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芬
摘 要:轎車高速制動抖動問題屬于制動問題中的重要問題。本文就轎車在車速80Km/h左右踩制動踏板,出現(xiàn)方向盤及車身抖動問題進行調查分析。首先進行問題現(xiàn)象確認,收集問題現(xiàn)象后在實車上進行再現(xiàn)試驗,測量制動卡鉗、制動踏板、方向盤以及座椅的抖動情況,分析振動源,尋找問題原因并提出對策可行性方案。研究表明,高速制動抖動與制動盤的DTV存在明顯關系,振源是前輪制動盤制動。
關鍵詞:制動抖動;再現(xiàn)試驗;制動盤DTV
1 引言
汽車制動的頭等難題是制動抖動和制動異響問題[1],而高速制動抖動是制動系統(tǒng)的典型問題,不同于低速制動抖動,它在新車時不易出現(xiàn),一般在車輛經(jīng)過一定的行駛里程后出現(xiàn)。車輛出現(xiàn)高速制動抖動時,會傳遞到方向盤、制動踏板、座椅等部位。這些問題不僅影響駕駛員的操作舒適性,還影響乘坐者的舒適性,故障表現(xiàn)最多的是制動時方向盤抖動的問題。所以制動抖動問題直接影響企業(yè)的品牌,研究和解決該問題是非常必要的[2]。
本文就制動抖動引起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收集問題車輛的零部件與新零部件裝車后進行道路對比試驗,測定制動卡鉗、方向盤、制動踏板和座椅導軌四個零件在xyz三個方向的振動數(shù)據(jù),根據(jù)收集的數(shù)據(jù)和試驗零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尋找振動源,分析問題的可能原因。相關調查采取從主觀評價到客觀數(shù)據(jù)測定,為解決制動抖動問題提供調查的參考方法。
2 制動抖動問題車故障現(xiàn)象確認
收集問題車故障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車行駛里程主要集中在3-5萬公里,在問題現(xiàn)場對兩臺里程在該范圍車輛進行故障現(xiàn)象確認。通過實車道路主觀確認,車輛制動性能正常,未出現(xiàn)制動跑偏、制動不良等現(xiàn)象。對制動抖動故障車故障現(xiàn)象確認結果如下表1:
其中,1#車更換摩擦塊并排換制動液后,進行實車道路主觀評價,制動抖動現(xiàn)象減弱。2#車更換摩擦塊,同樣進行實車道路主觀評價,制動抖動現(xiàn)象同樣減弱,但均不能根除該問題現(xiàn)象。為進一步調查解決問題,將故障車制動盤和摩擦塊回收進行相關試驗。
3 制動抖動道路再現(xiàn)試驗
針對故障車零件(制動盤和摩擦塊)進行再現(xiàn)試驗,是為了進一步分析制動抖動引起車內方向盤、制動踏板和座椅的振動特征、振動源、振動的傳遞途徑、行駛車速的關系等[3]。將故障車的制動盤和摩擦塊,裝配到正常車上進行道路再現(xiàn)試驗。具體試驗方案設計如下:
3.1 試驗準備
3.1.1 試驗車準備
試驗車信息為:配置信息1.6MT,行駛里程2168Km,生產(chǎn)日期2017/02/06,輪胎氣壓200Kpa。試驗前將輪胎氣壓調整至標準值,并組織進行實車道路主觀評價,無抖動問題。
3.1.2 試驗樣件準備
試驗樣件準備:準備包含原車在內的共6個方案前制動盤和摩擦塊樣件,樣件有未使用過的新件,以及故障車零件。
3.1.3 試驗方案
試驗測定項目結合故障車情況,在高速輕制動情況下,測量出車輛的平順性,測量點布置在制動鉗、方向盤、制動踏板和座椅導軌上。所需儀器有踏板力測量儀、胎壓測量儀和加速度測量儀。車速由GPS讀取。
3.1.4 試驗工況
(1)試驗路況:選取平直瀝青路面,試驗時注意安全。
(2)控制制動初速度:50Km/h,60Km/h,70Km/h,80Km/h,90Km/h。
(3)控制離合器:結合、斷開。
(4)控制制動強度:采取輕制動,試驗前測量制動力,控制制動力在40-50N。
(5)記錄數(shù)據(jù):各測量點三個方向振動加速度、各測量點最大加速度時的車速。
3.1.5 測量點布置
測量點布置如下:
(1)制動踏板上安裝踏板力傳感器,根據(jù)踏板力大小控制制動強度;
(2)在制動卡鉗、方向盤12點位置、主駕駛座椅導軌中點、制動踏板臂上分別各布置一個三向加速度傳感器,分別測量4個位置的X、Y、Z方向的振動加速度,布置如圖1所示。
(3)在試驗車上放置GPS,測量車速。
4 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4.1 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主要在各組樣件與整車振動加速度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考察制動鉗、方向盤、制動踏板和駕駛座座椅滑軌測量點最大振動數(shù)據(jù)與車速的關系,為分析振動源提供依據(jù)。
6組制動盤和摩擦塊樣件分別裝在同一臺車上進行試驗,數(shù)據(jù)采集4個傳感器安裝點的X、Y、Z三個方向振動加速度,提取各點三個方向最大振動加速度數(shù)值,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曲線如圖2所示。經(jīng)對圖2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制動鉗X方向的振動強度最大,制動鉗的振動加速度是制動踏板和駕駛座座椅滑軌的10倍左右,是方向盤的6倍左右。表明振動源是制動鉗附近,通過懸架系統(tǒng)零件、轉向系統(tǒng)零件傳遞到車內,振動幅度減小。
(2)車內振動強度最大位置是方向盤,方向盤的振動加速度是制動踏板和駕駛座座椅滑軌的2倍左右,駕駛座座椅滑軌是車內振動強度最小位置。受傳遞路徑各零件性能影響,車內各測量點的振動強度不同。
(3)6組試驗樣件振動幅值排序為:A4>A5>A6>A3>A2=A1。A4和A5屬于不能接受水平。6組試驗方案樣件狀態(tài)影響試驗結果。
4.2 制動振動原因分析
(1)制動初速度和制動強度的影響
提取各測量部件振動值最大點對應的制動初速度,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圖3,由圖中數(shù)據(jù)分析出制初動速度與振動有一定關聯(lián),振動最大值對應的制動初速度主要集中在60-80Km/h。制動強度屬于輕度制動,制動力在40-45N。
(2)制動盤DTV對制動抖動的影響
測量6組制動盤工作面的厚度差DTV(Disc thickness variation),周向DTV(指制動盤與摩擦塊接觸區(qū)域周向的厚度差)最大值如圖4所示,由圖中可以看出前制動盤周向DTV由大到小排序為A4>A5>A6>A3>A2=A1,這個順序與圖1振動幅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一致,所以制動盤DTV增量與制動抖動直接相關。
制動盤的DTV增量問題,可能由以下原因導致:
1)生產(chǎn)制造方面的原因,如加工誤差;
2)耐久后的磨損不均[4],當達到一定的行駛里程時開始出現(xiàn)振動問題,這與制動盤與摩擦塊的磨損有關,可以從配合件的摩擦系數(shù)、零件表面硬度等方面著手分析;
3)一定速度下反復制動時的熱變形問題[1]。
(3)懸架系統(tǒng)對整車制動抖動的影響分析
從圖2分析得出車內抖動最大位置在方向盤的Z方向,其抖動幅度是制動踏板和座椅滑軌的2倍。分析抖動傳遞路徑如下:
A. 方向盤抖動傳遞路徑:制動盤——制動卡鉗——轉向節(jié)——轉向拉桿接頭——轉向柱——方向盤。整條路徑連接約束關系為球絞、固定副和移動副,沒有緩沖的彈性襯套,所以方向盤具有較強的振動。
B.車身及座椅滑軌抖動傳遞路徑較多,列出主要的兩條為:制動盤——輪轂——轉向節(jié)——前減震器——車體——座椅滑軌、制動盤——輪轂——傳動軸——變速器——發(fā)動機——前副車架——車體——座椅滑軌。
C.制動踏板抖動傳遞路徑:通過制動管路中的油壓波動反饋到制動踏板上,并使駕駛者的腳上有感覺。
B兩條路徑都有彈性元件緩沖,如減震器緩沖件、減震彈簧、減震器、前懸架擺臂前后襯套、發(fā)動懸置襯套等緩沖件,在一定程度上將振動吸收。C路線中主要是油壓波動。綜上制動踏板和座椅滑軌振動較弱。
5 結語
本文通過實車道路耐久試驗,對不同方案前輪制動盤和摩擦塊裝車狀態(tài)進行評價并測量振動數(shù)據(jù),明確了振動特性和振動源,為解決制動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內容,以下是本次調查研究的主要結論:
(1)試驗車制動抖動屬于高速(車速60-80km/h)制動抖動,制動強度屬于輕度制動(踏板力40-45N);
(2)制動時方向盤抖動與前輪制動盤DTV增量有直接關系,與后輪制動盤無關;
(3)試驗車制動抖動主要表現(xiàn)在方向盤上,座椅和制動踏板抖動較弱;
(4)解決制動抖動引起的方向盤抖動問題,需要從振動源進行對應,可以考慮控制制動盤的DTV增量;
(5)通過調整懸架彈性元件的剛度,可以更大程度減輕制動抖動引起的車身和座椅的抖動,但不會減輕決方向盤抖動。
制動抖動問題是一項復雜問題,不僅涉及零件的尺寸精度問題,還涉及零件耐久磨損問題,后續(xù)擬從制動盤DTV增量變化控制上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立軍,寧國寶,余桌平,制動抖動引起的轉向盤振動現(xiàn)象試驗與理論分析,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2007,SAE-C2007P136.
[2]余桌平,尹東曉,張立軍,等,盤式制動器制動抖動問題概述[J],汽車工程,2005,27(2),372-376.
[3]寧國寶,張立軍,尹東曉,余桌平,制動引起的方向盤抖動現(xiàn)象試驗研究,中國工程機械學報,2004,Vol.2 ?No.3.
[4]鄭為民,制動時方向盤抖動與排除,技師手記汽車維修,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