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欣怡
桂花樹在亞熱帶地區(qū)并不罕見,江南的人們尤愛植桂花,因此我從小到大的記憶里總抹不去桂花的身影。
爸爸喜歡種花種樹。他種過幸福樹、發(fā)財樹、臘梅花、玫瑰月季等等,然而他最喜歡的只有兩種,一種是臘梅,另一種就是桂花。他在老家的庭院里手植了兩棵桂花樹,一株是丹桂,另一株是金桂。我很少回老家,因而很少與她們見面,但這并不妨礙我對她們的愛。坐在桂花樹下,頭頂是陰陰綠意,腳下是簇簇桂花,一陣風(fēng)來,暗香盈袖。
桂花又名木樨,有木樨清露、桂花糕,為人所享用。又有木樨肉,因其中雞蛋形似木樨而得名。我曾在云南吃過茉莉花漲蛋,整朵茉莉花苞藏于其中,輕輕一咬,滿口生香。于是未嘗過整朵桂花的滋味便成為一件憾事。
江南的桂花樹太多了!不僅園林里愛種桂花,甚至有專為桂花建的公園。自我讀書以來,校園里最常見的就是桂花樹。初中時,教室窗外有桂花樹,我一度嫌棄她們遮去了明亮的日光,使室內(nèi)一片昏暗。然而,到了九月,她們的好處才顯現(xiàn)出來。尤喜的是,生物實驗課每每正值桂花開放,我和朋友相約摘了幾朵置于顯微鏡下觀察,雖無所得但不失趣味。
高中時,操場上有桂花樹。有一位十分愛好室外體育的同學(xué)因為花粉過敏,一整個秋天上不了體育課,每次同學(xué)們臨上課走之前總能聽到他扼腕嘆息。樓下也有桂花樹。樹周圍的石桌石凳常常是搶手之地。一到下課,總有一群人圍坐桌旁高談闊論。更有風(fēng)雅者攜了茶壺來,于激烈的爭辯后品茗一杯,在桂花的香氣中,風(fēng)都慢下來。
九、十月的周末,我常與三五好友相約,鉆進(jìn)蘇城的某個小巷,去探尋隱秘的美食。秋季的美味非桂花糕莫屬。循著巷頭的桂花香,我們一直找到巷尾的不起眼的小店家,點上兩塊桂花糕,外加一碗兩塊錢的赤豆元宵,桂花的香氣便與紅豆的沙甜融為一體了。吃完我們往往不急著走,坐著與大肚子的老板拉拉家常,享一份難得的靜謐時光。
后來,我從蘇州去南京求學(xué),這些回憶便都沉淀起來了。大學(xué)生活太過充實,我沒有再想起過它們。
那一天,我仍像往常一樣,飛速洗漱完,背起沉重的書包匆匆地走去教室。突然嗅到一絲熟悉的香氣——是桂花。匆忙的腳步停下了,周圍的一切仿佛都遠(yuǎn)去了,那些舊的記憶又重新浮起來。我終于知道我沒有把它們遺忘,只是因為忙著書寫另一份新的記憶而暫時將它們封存起來。
桂花又開了,想必吳地又是一番熱鬧景象。
桂花又開了,南京定也會熱鬧得很呢。
站在桂花樹下,我這樣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