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是生機勃勃,也是春光爛漫。漫山的花和樹都舒展了身軀,綻放出旖旎的姿態(tài)。正如李嶠筆下的詩:“楊柳郁氤氳,金堤總翠氛。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云。”真是一幅美好的春天畫卷。而我于這畫中最愛的卻是不起眼的柳,為什么是柳呢?它同花在一處時從不爭艷,甘于一隅,只在春風(fēng)吹拂時才悄悄地伸展自己曼妙的身姿。即使它沒有用來爭奇斗艷的花朵,卻也有蹁躚的溫柔風(fēng)情,可它卻總是甘于平凡,甘于當(dāng)這畫卷中的一角。愛柳,即是愛它的平凡和淡然。
何為柳,是路上隨處可見的落葉喬木或灌木,還是角落里不起眼的籃子?我認(rèn)為都不是的,這些都不是完整的柳,或者說,這些都是柳這個字含義的一部分,是片面的。在我看來,除去植物的身份它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情懷,一種意境。
浪漫古人的詩句中從來都不缺關(guān)于柳的描寫,也正是這些關(guān)于柳的描寫可以讓我們快速地融入當(dāng)時的情境,在今天體會到千百年前古人的心境和感受。面對踏春,賀知章會說:“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蔽业难矍熬蜁‖F(xiàn)出江南煙雨中的柳,它隨風(fēng)飄搖,含情脈脈??窗?,簡單兩句關(guān)于柳的描寫就可以將人代入江南的婀娜風(fēng)情中,也讓我們感受到賀知章看見一幅美好春天光景時的愉悅心情。
面對相約,歐陽修會說:“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多么巧妙的描寫,當(dāng)月兒升起在柳梢上頭,她約我在黃昏后共訴衷腸。簡簡單單一句話就讓人聯(lián)想出一幅皎潔的月亮升在柳梢上,而柳梢下就是兩人執(zhí)杯對飲、相互傾訴的溫馨畫面。這里的柳既烘托了氣氛,也增加了詩句的聯(lián)想能力,讓我們仿佛一閉眼就能置身于當(dāng)時兩個人月下相約的溫馨情境中。也正因為有此唯美場景在前,所以當(dāng)歐陽修說“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才能夠讓人體會到他當(dāng)時的悲傷惆悵,倍感失落吧。
面對離別,柳永會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這句詩是描寫柳永醉酒后的心境,醒酒后我在哪里呢?原來是在楊柳岸邊,凄風(fēng)殘月之地啊。楊柳自古就有惜別之意,所以柳永寓情于景,通過對楊柳和周圍景物的描寫能夠輕易地讓人聯(lián)想到凄涼和寂寞,醉酒醒來只有曉風(fēng)殘月的楊柳岸,能看見代表惜別的楊柳,卻看不見我的心上人啊,真是讓讀者也不由得跟著嘆氣。
柳即是柳,屬于前人,也屬于后人。在今天我們?nèi)耘f能夠通過那些詩句中對于柳的描寫來體會前人所想要表達的心境和感受,體會那種穿越了千年的情感?;蛟S,它做不了爭奇斗艷中的主角,卻一定是情境中必不可少的一位。所以柳也不只是柳,而是代表著一種情懷,一種意境。我相信愛柳的人,愛它的平凡,也愛它的不平凡。
作者簡介:韓毅,男,本科,蕪湖縣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zé)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