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孫旭揚 孫 閣
去過兩次張家界,行色太過匆匆。
一般人的旅途總在不經意間在大腦中留下了多多少少的記憶。而張家界留給我的多了“特色”、“神奇”、“留戀”……
登上黃石寨的觀景平臺,看“定海神針”上那一株遠觀細如毛發(fā)的小松樹,旁邊的游客主動告訴我說“那株樹至少有幾百年的生命了?!?/p>
韶示著頑強生活活力的綠色在這寶貴的石英砂礦藏之中相得益彰,似珠玉入得寶盆。
像黃石寨這種的大小“寶盆”,張家界市有幾十個之多。
有人說“不登黃石寨,枉到張家界”,都說這里是張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
而我要探索的是為什么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能在1982年9月就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1992年,張家界武陵源自然風景區(q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2004年,張家界地質公園入選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單。
一切的認可這張家界的山、水、石、樹有了標識性的“榮譽”,張家界也更多了吸引了國際的目光。
一切的風光離不開的就是這濃濃的綠色,張家界境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
6個森林公園、8個自然保護區(qū),森林覆蓋率達71%。 “先姓林、后姓張”,說出了張家界人對林業(yè)的濃厚感情。
張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國內重點旅游城市。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擁有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qū)、索溪峪自然保護區(qū)、楊家界四大景區(qū)組成,風景游覽區(qū)面積264.6平方公里,是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
張家界太美了,張家界人太有福了。
說其美是因為這里的自然風光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看了就想拍,拍完之后就想炫。
說張家界人有“?!卑膬群拓S富得多。在張家界市區(qū)的小山坡上看腳下的市區(qū)。不大的市區(qū),沒有多高的樓房,沒有更多的空曠廣場,偶爾有飛機在頭頂白云相映的藍天間飛過。
坐在酒店的陽臺間,端起一杯當地的生態(tài)茶,目光及處就是有“武陵之魂”的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從市區(qū)中坐著索道就可以到了景區(qū),這樣的生活太過美滿足與幸福。
更多的幸福還有健康的因子。張家界有各種的珍奇樹種銀杏、珙桐、紅豆杉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茅巖莓等等。
這里更有被稱為“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的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張家界是有文化的地方,這里有道教圣地“南武當”五雷山、“百里畫廊”茅巖河、萬福溫泉。更有普光禪寺、玉皇洞石窟群、老院子等8處人文古跡。
張家界是紅色的地方,這里是賀龍元帥的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張家界更是綠色的地方,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湖南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人均擁有綠地1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國際度假區(qū)。
我們也走過許多的國家森林城市,我覺得張家界是一個城鄉(xiāng)一體化實現最美麗的地方。這里徹底改變了城區(qū)與景區(qū)、城區(qū)周邊與山區(qū)的巨大反差,實現了從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向國家森林城市的整體跨越。
城區(qū)、通道、水岸、鎮(zhèn)村、荒山、礦區(qū)處處皆綠。
“城鄉(xiāng)一體、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科學綠化”讓一個個普惠的民生工程真正惠民,讓來自于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到張家界不僅僅是看山、看石,更是推窗見景,出門見綠,游憩見園,提升游客的幸福指數和回歸感。
據悉,張家界近3年的時間,新建城市公園7個,提質改造公園10個,新增城區(qū)綠地950余萬平方米,完成荒山造林31萬畝,建設綠色通道1320余公里,綠化水岸520余公里,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達到42%,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1.5平方米。
在告別張家界的時間,當地友人邀請我們去看文化劇《魅力湘西》、《天門狐仙》,我從中看到了“國際森林保護節(jié)”的字眼,這種超前的綠色保護會讓張家界更加有福、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