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市吳江區(qū)程開甲小學 宋晨晨
陶行知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對我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在長達30年的教育實踐中,陶行知給我們留下的教育理論博大而精深,除“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為人們所熟知的教育思想外,“小先生制”教育思想也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意義,不僅對當時的教育普及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對現(xiàn)今教育實踐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作為一名青年語文教師,在忙碌的日常教學活動中,越發(fā)覺得教育需要“小先生”的加入,“小先生制”的采用必將對現(xiàn)下小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積極影響。
那么,何謂“小先生制”?簡而言之,“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實踐過程中依據(jù)“即知即傳人”的原則,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倡導并推廣實施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思想理念。
筆者看來,這便是“小先生”?!跋葘W即先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提前自主預習,通過自己先學并用學習所得來教別的學生的學生就是小先生。“學有己見即先生”: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理解,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能夠有自己獨特見解并與人交流的學生就是小先生?!芭c人分享即先生”:分享讓知識得以傳遞,一個在課堂上樂于表達自己看法的學生就能成為小先生。“授人以漁即先生”:學習的過程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亦是方法傳遞的過程,能夠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教給別的學生的學生就是先生。當然,“小先生”的內涵并不局限于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方式的改變,教師只有活用“小先生制”才能真正適應當下小學語文教學。
在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下,我們接觸的學生個性日益多樣化,差異性也更加明顯,僅僅憑借教師個人的知識修養(yǎng)很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受班級授課制的固有模式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采用一對多的教學模式,難以真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再者,一線教師忙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培訓、考核、檢查……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教好所有學生,這個時候就更需要有“小先生”參與到作業(yè)的設計與批改中來。
作業(yè)設計與批改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其主要目的在于督促學生及時復習、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檢查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的效果。以往的作業(yè)設計與批改過程中,多半是教師占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在這樣的作業(yè)批改模式下,教師單純機械地完成批量的任務,集中糾正學生的一般性錯誤,大多數(shù)學生根據(jù)教師指出的錯誤改正錯題,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錯誤缺乏深刻的認識,沒有真正弄懂知識,這種機械化的批改,無法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而有了“小先生”的參與,勢必能打破僵局,改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有效性。
為了讓“小先生”更好地做好語文作業(yè)設計和批改工作,筆者在“小先生”的選拔、培訓、考評、具體操作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小先生”選拔前,做好充分動員工作,讓學生認識到擔任“小先生”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情,讓盡可能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小先生”選拔中來。與此同時,向學生明確提出“小先生”選拔是有具體要求的。首先,自身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其次,做事速度快、效率高,在校學習期間有富余時間和精力幫助其他同學;再次,做事有耐心,對待工作有責任心;最后,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擁有良好的同學關系。
小學階段,新選任的“小先生”年齡較小,對于如何開展工作有很多認識和操作上的問題亟待解決。為幫助“小先生們”更好地開展工作,適當?shù)呐嘤栠€是必要的。培訓分為: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兩種。崗前培訓主要幫助“小先生”初步認識自己的工作和職責,能夠指導和督促結對同學學習、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明確作業(yè)設計的要求、了解作業(yè)批改的一般方法。而在崗培訓則是根據(jù)“小先生”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種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培訓,讓學生迅速認識到工作中的不足,及時調整策略和方法。
對“小先生”進行考評可以檢驗“小先生制”實施效果,反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做出調整,使之朝著我們預期的目標發(fā)展??荚u可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等方式進行,結合近期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性給予綜合性評價,每周評選出“三星級小先生”“二星級小先生”“一星級小先生”人選。同時實行積分獎勵政策,持續(xù)調動學生的活動熱情。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僅僅做好“小先生”的選拔、培訓、考評工作是不夠的,在“小先生制”具體操作過程中,筆者又將各小先生的工作再做細化,具體分為三類。
1.導學式小先生
這類小先生自身學習能力較強,能利用課余時間輔導后進生。課前預習是語文學習中容易被學生忽視的環(huán)節(jié)。開學初,筆者就對學生做出明確的預習要求,但根據(jù)一周的預習反饋發(fā)現(xiàn):班級49個學生,較好完成課前預習任務的只有8個,基本完成課前預習的有25個,余下的16個不是忘了這就是忘了那,班級里的那幾個后進生在上課前甚至連生詞還不會讀,更不要說課文了,這樣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有了“導學式小先生”,課前預習的要求就更具個性化,如在預習三年級下冊《荷花》一課時,A組小先生布置的預習單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課文讀3遍;生字描紅并組詞,會默寫“蓮蓬、舞蹈、飽脹”等重點詞語;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B組小先生設計的預習單相對簡單些:讀準字音,會認生字詞;讀熟課文,不少于5遍;能說說每段的簡要內容。通過結對方式,小先生給指定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指導該生進行預習,同學之間通過交流、討論,提高了預習的效率,改進了預習的質量,使得大部分學生在校就能完成新課預習任務。
2.合作互助式小先生
“合作互助式小先生”能突破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的不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即知即傳人”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依靠組內學生團結協(xié)作,共同解決問題。如學完《荷花》一課,在課后開展了“賞荷”系列活動,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領取自己擅長的任務,會拍照的負責拍荷花、畫藝精湛的負責畫荷花,熟練操作電腦的負責搜集關于荷花的資料,整理成PPT。即使組內有個別不大動手操作的學生,在小組成員的帶動下,也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最終大家出色地完成了作品,對葉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3.知識加強型小先生
“知識加強型小先生”在復習階段顯得尤為重要。期中復習、期末復習階段,經(jīng)過教師的一輪復習后,總會暴露出一些基礎知識掌握得特別差的學生。這時候,就輪到“知識加強型小先生”開展工作了。這類小先生會挑選出錯的詞語、課文填空,要求結對學生再次默寫訂正。對于課堂上教師指出的識記要點,這類小先生就會定時抽背、抽默,這對于班中后進生來說是相當有效的。當然,這類小先生還能在一個單元學習任務完成時發(fā)揮作用,通過自己設計習題,考查自己結對的小伙伴近階段的學習情況,及時查漏補缺。
“小先生制”在一定程度上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推行“小先生制”,讓學生成為小先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成為學習和課堂的主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覺投入學習行動,并在相互指導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即知即傳人”的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行“小先生制”,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小先生”督促學生學習,指出學生作業(yè)問題所在,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指導,改變了以往教師時刻督促學生認真聽講,追著學生要作業(yè)的尷尬局面。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形成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
擔任“小先生”的學生在此次活動中受益良多。不少學生坦言,擔任小先生后自己做事變得更加細心了,不僅能找出結對學生的錯誤,完成作業(yè)后也能有意識地自己檢查,發(fā)現(xiàn)錯誤。而為了清楚地把知識講清楚、講明白,自己必須深入學習,甚至有時還要去查閱資料,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知識也得到了擴充,在教別人的同時,知識又得到再次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