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
The Notre-Dame Cathedral in Paris caught in fire in the morning of April 15, 2019, destroying its 852 year-old spire about one hour later that night.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tnessed the heartbreaking moment on live telecast. With the endeavors of more than 500 firefighters at the scene, the fire was finally put out in the morning of the next day. Fortunately, expect for the spire and ro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whole building had been saved with the interior furnishings and important collections undamaged.
當?shù)貢r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法國巴黎圣母院突發(fā)火災(zāi)?;饎菅杆俾又了?,7點53分,巴黎圣母院尖塔坍塌,世界各地的人們在直播中見證了這一悲傷時刻。當晚,有超過500名消防員抵達現(xiàn)場救火,但直到第二天上午10時,大火才被全部被撲滅。所幸,除了屋頂和塔尖被焚毀,圣母院主體建筑得以保存,內(nèi)部大部分陳設(shè)和所收藏的重要文物未受到嚴重損害。
巴黎圣母院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筑之一,它位于優(yōu)美的塞納河畔,是巴黎重要的文化地標。巴黎圣母院所在地被用于宗教用途,可追溯至羅馬提庇留大帝時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里曾興建過多個教堂,隨時光流逝或老舊或損毀。1160年,巴黎主教昴熙斯·德·蘇利發(fā)起了教堂重建計劃;1163年,全新的圣母院大教堂正式奠基;1345年,這座哥特式建筑杰作最終全部建成。
在近2個世紀的時間里,法國幾代手工藝者共同為這一建筑耗盡心血,石匠、木匠、鐵匠、雕刻師、玻璃雕切師前赴后繼,用智慧凝結(jié)成這一曠世杰作。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圣母院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損害,教堂里的大部分財寶都被破壞或掠奪,塑像或被移位或被砍頭。1831年,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圣母院》正式出版。這部著作不僅描繪了一個超越世俗的愛情故事,也對巴黎圣母院本身進行了詩意書寫。經(jīng)由雨果的筆觸,人們了解到這座“石頭交響樂”的巨大價值。小說的風靡讓巴黎圣母院重新受到重視。1844年,圣母院修復(fù)計劃正式開啟。工程由建筑師勒杜克主持,持續(xù)23年,修繕了尖頂和圣器堂,大體恢復(fù)了圣母院往昔光彩。
就建筑本身而言,巴黎圣母院的結(jié)構(gòu)、比例堪稱完美。水平與豎直比例近乎黃金比,立柱和裝飾帶把立面分為9塊黃金比矩形,勻稱而和諧。內(nèi)部裝飾既保持了教堂的樸素又有著驚世駭俗的美妙,經(jīng)典的玫瑰花窗、生動的宗教雕像都是世界各地人們朝拜的圣物。不僅如此,巴黎圣母院內(nèi)還收藏有很多珍稀文物,如“荊棘皇冠”、三部管風琴、路易九世的一件長袍、卡西莫多敲的那只大鐘,以及許多油畫和雕塑作品。此次大火中,消防隊之所以選擇放棄撲救塔尖,也是因為上部的木結(jié)構(gòu)構(gòu)建已無法挽救,必須全力以赴保住主體建筑和其中的重要文物。
據(jù)悉,巴黎圣母院大火起因與正在進行的修繕工程有關(guān)。大火過后,圣母院新的修復(fù)計劃已經(jīng)啟動。而這一事件也給全球文博界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