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嘉寶
【摘? ?要】 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農(nóng)居文化,俄羅斯也不例外。我們之所以研究農(nóng)居文化,是因為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一個時代與社會的縮影。我們通過對木屋結(jié)構(gòu)、所用農(nóng)具器皿等的分析,品味俄式木屋文化,從中了解俄羅斯的風(fēng)土人情、氣候特點、甚至宗教觀念。它是一段歷史中誕生出的獨特文化形象,是淳樸直觀的民族符號。
【關(guān)鍵詞】俄式農(nóng)村木房;俄式農(nóng)具;農(nóng)居文化
[Abstract]?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farming culture, Russia is no exception. The reason why we study the rural residence culture is that it contains rich national culture, embodies the wisdom of the working people, and is the epitome of an era and society.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wooden house and the farm tools and utensils used, we taste the Russian wooden house culture and learn about the local customs,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even religious concepts of Russia. It is a unique cultural image born in a period of history and a simple and intuitive national symbol.
[Keywords] russian rural wooden houses; russian farm implements; rural culture
在俄羅斯影視作品中,俄式木屋常常出現(xiàn),似乎已成為一種時代背景的象征,如同我國瓦檐斗拱的古代建筑,能勾起人們無限的追憶和暢想。但作為一種農(nóng)家住宅,研究它的文章少之又少。本文小到各式家具器皿,大到房屋用料結(jié)構(gòu),將俄式小木屋風(fēng)貌詳盡展現(xiàn),揭露俄式木屋平凡之中深藏的偉大,彰顯俄羅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從另一種視角,展現(xiàn)真實的俄羅斯風(fēng)情。
1? 定義與特點
俄式農(nóng)村木房(Изба)是一種木制農(nóng)舍,是鄉(xiāng)村人民居住、休息的場所,它主要分布在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農(nóng)村樹木繁茂的地區(qū),地板和天花板通常選用松木、云杉、落葉松等,這些木材排列緊密,保暖且不易腐爛,是阻擋風(fēng)雪,抵御嚴(yán)寒的絕佳選擇。門窗的選料略有不同,通常為橡木,這種木料不易彎曲變形,結(jié)實牢固,深受人們喜愛。
俄式小木屋總高度并非恒定,而是各有不同。在較干燥區(qū)域,房屋可于地面之上直接搭建。而在潮濕地區(qū),通常先用實木搭建地臺,再在其上搭建房屋,以便排水。房屋高是俄羅斯東北區(qū)域和西伯利亞地區(qū)的特征。由于氣候惡劣和土壤含水量過多,小木屋離地建造,在房屋的底部搭建一個25-30平方米的矩形或正方形木臺,并且高出地面1-1.5米。為了囤儲食物,房間下方建有地下室。通過移除地板上的木制小窗(通常為長寬為一米的開口),從起居室進入地下。常用于儲存土豆或其他蔬菜。
2? 俄式木屋的歷史
到十三世紀(jì)前,木屋都沒有煙囪,被成為“煙熏小屋”(Курная изба),人們不得不為了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火災(zāi),和難以清理的煤灰發(fā)愁。到了十三世紀(jì),人們才生出在天花板上鑿洞的想法。十五世紀(jì),才確定通過管道排煙的方法,并隨之技術(shù)的改進,誕生出更優(yōu)質(zhì)的“白色小屋”(Белая изба),但直到二十世紀(jì),這種小屋才被廣泛接受,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最為熟悉的一種俄式小木屋。
3? 充滿智慧的房屋結(jié)構(gòu)和充滿民族風(fēng)情的生活用品
俄式小木屋的房屋結(jié)構(gòu),充分做到了物盡其用,合理布局??紤]到俄羅斯冬季長氣候寒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現(xiàn)實特點,進入小木屋之前必定要通過過道屋(Сени)。過道屋類似于一個前廳,是入口處和正房之間的小室。在這里脫去棉衣棉靴,打掉身上附著的積雪,不至于弄臟里屋的地板。
在俄式小木屋中,火爐(Печь)地位尤為關(guān)鍵。因其天氣寒冷,供暖成了頭等大事。為了能讓熱能最大化得以利用,壁爐之上設(shè)有床鋪,類似中國農(nóng)村的炕。利用火爐做飯烤面包時,熱量傳到床上,起到保暖作用。壁爐用木柴加熱,可以供暖兩天。壁爐的使用準(zhǔn)備了很多器具,例如火鉤子(Кочерга),夾具(Ухват)。用鍋盛滿食物,推入火爐中加熱。等到食物煮熟,便用火鉤子勾住鍋把手,從火爐中拖出。若器皿大小適中,可以選用夾具取出。
洗手臺通常位于爐旁邊。桶里盛有熱水,開始先洗一只手,再洗另一只手。吃飯之前要用焦油皂洗手。焦油具有醫(yī)學(xué)價值,可用于消毒,治愈傷口。因此俄羅斯人民對它尤為鐘愛。
餐桌通常十分寬大,座椅擺列兩側(cè)。一家之主坐上座,其余家人按優(yōu)先順序就坐。俄羅斯人認(rèn)為坐越大越寬敞的椅子,越顯得尊貴,因而一家之主所坐的椅子都比其他人尺寸大,位置也更寬敞,不與其他家人分?jǐn)D在桌子兩側(cè)。若有客人來家,應(yīng)請客人入上座,以示尊敬。在古代宮廷宴會中,常根據(jù)戰(zhàn)士們的功績安排座位,功績高的可以坐在更為光榮的位置上。
用餐時遵循茶道,用茶炊(Самовар)泡茶。俄羅斯茶炊也極具民族風(fēng)味,19世紀(jì)時逐漸成為一種家庭必備品,那時人人都用茶炊煮茶,成為一種俄羅斯獨特的茶道文化。樸實的農(nóng)民還懂得放入葉片、根塊以及漿果,泡制草本茶。茶通常與小面包圈(Баранки)、餡餅、薄餅以及各類糖果搭配食用。
俄羅斯人用的勺子有兩種,一種是吃飯用的大勺,一種是喝茶用的小勺,但不論哪種都要比我國尋常勺子大得多。勺子上面繪上精美的圖案,兩勺敲擊可發(fā)出類似中國竹板的響聲。俄羅斯人民熱情奔放,喜歡唱歌跳舞,常用勺子代替樂器。一家人圍圈起舞,其樂融融。
紅色角(Красный угол)位于火爐的斜對角,此處放有圣像。圣像上蒙著手巾(рушник),手巾一般用于出生,洗禮和葬禮上。
在俄羅斯木屋中設(shè)有男人角和女人角。男主人不可前往女人角,女主人也不可前往男人角。男人女人在家中各司其職,不可互相干涉。男人角是男主人工作的地方,可以修鞋編網(wǎng),有時也可以睡覺。而靠近壁爐的角稱之為女人角,碗柜擺放于此,女主人在這里做飯,照顧孩子。小孩睡在搖籃(Люлька)里,這種搖籃是由木頭制成的,用繩子懸掛,搖籃一圈圍有罩布。待孩子出生會給他一種玩具—“小木玩具”(Шаркунки),這是一種極具俄羅斯風(fēng)格的傳統(tǒng)玩具,女人用玩具哄逗孩子,待孩子睡著,便放下簾子罩住搖籃,去做飯打掃家務(wù)。
木屋中最主要的房間是正房,織布機擺放在正房(Горница)中,女人在此制衣做活。俄羅斯女性常喜歡穿一種名叫“薩拉凡”(Сарафан)的無袖長裙,再搭配白色襯衣。這種連衣裙款式各異,色彩鮮艷。主要有四種款式,即冬尼卡式、科索科林式、直筒式、腰帶式。富貴人家的小姐也穿薩拉凡,但往往選用更優(yōu)更高級的料子制衣,貧苦人家則只有粗呢麻布。到了過年過節(jié)才在衣裙上繡些小裝飾,與往常區(qū)分開來。
俄羅斯人民為解悶娛樂,制造出了許多木雕玩具,玩具下方用白色線繩墜有小木球,手持玩具輕輕晃動,木球便會牽動玩具做出各類動作。例如小熊打糕,群鳥啄米。不得不說勞動人民的構(gòu)思真是巧妙絕倫,令人驚嘆。
4? 民居的研究及其意義
研究民居文化,是為看穿其隱藏的社會模式組織關(guān)系及整個民族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一方面,中國也有類似的研究。陸元鼎先生在中國民居研究中提出了四個方面: 社會、文化和哲理思想; 形態(tài)和環(huán)境; 營造與設(shè)計法; 保護、改造和發(fā)展。我們借鑒用于研究俄式民居。從建筑上看,主要分為四壁小屋、五壁小屋和六壁小屋。小屋雖小,五臟俱全。由于氣候惡劣,生活艱巨,淳樸的俄羅斯人民似乎更為團結(jié),相互協(xié)作,抵御極端天氣。
5? 結(jié)語
研究民居文化,從地理環(huán)境、社會背景、人文特點這三個方面入手。俄羅斯人民長期摸索,誕生了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俄式小木屋,它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在極端惡劣的氣候下,總能想出絕妙的主意,這些辦法被大眾廣為認(rèn)同,才作為民居的一部分流傳下來。雖然現(xiàn)在時代日新月異,發(fā)展迅猛,但民居的研究仍是存在價值與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陸元鼎.《中國民居建筑》[M]華南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