝術的創(chuàng)作思想運用在景觀設計中,把設計的思維嫁接在生態(tài)過程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生態(tài)與藝術的綜合設計形式。由大地藝術影響下的景觀題材出現(xiàn),它與以往僵硬和缺乏趣味性的景觀設計不同,在此影響之下的景觀設計將城市的地表容貌加以琢磨,增添了室外空間的趣味陸,充分表現(xiàn)了設計的靈活感,給人帶來更好的感官體驗。
(二)大地藝術于環(huán)境景觀設計中的矛盾中突與優(yōu)秀案例
大地藝術給景觀設計帶來了新的導向,但所有的事物發(fā)展都是有一個度的,把握不好便成糟粕。城市空間當中更多體現(xiàn)的是城市的工業(yè)化及現(xiàn)代化,但是大地藝術更多是體現(xiàn)自然,而在城市空間中,大面積的自然用地需求與城市的生活需求,有一定矛盾。所以我們在進行將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相結合的實踐中,一定要注意考慮人在空間中的使用情況,使大地藝術的理念更好地為人所用,也使景觀設計更好地為人服務。如果只執(zhí)拗地追逐著一個大地藝術作品的形式感和體量感,一定會造成物極必反的效果。例如只為了做出一個大地藝術的外皮,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卻使用率又低,成為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景觀,將會大大降低它的意義。景觀設計還需以人為本,畢竟計為人而設。景觀設計師應在大地藝術中學習它的生態(tài)理念,并注意到其形式的美如何運用在自己的景觀設計中,無論空間的大小,都能將這種知識運用自如的能力。
以下是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的兩點矛盾沖突與巧妙化解這種矛盾的優(yōu)秀案例。
1.大地藝術表現(xiàn)與城市實際結構的沖突:城市的規(guī)劃過程中因土地的利用性和功能性決定,結構規(guī)劃過程中要遵循同心圓、扇形、多核心學說為主。城市以滿足人類需求為主,設計中更多的是樓房等建筑物以及土地的充分利用為中心。而大地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需要大片的土地面積做主要創(chuàng)造素材,然而城市內更多的大面積土地將被作為城市景觀,但是若能將大地藝術于環(huán)境景觀設計結合,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位于瑞士的“童年的印記”(如圖2、3),在高處,我們可以看出“童年的印記”以簡明的曲線線條勾勒出形似山脈的地面形態(tài),人可以在其中漫步,并不同于一般平整的地面,高低起伏的地面及空間形式給兒童提供了更好的玩耍空間。在夜間,裝飾在山脈地形上的地燈林亮起,起到一種提醒的作用,星星點點的地燈也更好地為該景觀在夜間營造出一種浪漫的氛圍。
2.藝術寓意與城市的使用功能的沖突:藝術作品都有其本身的藝術寓意,這也使藝術創(chuàng)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使用功能。而城市以人類生活為基礎,在環(huán)境景觀設計中無論何處都要落實其使用功能,這便與藝術寓意的本質相離,但大地藝術以自然為主的創(chuàng)作理念卻依然可以為人所用。景觀設計師哈格里夫斯就常在景觀設計中,加入大地藝術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個生態(tài)與藝術的集合體,例如哈格里夫斯的作品一一燭點臺文化公園(如圖4),在詳細的分析該區(qū)現(xiàn)有狀況后考慮到該地的主要風向,哈格里夫斯以設計一些以土為主的材料,沿著海岸線堆砌而成的具有屏風作用的山,在最靠近燭臺體育館一側的山上開啟一個缺口,以引導海風的進入并以此作為燭臺點文化公園的主入口。公園的“U”字形園路的兩個臨水端點設計成用于景觀平臺。公園整體簡潔明朗,沒有多余的裝飾,將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完美結合,以一種新的方式將景觀呈現(xiàn)紿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