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民
慈母情深
我一直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wèi)軍》。書價一元多錢。
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么多錢。我也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從同學家的收音機里聽到過幾次《青年近衛(wèi)軍》的連續(xù)廣播。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
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將那些母親們掃視一遍,卻沒有發(fā)現我的母親。
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你找誰?”
“找我媽!”
“你媽是誰?”
我大聲說出了母親的名字。
“那兒!”
一個老頭兒朝最里邊的角落一指。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媽——”
“媽——”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母親大聲問:“你來干什么?”
“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
“我……要錢……”
我本已不想說出“要錢”兩個字,可是竟然說出來了!
“要錢干什么?”
“買書……”
“多少錢?”
“一元五角……”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角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旁邊一個女人停止踏縫紉機,向母親探過身,喊道:“大姐,別給他!你供他們吃,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閑書哇?”接著又對著我喊:“你看你媽這是怎么掙錢?你忍心朝你媽要錢買書哇?”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fā)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不得給你這么多錢呢!”
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錢。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
就這樣,我擁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賞析】
母愛應該算是個很大的話題,而“慈母情深”只是這個題目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一般歌頌母愛的文章,往往要借助幾個具體的事例,才能比較完整地刻畫母親的形象。不過有時候,這樣的題目也可以“大題小作”。在這里,我們不妨先用攝影來做個比喻,譬如,我們想反映春天的來臨,既可以用廣角鏡頭拍攝漫山遍野郁郁蔥蔥的景象,也可以用特寫鏡頭記錄樹木枝椏上吐露的嫩芽。一般來說,前者給人以開闊蒼茫之感,后者則具體而細微,并會給人們的想象營造無限廣闊的空間。古人似乎早就發(fā)現了這種“特寫”的別樣作用,于是便留下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小荷才露尖尖草,早有蜻蜓立上頭”之類的經典詩句。在這里,“紅杏”“小荷”“蜻蜓”這些“特寫鏡頭”與整個春光的大背景比起來,雖然十分渺小,但同樣呈現了生命躍動的活力,昭示出春天的蓬勃、清新和美好。也就是說,“特寫”的“小作”依然很好地表達了春色爛漫的“大題”。就本文而言,也正是從“廣闊的背景”中選取一個具體的事件,用“特寫鏡頭”予以記錄,從而生動形象地揭示“慈母情深”的涵義的。
本文很像一場獨幕劇,主要的背景就設置在母親工作的車間。盡管只是向母親要錢買一本長篇小說這件小事,但通過簡潔的對話,還有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描寫等,生動刻畫了含辛茹苦、樸實無華、寬厚仁慈、性格直率的母親的形象。尤其是掙錢十分艱難的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角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以及不顧別人勸說“將錢塞在我手心里”等細節(jié)描寫,和“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不得給你這么多錢呢!”等話語,將母愛的真切表現得樸素自然、溫暖動人。于是我們可以讀出,慈母對孩子的真摯情感,就在于哪怕自己備受艱辛,也會盡心竭力為孩子的希望撐起一片遼闊的天空。也許母親說不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精神世界的豐富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益之類的哲理,但她知道,幫助“愛看書”的孩子,不讓他追求的希望泯滅是至關重要的——這也許就是“慈母情深”的內涵所在吧!
母愛的滋養(yǎng)最終成就了一個著名作家?;蛟S可以這樣說,梁曉聲先生后來之所以能寫出許多優(yōu)秀作品,正是少年時從母親手里接過那一元多錢,買了第一本長篇小說起步的。從更廣闊的角度看,慈母之情的深摯、深遠,就在于她永遠激勵孩子不畏人生的艱難且不懈努力,從而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