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驊
1881年樹葉飄零時節(jié),進士出身的福建候補知縣黃蘭階風塵仆仆奔到北京,求他父親的發(fā)小、當今軍機大臣左宗棠寫個條子。當知道黃蘭階的來意后,正直無私的左宗棠拉下了臉:
“你要是真有本事,上面遲早會用你,你搞歪門邪道就不對了?!?/p>
這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黃蘭階豁出去了:
“您是中興名臣,本領夠大吧,但是如果沒有曾文正公鼎力推薦,您現(xiàn)在一定還在湖南老家種水稻吧!過去我也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現(xiàn)在眼見名字都不會寫的捐官都安排工作了,能不著急嗎?假如連您都不理解不關心,讀書人就沒指望了,再來第三次鴉片戰(zhàn)爭,我國還會輸!”
左宗棠生氣了:
“我看你適合回老家種水稻,看在你爹的分上,我送你幾十畝水田夠了吧!”
黃蘭階心情低落到了極點,像沒頭蒼蠅一樣在大街上瞎轉。轉到琉璃廠的時候,他的眼睛突然一亮。
黃蘭階發(fā)現(xiàn),琉璃廠有不少店鋪售賣仿冒的名人字畫,包括左宗棠的書法。黃蘭階猶豫半晌,膽戰(zhàn)心驚地買了一幅“左宗棠”扇面。
不久,閩浙總督何璋召集后備干部談心,教育大家堅定信念,提高素質,隨時準備接受國家挑選。輪到黃蘭階的時候,總督發(fā)現(xiàn)這家伙老是使勁扇扇子,弄得嘩啦嘩啦響。何璋心里煩透了,大聲訓斥道:
“就你這作風還想進步?現(xiàn)在都快入冬了,至于那么熱嗎!”
黃蘭階開始背臺詞:
“不好意思,扇子是北京一個大領導送的,我不敢離身呀。”
何璋拿過扇面一看,竟然是左宗棠親筆題寫的,吃驚不?。?/p>
“您認識左大人?”
黃蘭階從容作答:
“左叔叔是我爸爸的老朋友,幾十年交情了?!?/p>
何璋一聽,臉色煞白。下班以后,忙不迭向秘書訴苦:
“我一直以為他是土鱉一個,讓人家坐了不少年冷板凳,這下完了!”
秘書卻很淡定,輕聲獻上四字真言:
“特事特辦?!?/p>
十天之后,黃蘭階揣著任命通知,到一個年年風調雨順的大縣當了縣令。
不久,何璋找了個機會,專門拜見了左宗棠,誠懇地做自我批評:
“我們的工作沒做好,像黃蘭階這樣德才兼?zhèn)涞暮酶刹?,我們直到最近才發(fā)現(xiàn),差點把人家耽誤了?!?/p>
左宗棠哈哈一笑:
“小黃當官了?這小子去年找我寫推薦信,讓我罵回去了。我就說嘛,哪有領導不愛才的?!?/p>
何璋暗自慶幸:看來使用黃蘭階是對的,而且必須進一步培養(yǎng)。
回福建后,何璋不斷給中央打報告,反復宣傳黃蘭階政績如何如何突出。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黃蘭階榮升汀漳道員,領導著汀州、漳州二府,官階四品,約等于今天的副省級。此時,距離他在閩浙總督府嘩啦嘩啦扇扇子,僅僅過去兩年。
一把扇子竟然有這么大的魔力,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何璋突擊任命、越級提拔黃蘭階,左宗棠心里到底有數(shù)沒有,是配合默契演雙簧呢,還是被蒙在鼓里?
左宗棠收復新疆、維護國家統(tǒng)一有奇功,學歷很低(一直沒考上進士)卻封侯拜相,這樣完美而傳奇的高干在晚清實在太少,所以許多人寧愿相信,他是稀里糊涂上了當,陰差陽錯幫了忙。也有人認為,左宗棠宅心仁厚,機敏過人,利用何璋巴結領導的心理,幫朋友的孩子找份工作,一沒收黃家半個銅板,二沒對何璋投桃報李,實在無傷大雅。
這些猜測都有一定道理,卻非要害。問題的關鍵是,黃蘭階為什么要跑官、要官、騙官?假如他跟左宗棠八竿子打不著,或者在左家碰了釘子后,沒去琉璃廠,沒買那把“魔扇”,結局會怎樣?
在封建中國歷史上,清朝的政治腐敗可謂登峰造極,吏治腐敗是其最核心的部分。其中,始于康熙朝的捐官制度,起初名額有限,條件嚴苛,到晚清則泛濫成災,對吏治腐敗起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作用。
從咸豐開始,內亂、外患不斷,朝廷試圖用大量增加捐官名額的辦法,彌補嚴重的財政赤字;加上像黃蘭階那樣,由吏部派到各部、各地等位子的進士源源不絕,后備干部隊伍越拉越長。
后備干部本來就窮困潦倒,如果上面沒人罩著,那就只剩借債、上貢一條道。既然官帽子是花血本買來的,一旦逮著機會,他怎么可能廉潔自律?怎么可能不使勁撈?怎么可能把心思花在工作上?債主在門口排著隊呢!
就這樣,買官的跟賣官的構成了一條生物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各得其所,結果是官僚隊伍急劇膨脹,貪污腐敗明火執(zhí)仗,人民負擔進一步加重,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早已陷入泥塘的大清再也支撐不住,終于轟然倒下。說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就在于它能徹底摧毀政治統(tǒng)治的基石,連根消解政權的合法性!
(摘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