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
我們學校實施“陽光教育”,其原因一是因為學校的前身是“陽光實驗小學”,實施“陽光教育”是對歷史的傳承與發(fā)揚。二是因為我們認定“陽光”與“教育”之間有著天然的對應關系。我們看,陽光普照大地,教育應該大愛無疆;陽光帶來明亮,教育應該朝向美好;陽光七彩相融,教育應該整體協(xié)同;陽光傳遞溫暖,教育應該滲透情感;陽光順應自然,教育應該遵循規(guī)律;陽光激活萬物,教育應該喚醒生命;陽光為萬物生長提供必要條件,教育應該為生命成長提供核心素養(yǎng)……很顯然,“陽光教育”是對“理想教育”的一種比喻,前者是后者的代名詞,實施“陽光教育”的實質是對“理想教育”的追尋與探索。
整體來說,我校撐起“陽光教育”大廈的支柱主要有以下三根。
一、發(fā)展陽光教師
教師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實施陽光教育的關鍵當然是發(fā)展陽光教師。如何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價值引領
價值引領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厘定了教師發(fā)展的三級目標:讓學生喜歡一讓自己幸福一讓學校銘記。它就鐫刻在教師會議求真廳的墻壁上,時時提醒著、引領著教師拾級而上。二是撰寫了教師誓詞,全文如下:
陽光立人是我的核心使命;學生成長是我的最高榮譽。我要以太陽為師,朝向明亮,順應自然,通過溫暖的方式,喚醒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潛能。我要在“愛”與“責任”的指引下,用全部的智慧和汗水,為每一個學生,守護快樂童年,奠基幸福人生。
通過一次次的鄭重宣誓,引領大家牢記職責、探索教育、永遠懷著謙遜的態(tài)度學做教師。
2.日常激發(fā)
年初,新學期開啟之際,學校舉行“生命敘事”活動,通過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教育故事,引領全體教師用愛心、智慧與堅持書寫教育生命傳奇。年中,教師節(jié)到來之時,學校舉行“生命表彰”活動,樹立典型、贊美先進,以一群生命感召另一群生命。單周,在校務會議上,我們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通過“為你點贊”“美人美篇”“一縷陽光”三條路徑宣傳榜樣教師。我們相信:榜樣是夸出來的;每個人都有給別人做榜樣的地方;通過互為榜樣,人人都能成為榜樣!雙周,舉行“求真論壇”,通過“品味”“聆聽”“主張”這三個板塊,拓寬生活視野,增加文化學識,引導教師煉制與踐行自己的教育主張,并通過展示交流相互影響、攜手共進。
3.研究助力
每學期的第一個月,學校舉行“陽光教學研究月”活動,通過專家引領、名師講課、校長示范、骨干展示、組內請課等方式,在一整段的時間內全體教師聚焦“陽光課堂”建設。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我們堅持實施“魔課”機制,通過“摩課一磨課一魔課”的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觀摩名師、模仿名師、打磨自己,努力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有魅力的課堂。轉型研究方式,持續(xù)推進“微研究”“實證研究”“長時段研究”等,并及時總結、轉化,使科研成果真正成為教學生產(chǎn)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
二、研發(fā)陽光課程
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jù),直接影響人才培養(yǎng)質量。陽光課程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以及“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表達。其圖譜如下:
很顯然,陽光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十大關鍵能力的陽光學生。課程內容劃為七大領域:立德修身、文化閱讀、思維發(fā)展、科學技術、藝術審美、生命健康、綜合實踐。每個領域包括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個層級。需要強調的是,后者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對前者的整合、補充、深化、拓展,并指向同一目標。對應七大領域,學校研制了相應的評價標準,依次為:美德星、閱讀星、智慧星、創(chuàng)造星、藝術星、運動星、實踐星。
三、創(chuàng)造陽光生活
學校文化是辦學思想理念與教育生活方式的共同體,缺了后者的學校文化僅僅是掛在墻上、說在嘴上的文字符號。觀察一所學校是否有文化以及有怎樣的文化,固然要考查這所學校的課程研發(fā),但最直觀的標志應該是觀察這所學校有怎樣的學習生活。事實上,課程研發(fā)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為創(chuàng)造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另外,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里的“水土”顯然是指生活,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一種生活涵養(yǎng)一種人的身心特征。世界各地的人群特征差異那么大,原因固然多方面,但“水土”的不同即生活方式的不同應該是主要的。這樣的道理遷移到學校,同樣適用。因此,完全可以斷定:有怎樣的學校生活,就會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學生。
“陽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喚醒每一個生命的潛能”,那么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陽光生活”就是達成這一宗旨的重要路徑,甚至是唯一路徑。這里所指的“陽光生活”主要包括道德生活、閱讀生活、運動生活、藝術生活、科技生活、社團生活、展示生活等七個方面,每一種生活的目的都分別指向相應的生命潛能的激活與生長。
例如,道德生活,學校從“每天”“每周”“每月”三個層面展開。每天的道德生活按照學生的學校生活內容設計了“一日陽光生活標準”,包括從“上學”到“散學”的12個項目,以及相應的36個要素。如第一個項目是“上學”,其相應的要素是“衣冠整潔”“準時到校”“主動問候”。通過自我對照、檢查評比等方式,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每周的道德生活主題由學生成長中心依據(jù)上述的每天道德生活和下述的每月道德生活確定,并選擇一個班級在周一的“向日會”上展示,發(fā)出倡議、引領實施。每月的道德生活,又稱為“一月一德”,主題由學校在年初擬定,如2018年的主題分別是:1月,欣賞;2月,節(jié)約;3月,公益;4月,追思;5月,勞動;6月,感恩;7月,規(guī)則;8月,交往;9月,求知;10月,愛國;11月,法治;12月,堅持。每月道德生活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主題閱讀、主題實踐、主題展示、主題反思。同時,我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小學生守則”“八禮四儀”“道德與法治”等內容融入其中,為了生活育德,在生活中育德,通過生活育德,以此徹底結束學生的道德生長與實際生活的分離狀態(tài),提高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在豐富多彩的道德生活中激活學生的德性潛能,涵養(yǎng)終身發(fā)展的必備品格。
上述的三根支柱,第一根指向陽光教育文化建設的主體,回答了“誰來建設”的問題。第二根指向陽光教育文化建設的內容,回答了“建設什么”的問題。第三根指向陽光教育文化建設的方式,回答了“怎么建設”的問題。多年的實踐讓我們確信,在辦學思想理念的指引下,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必須同時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否則,所謂的學校文化恐怕只能徒有其表,或者根本就不能稱其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