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予
當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纯倳g欣雀躍?這真是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從古至今,人們都愛用那些最為美好的字眼,比如希望、生機、蓬勃、朝氣、溫暖、潤澤、絢麗……極盡濃墨重彩地去描繪春光的美麗。
何為春?在我們祖先所造的甲骨文中,形象地寫出了遠古時候人們對這一季節(jié)的認識:太陽穿過樹林,開始溫暖那片被寒冬覆蓋的冰冷的土地,冰雪消融,百草回芽。然后,百花齊放,蟄蟲鳴叫,就連魚兒都感受到了召喚,歡快地向上游,好像急著要把冰面頂破一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lóu)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東風,是最輕柔的。它悄悄地吹,是誰最先感受到它的氣息?有位詩人,正在微風細雨中拄杖行來,口中輕誦: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志南《絕句》)
春風輕輕地喚醒萬物,最先睜開睡眼綻放芳菲的總是鵝黃的迎春花,它們小小的、一簇簇的,點綴在城頭、路邊,報告春天歸來的訊息,熱烈地迎接那即將百花吐艷的陽春。作為春天的第一抹彩色,它們被多情的詩人珍重地藏進了詩中: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恁君與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唐·白居易《玩迎春花贈楊郎中》)
這位大詩人白居易,還在錢塘湖邊發(fā)現(xiàn)了春的足跡: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偷偷鉆出腦袋的小草,給解凍的大地添上的是淺淺淡淡的綠意??梢悄阏孀呓巳タ吹臅r候,卻又再找不見那片綠色。真像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在跟你玩捉迷藏,好笑的詩人不免要搖著頭感嘆: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
春雨貴如油,所以極細、極密,沾衣欲濕,真的是沾在衣上,就像有一層絨絨的小草從你的衣服上生了出來。溫柔、纏綿的春雨,真的沒有辦法不成為詩人的寵兒,成為詩中的絕唱: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淅淅瀝瀝,淅淅瀝瀝,溫潤的大地濕漉漉的,享受著一年里的第一次沐浴。就這樣,柳樹在雨中抽芽,杏花已經(jīng)悄然開滿枝頭,一抹嫣紅在春天的綠色中嬌艷欲滴,之后,又在凋落時分留下一地雪白。它就這樣入了詩人眼中的畫境: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驚蟄至,雷聲起。”一陣春雷響,沉睡一冬的小動物紛紛鉆出了洞。黃鸝、斑鳩的啼鳴,充斥在鄉(xiāng)野之間。桃紅柳綠,這熱熱鬧鬧綻放的千紅萬艷,正是明媚春日里最惹人愛的盛景。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待到桐花開放,白花簇簇,花落如同飄雪,煞是好看。隨后,麥花、柳花也相繼開放。而春意開始闌珊,繁盛的春景即將逝去。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唐·韓愈《晚春》)
不過,春天的基調(diào)是明朗的,人們繁忙而充實,春種、夏忙、秋收、冬藏,一年又一年,世世又代代。春天的秀美,春天的氣韻,春天的柔情,也便這樣在古詩中流傳千年。
從那極為古老的時候起,中國的故事,大約就是在這樣的歌唱、吟詠聲里,從春天開始娓娓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