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上學期期末考試失利,在家看電視又被母親念叨,她話里話外都在批評我如此懶散,不知道好好學習。我實在無法忍受,就找到父親:“爸,我暑假一個人悶在家里,實在是無聊,找點事給我做吧?!?/p>
一會兒,父親提來一把鐵锨,說:“從今天開始,下地。”
于是我接過母親的活計,放水,薅草,施肥,打藥。我首次扛起鼓鼓囊囊的黃色肥料袋行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幾十斤的重量壓在右肩上,我每走一步都吐出一口悶氣。小路雖窄卻還算平坦,路兩旁粳稻青翠,遠方有人影隱約起伏,我卻無法欣賞這風景。走在小路上,汗水慢慢浸出,整個上衣緊貼在胸膛、后背上。有時從肥料袋里掉落一些肥料顆粒粘在背上,汗水與肥料混合在一起,刺激著皮膚,后背就有一股灼痛感。將肥料扛到地里時,上衣已濕透。
我的長褲臟了未洗,薅草時,便套了個短馬褲下地。粳稻青青,已有一尺高。每薅一下,便有蓬亂的稻葉劃過手臂,生出一陣異癢。待回到家中,洗凈身體,嗬!手臂上、小腿上深深淺淺的紅色傷痕有幾十道。只好取來白酒,緩緩倒下,隨著無色的白酒滑落,一股刺痛爬滿全身,雙手控制不住地顫抖,腦中一片空白,似乎所有的感官都只為“痛”字而存在。我抬起頭來,看到炊煙在農舍的頂上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失。
開學了,父親送我到校門口。
“爸,我不會再讓您失望了。”我說。
“嗯?!备赣H回答。
某次回到老家,與朋友聊天,得知父親說我自下地后,成績提升了,待人接物也像個樣子了……
我感謝父親,也無比珍惜那段辛勤勞作的時光。在田地里的枯燥勞作讓我學會了忍耐,經歷的傷痛讓我學會了堅強,也使我更能理解父母的不易?,F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很多人不需要再去經歷這種勞苦就可以過上安穩(wěn)舒適的生活,但每個人的生活中也還是有這樣那樣的不易。我相信,一段付出汗水的歲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活,讓我們更努力、更自立。
(指導老師 趙同宇)
簡 評
勞動讓人振作,諸如下地干農活、上街擺小攤、進廠做工,非親身體驗不知生活艱辛。這是上好的德育,也是不錯的寫作素材。本文的亮點無疑是勞動場面的記敘。
為何生動?因為細膩。放水薅草,施肥打藥,汗流浹背,被草葉劃傷,有切膚痛感;粳稻青青,炊煙裊裊,場景如在眼前。
為何細膩?因為新奇。對陌生的人、事、物、景,要保持強烈的好奇心,一片野草地、一次邂逅、一段游歷,都可以促進人的成長。
當然,文章末段的議論可稍作精簡,要相信記敘的力量,多點含蓄,少些直白。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