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熱帶雨林林冠層和林下層生物捕食水平的調查

      2019-05-23 10:01權園園鄧麗芳
      綠色科技 2019年8期
      關鍵詞:類群下層熱帶雨林

      權園園,鄧麗芳

      (1.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tài)學重點實驗室,云南 勐臘 666303;2.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

      1 引言

      在昆蟲食物網生態(tài)學的研究中,來自捕食者的下行控制(top-down control)和來自初級生產者的上行控制(bottom-up control)一直被認為是兩種主要的植食性昆蟲群落調控手段[1,2]。上行控制是初級生產者通過食物限制而影響植食性昆蟲群落的豐富度和多度,而下行控制則是捕食者通過消費型(consumptive predation)和非消費型(non-consumptive predation)的捕食植食性昆蟲進而限制和調控其群落結構[3,4]。

      上行控制和下行控制的相對重要性取決于棲息地內捕食者的捕食效率和生產者的植物防御[5,6]。相比于溫帶地區(qū),熱帶地區(qū)有著更加多樣化的捕食者類群和植物防御形態(tài)[7]。在熱帶雨林里,林冠層和林下層在垂直梯度上由于有著顯著不同的物理結構、資源利用性和非生物環(huán)境,因此為研究上行控制和下行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huán)境[8]。然而,大多數相關研究都局限于上行控制即從食物限制角度探究和理解林冠和林下層的差異,因此來自捕食者的下行控制在林冠和林下層的格局和差異亟待探究。在本實驗中,利用橡皮泥制的模擬毛毛蟲探究熱帶雨林林冠和林下層的捕食者的總體捕食(下行控制)水平,并且比較螞蟻和鳥類這兩種主要的捕食者類群在熱帶雨林的捕食水平。

      2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樣地概況

      實驗樣地坐落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補蚌村,利用西雙版納20 hm2熱帶森林動態(tài)監(jiān)測樣地和附近距其大約2 km的1 hm2圓形塔吊樣地分別進行林下層和林冠層的實驗。兩個樣地都屬于典型的熱帶季節(jié)性雨林,雨季(5月~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4月)交替顯著,并且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0%以上,年平均溫度為14.9~23.4 ℃,年平均降雨量為1222~1624 mm[9,10]。

      2.2 實驗設計

      使用綠色無味的橡皮泥為材料,用金屬模具統(tǒng)一制作長度為3.5 cm,寬帶為0.5 cm的毛毛蟲,每個毛毛蟲用昆蟲針固定在植物葉片表面[11](圖1)。在林下層,布置20個5 m×5 m的樣方,在每個樣方內隨機放置40個模擬毛毛蟲,并且每個毛毛蟲至少間隔0.5 m。在林冠層,選取了20棵至少30 m高的望天樹個體,在每棵望天樹上隨機放置40個模擬毛毛蟲,并且保證每個毛毛蟲至少間隔0.3 m。待野外放置48 h后,所有的毛毛蟲被收集并帶回實驗室首先檢查其表面是否有捕食痕跡(bite mark),然后再識別其捕食痕跡具體來源于哪一種捕食者類群。將捕食者類群分為三類:鳥類,螞蟻和其它類群。捕食痕跡識別標準參照捕食痕跡識別手冊 (https://tvardikova.weebly.com/downloads.html)。

      2.3 數據分析

      首先計算林下層每個樣方和林冠層每棵望天樹個體的捕食率,然后在R軟件(R Core Team, 2015)中利用lme4包[12],以垂直林層(林冠和林下層)和捕食者類群作為固定效應,林下層的樣方和林冠層的望天樹個體作為隨機效應構建廣義混合效應模型來探究每個捕食者類群和總體的捕食水平在林冠和林下層的差異。

      3 結果與討論

      毛毛蟲在林下層的平均被捕食率為11.63%,在林冠層的平均被捕食率為4.65%。捕食率有著顯著的垂直分層差異,林下層的總體捕食率顯著高于林冠層(P<0.001)。鳥類,螞蟻以及其它的捕食者在林下層的捕食率分別為0.75%,5.35%,5.52%,在林冠層分別為0.27%,2.43%,1.95%。各個類群在林下層相對于林冠層均有著更高的捕食率,并且螞蟻的捕食率在林冠和林下層均顯著高于鳥類(P<0.001)(圖2,圖3)。

      圖1 橡皮泥制作的模擬毛毛蟲固定在植物葉片表面

      圖2 總體捕食者,鳥類,螞蟻及其它捕食者

      圖3 林冠和林下層總體不同捕食者類群所

      本研究結果揭示了熱帶雨林里,林下層相較于林冠層有著更高的捕食水平,螞蟻有著顯著高于鳥類的捕食水平。由于探究下行控制在熱帶雨林垂直分層上的的相關研究及其匱乏,目前關于下行控制在林冠和林下層的強度差異尚未明確。Loiselle和Farji-Bren 在秘魯亞馬遜熱帶雨林用模擬毛毛蟲探究捕食者捕食水平在林冠和林下層的分布發(fā)現(xiàn):林冠層的捕食水平高于林下層1.25倍[13],這與筆者的實驗結果恰好相反。而Aikens等人利用搭建籠子排除鳥類等捕食者的方法探究林冠和林下層的捕食者捕食水平發(fā)現(xiàn):相較于林冠層,捕食者在林下層有著更大的捕食水平[14],這與筆者的實驗結果相一致。

      由于熱帶雨林里林冠層聚集著大量植物資源,冠層內部枝條交錯結構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植食性昆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天敵庇護場所[15]。因此,盡管林冠層有著遠高于林下層的植物資源和植食性昆蟲數量,但是林下層相對的開闊環(huán)境卻讓螞蟻和鳥類這些主要的捕食者有著更高的捕食效率,從而有著更高的捕食水平[15]。另外推測由于熱帶雨林相對于各種亞熱帶、溫帶森林有著驚人的螞蟻種類和生物量[16],交錯復雜的林層結構更加適合螞蟻等微小體型的捕食者的活動和捕食,因此螞蟻比鳥類有著更高的捕食水平。

      致謝:感謝西雙版納補蚌生態(tài)站對本實驗的支持,感謝2018屆熱帶亞洲野外培訓班林冠小組的全體成員的幫助

      猜你喜歡
      類群下層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斑禿”之謎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不同生境土壤動物群落的組成及多樣性
      為什么要保護熱帶雨林?
      薏苡種質資源ISSR分子標記篩選及親緣關系分析
      折疊積雪
      免耕玉米秸稈覆蓋對大型土壤動物功能類群的影響
      積雪
      熱帶雨林之虎
      1990年代文學時尚:類群命名的無差別變換
      有借有還
      盘锦市| 鄂州市| 平塘县| 陕西省| 平江县| 禄丰县| 基隆市| 平远县| 资中县| 泗阳县| 惠水县| 舒兰市| 宁化县| 大同市| 余干县| 洪洞县| 梅州市| 金华市| 延安市| 承德市| 涿鹿县| 加查县| 元氏县| 阿坝县| 仙游县| 株洲县| 金堂县| 米脂县| 扶余县| 荥阳市| 靖远县| 南汇区| 通海县| 巴楚县| 名山县| 大兴区| 镇赉县| 江山市| 临泉县| 鄂州市| 怀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