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菲律賓《馬尼拉公報》報道,菲律賓總統(tǒng)杜特爾特在一場演講中提議,應該把菲律賓改為“馬哈利卡”,意思是“貴族”或“自由人”?!榜R哈利卡”還帶有尊貴及和平的意思,而“菲律賓”則是西班牙殖民者起的名稱,具有殖民主義色彩。1521年,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帶領西班牙船隊“發(fā)現(xiàn)”菲律賓。22年后,為了致敬當時的西班牙王儲菲利普二世,西班牙人根據(jù)菲利普的名字,將菲律賓中部諸島取名為菲律賓群島,此后逐漸涵蓋更多島嶼。這也是如今菲律賓國名的來源。
冰島領土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與江蘇省面積相當,但人口不到35萬。由于地處北歐邊緣且獨立,冰島語的語法規(guī)則仍和1000年前保持一致。此外,每當冰島人需要一個新詞匯時,他們很少使用舶來詞,通常根據(jù)自己的語言規(guī)則造一個新詞出來,詞匯的純粹性得以保持。但這種“純粹”隱含著一個潛在問題―學冰島語很難。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給冰島語帶來了巨大威脅。由于從小浸染在網(wǎng)絡中,冰島兒童之間日常交流使用的語言大多成了英語。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相對“與世隔絕”的冰島帶來了大量游客―那時,冰島貨幣急劇貶值,出行冰島的成本變低。然而旅游業(yè)的繁榮在帶來GDP的同時,也給冰島語帶來了危機:英語逐漸取代了冰島語的位置。冰島政府已經(jīng)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出臺新法律,強制規(guī)定學校必須教授冰島語,新移民也需要通過冰島語流利程度的測試。
2018年開始,法國的火車站、地鐵站、公共汽車站等人口流量大的公共場所出現(xiàn)了“BOITE A LIVERS”。這三個法語詞的意思就是“書箱”。推出“書箱”的公益組織稱,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分享圖書,倡導閱讀旅行,讓更多的民眾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皶洹睕]有使用條款,無需辦理任何手續(xù),更無押金,人們可以隨意從書箱里取書閱讀,如果等車時讀不完,完全可以拿回家閱讀,讀完后再隨意放進一個“書箱”。正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從“書箱”里面把書拿走閱讀,也可以把自己讀過的書放進去供他人閱讀,所以“BOITE A LIVERS”按其功能翻譯成漢語叫“隨意書箱”更貼切。讀書人買了圖書閱讀后,有收藏價值的,閱讀后放到書柜里,沒收藏價值的,干脆隨手扔進垃圾桶。如果公共場所(包括社區(qū))有“隨意書箱”,人們就可以把閱讀后不想收藏的圖書放進去,供其他人閱讀。
袁隆平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殊不知,在歷史上,也有一位皇帝可以被稱為“水稻之父”。在中國歷史上,康熙是喜歡身體力行、學習研究的一位皇帝。他曾在北京城內的豐澤園之側治田數(shù)畦。《康熙幾暇格物編》之《御稻米》篇中記載:有一年的六月下旬,水稻剛剛出穗,康熙沿著田埂察看,忽然見一株稻穗比別的都高,且谷粒結實豐滿。本來這片稻田種的稻子要到九月才能成熟。現(xiàn)在,這一株稻子提前60余天,在六月就熟了。于是,康熙把它作為種子加以收藏,到第二年試種,觀察是否早熟。果然試種的這批水稻又在六月成熟了,比一般的水稻早兩三個月成熟。此后,康熙開始廣泛試種,終于培育出了早熟新稻種,取名“御稻米”。史載,這種米“色微紅而粒長,氣香而味腴”??滴踹€把水稻推廣移植到長城以北,并倡導在南方推廣雙季稻。在這一點上,中國古代數(shù)百位皇帝里無人能出其右。康熙的子孫雍正、乾隆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很重視。每逢春耕開始,都會在豐澤園的小試驗田里舉行“籍田”儀式,親自扶犁示范,以示重農(nóng)。
2500年前,我國已有度量衡的描述。一斤十六兩的秦朝衡制,沿用了2000多年。秦朝衡制規(guī)定: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有一個民間傳說,丞相李斯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于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李斯按照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秤的秤星,由此產(chǎn)生了十六兩一斤的桿秤。秦之后的2000多年,盡管各朝代“斤”的重量有變化,但十六兩一斤的十六進制的桿秤卻一直沒變。直到1929年度量衡法誕生,開始推廣十兩一斤的十進制。斤兩十六進位制,催生了我國特有的斤秤文化。這也是成語“半斤八兩”的由來。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一些煙草商店門口出現(xiàn)了一張很奇怪的招貼畫,一位士兵嘴里叼著卷煙,一手握著來福槍,另一只手里卻捏著一個會冒火的小玩意兒。不知底細的人以為英軍又推出了什么新式武器,其實,那不過是今天早已為大家所熟知的打火機。 據(jù)悉,打火機是一位名叫阿爾弗雷德·丹希爾的倫敦青年發(fā)明的。那時,他得知前線士兵想抽煙卻常常因為火柴受潮而無法點火。于是,他決心研制一種便于攜帶而不會受潮的打火機,后來他在一位化學家的幫助下發(fā)明了一種由金屬殼體和頂蓋結構組成的打火機。這種打火機在經(jīng)過改進以后到1924年才投入大批量生產(chǎn),大多數(shù)前線的煙民們還沒有來得及用上它,一戰(zhàn)就已經(jīng)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