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敏
丹參育苗地雜草種類繁多,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并存,無明顯的優(yōu)勢種群,故無專用除草劑,雜草防除只能采用人工拔除。經(jīng)過考察發(fā)現(xiàn),用傳統(tǒng)的育苗措施防除丹參苗田雜草要經(jīng)歷2—3次方可有效控制危害。一般丹參育苗田,666.7m2一次除草要投入人工10個,按澠池縣現(xiàn)有勞動力成本計算,需要投入600元,3次共需投入1800元,這是一筆很大的成本投入,大幅降低育苗效益。為有效降低投入,我們設(shè)計了一套雜草防除方案。經(jīng)過兩年試驗和多點應(yīng)用,這一方案效果十分明顯。
1育苗地的選擇
1.1丹參育苗地須選擇一類地且具備排灌條件
通常選擇一類地作為丹參育苗地。在此基礎(chǔ)上,須考慮具備排灌條件。據(jù)劉大會等的研究:在干旱條件下丹參植株會明顯通過抑制地上部分生長,減少水分蒸發(fā),并將植株地上部分轉(zhuǎn)化的同化物盡量向地下部分轉(zhuǎn)移,提高根部的比重,增強根部對水分吸收能力和養(yǎng)分利用率,從而保證植株完成世代更替;在過量供水的條件下,充足的水分導(dǎo)致丹參地上部分徒長,影響根的生長,使根的吸收能力降低,造成水分和養(yǎng)分的浪費。在水分適宜(包括輕度干旱),丹參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長協(xié)調(diào),既能促進地上部分生長發(fā)育,以生產(chǎn)更多的同化物,又促進同化物合理分配和地下部分干物質(zhì)的積累。因此,丹參幼苗生長期間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既不能干旱,亦不能形成田間積水。故欲求育苗高效,丹參育苗地必須具備排灌條件,旱能灌,澇能排。
1.2前茬作物以小麥等為宜
種植小麥或其它禾本科植物的土地,其病蟲害種類、消耗的養(yǎng)分種類與丹參有明確差別,闊葉雜草也管理得較好。
1.3前茬作物無除草劑殘留
選擇丹參育苗地還要重點考慮前茬作物未用除草劑或除草劑未有殘留。試驗發(fā)現(xiàn),小麥作為前茬作物,土壤中殘留的除草劑能明顯抑制丹參種子發(fā)芽,使丹參種子出苗率降低50.8%;而且,已出苗的丹參種子根系生長畸形,主要體現(xiàn)在須根發(fā)達,主根生長受阻;地上部分生長遲緩,葉片不能舒展。測定葉面積發(fā)現(xiàn),有除草劑殘留的植株,其葉面積較同期播種的未有除草劑殘留的植株葉面積下降41.3%。除草劑殘留也不利于雜草出苗。
1.4前茬作物田雜草管理較好
前茬作物田雜草管理較好的地塊,其土壤中雜草種類少、駐留在土壤中的種子數(shù)量少以及宿根性雜草根系少,在丹參育苗期間雜草密度低,對丹參苗生長危害輕。2017年丹參育苗試驗地苗床一處10m長畦上有高密度香附子,密度112株/m2,拔除花費人工2個,費用120元;對丹參苗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秧苗發(fā)黃,葉片薄,葉柄細弱。同時,拔除雜草也會造成丹參苗的損失,平均拔除一株雜草,造成0.4株丹參苗損失,1m2造成45株丹參苗損失,損失33.7元。治理該處雜草總降低效益153.7元。所以選擇雜草管理較好的地塊作為育苗地,是降低丹參育苗人工投入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2做畦和物資準備
麥收后及時將育苗地土地深翻,耕深35cm,精細整耙,無明暗坷垃,然后按照地勢方向做拱形畦,以保證過多雨水排出。畦面寬為1.5m,拱形畦頂端高出畦溝0.3m,畦溝寬0.3m。人工撿拾出石塊、坷垃,精細整理畦面,無明顯坑洼和凸起,土壤細碎。鋪設(shè)微噴管,每倆畦鋪設(shè)一道。準備高密度加厚防曬網(wǎng)若干。購買優(yōu)質(zhì)丹參種子,及時曬種。準備玉米糝若干、購買顆粒殺蟲劑毒死蜱-敵百蟲若干。備足其它必須育苗設(shè)備。
3丹參育苗播前人工鋤草技術(shù)操作
3.1早澆、勤澆,促草提前出苗,及時人工耕鋤
苗床做好后及時澆水。6月21日做好苗床后澆第一水,澆水時長70min,666.7㎡澆水量約20m3/666.7㎡,苗床透墑;以后每隔2d—3d小澆一次,澆水時長10min—15min,666.7㎡澆水量約3.5m3/㎡,保證畦面濕潤,促進雜草種子和宿根雜草發(fā)芽、出苗。6月29日,畦上5cm內(nèi)的雜草基本出齊,雜草密度平均為107株/㎡,停止?jié)菜?月1日人工精細鋤草(畦溝雜草一同鋤盡),鋤草深度不超過5cm;7月2日、3日曝曬2d,3日下午4時后去除枯草,再次整理畦面,整好后666.7㎡澆水30min,約7m3/666.7㎡。之后幾天保持畦面濕潤(雨天未澆),促進殘存的雜草種子和宿根雜草發(fā)芽、出苗。7月12日調(diào)查,畦面上的雜草密度(包括香附子等宿根性雜草)6.3株/㎡,較7月1日有巨幅下降,當日人工精細除草,鋤草深度亦不超過5cm。7月14日精細整地,去除枯草,石塊,使土壤細碎平整,整好待種。
3.2播種后管理
7月15日及時播種,播后覆蓋遮陽網(wǎng),然后666.7㎡澆水50min,澆水量約15m/666.7㎡,透墑。7月21日-22日,丹參苗基本出齊。雜草出苗情況:平均1㎡雜草3.2株(包括香附子苗),8月3日調(diào)查,平均1㎡雜草5.7株,對丹參苗生長不構(gòu)成威脅,但為防止雜草團顆危害,及時人工拔出草苗。
3.3效益分析
綜合起來666.7㎡,播種前人工鋤草,總投工3個,投資180元;兩次再整畦投工1.5個,投入90元;丹參出苗后雜草管理,花費人工共計1個,投資60元;全過程澆水人工及水電費投入約120元??傆嬐度?50元,較1800元的投入降低1350元,降低75%,效益十分顯著。
4討論
4.1丹參育苗播前鋤草技術(shù)運用,土地的選擇是達到理想效果最基本條件
丹參育苗地要具備排灌條件、前茬作物田雜草管理較好、前茬作物為小麥、無除草劑殘留等,其中前兩項條件最為關(guān)鍵。
4.2丹參育苗播前鋤草要在麥收后及早進行,越早效果越理想
人工除鋤草要精細,控制鋤草深度5cm。人工鋤草次數(shù)要保證兩遍以上,次數(shù)越多效果越突出。
(作者單位:472400河南省澠池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