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凱明 廣西北海人,1989年畢業(yè)于廣西藝術學校,師承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上海白玉蘭獎獲得者,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F(xiàn)任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藝術總監(jiān)兼總經理、廣州紅豆粵劇團團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周信芳藝術研究會副主席、廣東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州市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廣東省第十二屆政協(xié)委員。代表作有《關漢卿》《黃飛虎反五關》《搜書院》《刑場上的婚禮》《南越宮詞》《孫中山與宋慶齡》《初心》等幾十部劇目,塑造了眾多經典舞臺人物形象,深受海內外觀眾歡迎,為當今粵劇表演界領軍人物。
粵劇是嶺南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人一直為弘揚粵劇魅力、延續(xù)嶺南優(yōu)秀文化不遺余力,被授予粵劇名家、梅花獎“二度梅”等稱號和榮譽,始終堅持做粵劇藝術的挖掘人、傳承人和弘揚者,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并于2017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一、半生回顧,致敬粵劇
我?guī)煆募t線女,浸潤于傳統(tǒng),博采眾長,力求表演樸實,真實自如,灑脫豪放,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人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大膽突破,革新創(chuàng)造,努力使粵劇枝繁葉茂。本人飾演過古裝劇中的帝王將相、才子豪客,也演過現(xiàn)代劇中的英雄人物等多種角色,有幸獲得廣大觀眾的大力支持。
在紅線女大師的引導下,我數十年來自覺傳承、弘揚馬(師曾)紅(線女)流派藝術,在馬紅流派經典粵劇《搜書院》《關漢卿》《審死官》等劇目中塑造了“謝寶”“關漢卿”“宋世杰”等“馬派”的經典舞臺人物形象。其中,在2016年《紅的歸來》中我首次扮演馬師曾并唱馬腔,受到紅線女大師與馬師曾大師的小兒子馬鼎盛先生“惟妙惟肖”的高度稱贊。我所主演的《搜書院》作為粵劇界的唯一代表,于2018年11月參加了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在昆山舉辦的“百戲盛典”系列演出活動。
2017年,正值我從藝40周年,特在廣州大劇院舉辦《嶺南一粟——歐凱明藝術專場》,作為本人對粵劇生涯的一次小結,也是對粵劇藝術的一次思考、感悟與提升。專場集合了《黃飛虎反五關》《搜書院》《斬經堂》《南越宮詞》《刑場上的婚禮》等精彩片段,戲與戲之間以本人對粵劇的內心獨白串場,道出我從藝以來的艱辛、困苦以及快樂和享受。2018年,我又馬不停蹄接連打造了粵劇《嶺南人家》《初心》和粵劇紀錄片《粵韻芬芳》,傾己之力讓廣州這座城市烙下粵劇文化的印跡,也讓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廣大市民找到文化歸屬感。2018年12月,我受中國文化和旅游部邀請,作為粵劇界唯一代表,在跨年戲曲晚會上向中央領導和各地觀眾演出《搜書院》的經典選段“步月抒懷”。
二、授徒傳藝,促進傳承
我以身為范,培育青年,始終將對粵劇事業(yè)傳承的責任與擔當貫穿于日常教學的全過程。本人現(xiàn)任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藝術總監(jiān)兼總經理、廣州紅豆粵劇團團長。該單位是廣州地區(qū)唯一的集粵劇創(chuàng)作、演出、教學等于一體的專業(yè)性組織,在珠三角地區(qū)乃至全國產生了極大的粵劇文化輻射力。為讓粵劇文化得到傳承,本人一直注重建設培養(yǎng)青年隊伍,對粵劇青年演員從唱、念、做、打等多方面進行技術性指導,并根據學員自身實際制定針對性提升計劃,培養(yǎng)粵劇接班人,切實促進了粵劇藝術傳承的教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以及推廣傳播。在本人的努力培養(yǎng)下,廣州粵劇院一百多名演職人員獲中級以上專業(yè)職稱,陳振江、梁文超、葛瑞娟等一批年輕演員迅速成長為家喻戶曉的粵劇新秀。另一方面,為鞏固粵劇傳承的社會基礎,本人近年率眾多粵劇唱將走進校園。現(xiàn)粵劇進校園演出已覆蓋廣州市各區(qū)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為傳播嶺南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特別是推動了廣州粵劇院與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等2個高校共建教學實習基地。
三、工匠精神,力創(chuàng)精品
本人在梨園素以務實求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而著稱。作為廣州粵劇院的藝術總監(jiān),在戲曲創(chuàng)作上,本人繼續(xù)實施精品創(chuàng)作路線,以作言志,傳遞粵劇人的剛毅與追求,表達對人物塑造的獨特理解。在我的指導和策劃下,廣州粵劇院強化實施精品工程,十年里累計創(chuàng)作了近50部新劇目。如《南越王》謳歌了南越王趙佗在與同族人的混戰(zhàn)中覺悟,明白共生需要和解,和解才能共生;通過為民折劍,罷戰(zhàn)求和,為南越營造了一段和諧發(fā)展的光輝歷史。《刑場上的婚禮》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和廣州起義八十周年而創(chuàng)作,原型為在1927年廣州起義中革命先烈周文雍和陳鐵軍的悲壯故事?!兑话汛嬷覄Α防锉救苏故玖艘粋€面對生母和愛妻進退維谷,進行著人性斗爭,夾雜著膽怯、無奈、迷惘的丈夫吳漢。作為紅線女老師的學生,我把“馬紅”流派的劇目傳承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創(chuàng)新,陸續(xù)恢復了《關漢卿》《搜書院》《審死官》等經典劇目。這類新劇目在國內各類藝術匯演、文藝創(chuàng)作的評比和嘉獎中,成為戲劇界的亮點劇目。接下來,本人在總結、汲取傳統(tǒng)舞臺藝術的基礎上,還將投身粵劇電影《南越王》《刑場上的婚禮》《搜書院》《黃飛虎反五關》《刁蠻公主戇駙馬》的拍攝制作上,努力推進粵劇藝術影視化發(fā)展。
四、立足公益,踐行公益
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作根源是廣大人民群眾,優(yōu)秀的粵劇應回歸基層、受民檢驗。秉承走進基層、走近群眾、與民同樂的宗旨,也為更好鞏固粵劇發(fā)展土壤,本人推動優(yōu)秀的粵劇深入到更廣闊的地區(qū)去。在本人的努力下,廣州粵劇院平均每年進社區(qū)、進校園、進鄉(xiāng)村、走出國外等各類演出近三百場,演出地包括廣東、廣西、海南、北京、上海、港澳地區(qū),其中絕大多數為粵劇惠民演出。本人每年多次率團赴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新西蘭及歐洲等國演出,擁有眾多的海內外粵劇觀眾。特別是在2017年下半年,本人與廣州粵劇院180多名粵劇人開展“粵劇藝術中國行”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共同開展了八十余場的粵劇宣傳推廣演出,除廣東地區(qū)外,還分赴北京、南京、上海、浙江、廣西等多地進行了83場巡演。大量的粵劇演出,進一步推進了文化惠民工程建設,讓文化發(fā)展的成果真正惠及百姓,也帶動了社會各界對粵劇藝術的研究,促進粵劇藝術的傳播傳承,使嶺南傳統(tǒng)粵劇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
五、守護傳統(tǒng),心系傳承
我的粉絲年齡跨度廣,其中還包括“90后”粵劇愛好者。我除了不斷嘗試在傳承中融入創(chuàng)新,進行“有溫度的藝術創(chuàng)造”,還不遺余力地培育新一代粵劇接班人,讓粵劇飽有新鮮血液的補充。從1999年至今,本人多次以傳、幫、帶的授藝方式指導廣州紅豆粵劇團青年演員排戲、作為配角參與演出,經指導、配戲的青年演員在幾屆廣東省粵劇青年演藝大獎賽中均獲金、銀、銅獎項?,F(xiàn)在在我?guī)ьI下的青年演員也開始逐步擔綱演出,技藝逐步走向成熟,走在傳承藝術的堅實道路上。另外,2013年為助崔玉梅奪梅花獎,在《刑場上的婚禮》排練演出中我主動減少自己的演唱時間,增加崔玉梅的戲份,最后助崔玉梅成功摘梅。2017年,我甘作綠葉,傾力協(xié)助紅線女老師另一弟子蘇春梅以馬、紅流派經典粵劇《搜書院》摘獲梅花獎。2018年,本人進一步加強粵劇青年人才的培養(yǎng),指導打造了《青春粵影——李嘉宜粵劇藝術專場》《香草美人——鄭麗品藝術專場》等兩臺以青年演員為主的藝術專場,推動廣州市青年粵劇人才培養(yǎng)工程再上一個新臺階。
六、粵韻錘鍛,卓有成效
回首過往,碩果累累,先后在廣東省藝術節(jié)、中國藝術節(jié)、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等評選中收獲眾多獎項。2014年榮獲全國文化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獲第二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2017年當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8年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近年來,本人擔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周信芳藝術研究會副主席、廣東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州市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等眾多重要的社會兼職職務,通過這些社會組織,更大作用地發(fā)揮了宣傳、弘揚、發(fā)展粵劇藝術,自覺肩負起社會文化建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