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馨竹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日暮里,那伏臥千里的雪嶺林場,拉出一道長長的、深沉的背影。蒼山的背影,厚重地投射在山腳的村莊 上。那背影里濃稠了多少生民的生存與心血,掙扎與笑淚。那背影里熔鑄了哪些堅守與傳承,逃離與回歸,蜿蜒著在土地上刻下烙印。
一
這是大興安嶺,我的故鄉(xiāng),家人的故鄉(xiāng)。
大伯是父輩里最年長的一個,如今是五十又九了。他做了一輩子雪嶺的林場人。他用通紅的眼睛長久地凝視白樺樹,換取一個林場自然循環(huán)與更生的驚鴻一瞥。大伯的父親,是林場人。他父親的父親,是開荒年代大興安嶺的第一批訪客。
我有幸隨他上山過一次。那是仲夏時節(jié),山中還有冬的殘息。這片廣袤的白樺林睜著古老又惺忪的睡眼,冷靜而深刻地洞察著山的四季。大伯說,這片林,是他的管轄范圍,除蟲,防蟲,育種,培育,林場人的工作是重復(fù)的認真與謹慎。風洗過白樺的枝葉,塞北的天空是如許的湛藍。十里白樺林,密密地給蒼山罩下一涂深沉的背影。蒼山的背影,是單調(diào)而古勁的深綠,枝葉和枝葉相觸的細節(jié),是如許繽紛的聲響。
一陣勁風沖刷過來,白樺樹葉成百上千地凌然而下,帶著一股宿命的歸結(jié)與虔誠。這讓我想到老僧的圓寂。不同的是,白樺樹落下的葉子是老健的深綠,不像楓衫與梧桐落下的殘葉,滲透著焦黃的黑和死氣的漆紅,喘息著老境的頹唐。
踏過一層層落葉,我回頭看見大伯端詳著手中一片白樺落葉的紋路。
他臉上的皺紋抖動了一下,一聲嘆息:“第三十九年落葉?!?/p>
他是否覺得,落葉上蜿蜒的紋路也是他的命路?白樺的宿命便是他的宿命?蒼山的宿命也是他的宿命?
那一刻,夕陽的紅光漫過十里雪地湯滾而來,長日將頹,浮世虛渺。他的背影長長地拉在地上,慢慢融進白樺的樹影,慢慢藏入蒼山的日暮里。
我知道了。他的宿命,便是同十里白樺林一起,睜著古老又惺忪的睡眼,冷靜而深刻地洞察著山的四季。在山里認真地過一輩子,不是對世界的袖手旁觀,而是承接那蜿蜒至今的蒼山黎民的謀生命路。
木材,在日暮時分蒼山背影深沉的時候被送下山。新苗,在他的背影里開始生長。
這雪嶺蒼山,是萬千東北黎民安生的脊梁,是大自然洪荒時代遺留下的大地脈動。
如此,他不過是以一己之力堅守林場人的規(guī)矩,不過是用蒼山的品格做好日復(fù)一日單調(diào)乏味的工作。腳踏蒼山,心懷黎民蒼生與天下福祉。
他是蒼山。他是蒼山背影的一面。
一輩輩林場人是蒼山。他們是在固守宿命。他們是蒼山背影里無言堅守的那一面。
二
那次回到故鄉(xiāng),有緣見到那張古老的照片。
那真的是很老的照片了,黑白的,木質(zhì)的相框上暈染開歲月的昏黃。
照片上一個中年的女人,背著木筐,走在山路上,回眸的瞬間,定格在泛黃的相紙上。
年紀已不是二八年華,已然是嫁做人婦的歲數(shù)。粗糙敷衍的衣裳,難掩那風韻猶存的綽約。
是北方人開闊的眉眼,鼻子和嘴巴卻小巧雅致。顰蹙著的蛾眉,卻不免訴說出生活的掙扎與不易。
雪嶺下的村莊,男人種地打獵,抽著大煙謾罵生活的見鬼與困難。女人們的勞作,也是如此艱辛。
照片上的她以同樣的姿勢腳踏蒼山,背景模糊地看去,也是日暮時分,依稀可以辨別出她小小的背影,融進蒼山日暮里深沉的大背影里。
可想而知,相夫教子,洗衣做羹,有時還要上山拉那很重很重,應(yīng)當兩三個男人一起拉的風倒木,只為了補貼家里那一點柴火。
她,她們,僅僅是蒼山背影 掙扎著生存的一面,已是無限辛酸。
表姐看見這張照片的時候,眼圈分明地紅了。
十五年前她考到江南水鄉(xiāng)去念大學。
當時我爸問她:“怎么一定要去南方?”
表姐沉默,然后說:“一定要考上大學,離開這里,去南方?!?/p>
太過嚴寒和苛刻的環(huán)境,太過漫長的雪季與嚴冬。
塞北的這片蒼山雪嶺,畢竟是太沉重的存在。無數(shù)女人的青春在這里熬煮,濃稠成生活的苦難與心酸,又稀釋成殘膏燈火下的枯骨紅顏。一輩子,也只能這樣了罷。嫁人,掙扎,長眠。
表姐視高考為唯一的希望與救命稻草,她的少年時代,在無數(shù)個午夜,應(yīng)當總是幻想出江南水邊清麗的歌聲,亦或是上海灘繁華的十里洋場。她竭盡全力的少年時代,仿佛只是在逃脫這片蒼山的背影。
她要逃脫塞北,擺脫自己祖輩傳承下的命路。
后來我問她,這些年離開故鄉(xiāng),是不是很快樂。
她沉默,只跟我說還是喜歡奶奶的碴子粥,上海人排外的嘴臉,名利場上的刻薄,這些年已是經(jīng)歷過。
我知道她還是愛這片蒼山。
出鄉(xiāng)的路,也是一個人回鄉(xiāng)的路。
這些年吃的苦,也許不比在故鄉(xiāng)嫁人受的少,只不過為有不一樣的視野,不一樣的心境,不一樣的學識,不一樣的人生。
她終究還是回到蒼山的背影下,不過帶著一種底氣和從容。
也正是無數(shù)個像表姐那樣的人,為這片蒼山逐漸擺脫了閉塞,帶來了通達。
表姐逃脫的,不是故鄉(xiāng)的蒼山背影,而是故鄉(xiāng)上個時代的落后與封閉。
日暮里蒼山的背影,多了一分挺拔與輕盈。
她們,是蒼山背影逃離的一面,更是回歸的一面。
三
大伯讓表哥做林場人,表哥不做。
他去哈爾濱當了個普通的售貨員。
大伯時常在白樺林里嘆氣。
表哥工作了三五年,一步一步地走,售貨員,到商場顧問,到店鋪經(jīng)理。
升職,他從沒跟家里說過,前幾天,拿到公司一個獎狀,卻將消息告訴了全家人。
獎狀上寫:日復(fù)一日,認真工作。
大伯不再嘆氣了。
他也開始閑逸地喝茶,與鄰居聊天了。
他不放心兒子的,不過是怕他丟了蒼山的品格,林場人的性格。
何其智慧。時代的車輪向前走得太快,喧囂嘈雜的聲音與浮躁功利的世道人心。不過好在,無論時代怎樣荒誕地演變,歲月生香里,還是見得踏實的人心。
這是蒼山的背影教給所有鄉(xiāng)人的。這是故鄉(xiāng)的血脈傳承下來的。用蒼山的品格,行走四海,不輸人。
在尋常生活的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某些人的相逢,總讓我眼前映現(xiàn)出日暮里故鄉(xiāng)蒼山的一道長長的背影。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日暮里,那伏臥千里的雪嶺林場,拉出一道長長的、深沉的背影。蒼山的背影,厚重地投射在山腳的村莊上。那背影里濃稠了多少生民的生存與心血,掙扎與笑淚。那背影里熔鑄了哪些堅守與傳承,逃離與回歸,蜿蜒著在土地上刻下烙印。
蒼山的背影里,還藏有多少深沉與生動的故事。蒼山無言,唯用背影籠罩著這片土地的悲歡,唯用背影包容著這片土地的黎民。
我也是那方水土的人。故鄉(xiāng)的那一片蒼山,那一道背影,貫穿著我整個青春??傄砸活w感恩的心,面對那道已經(jīng)印刻到我生命里的蒼山背影。是它,讓我窺見上個年代的苦難與贊歌,賦予我一方水土的品格與性格。它已然構(gòu)建了過去的和現(xiàn)在的我,擺渡著我的青春年華,也必將把我牽引到更美的未來。那里,縱萬物逆旅,光陰過客,浮生若夢里,也道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