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背簍下鄉(xiāng)的一次次走訪,改變的不僅僅是潘珂,還有檢察室的同事們。穿著一身莊嚴的制服,背著一個竹編背簍,拎著一個銅制檢徽,這身“土洋結合”的打扮陪著潘珂和檢察室的同事們走過了黔江區(qū)219個村社。
2018年11月27日下午,兩個穿著制服的年輕人從身旁的背簍里拿出無人機,伴隨著螺旋槳“嗡嗡”的聲音,無人機“嗖”的一下飛了出去,盤旋在一個池塘上面。
這天,黔江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潘珂,正和助手一起對這個池塘水質污染整改情況進行回訪取證。
宣講出來的公益訴訟
2018年9月,天氣正值炎熱,潘珂背著沉甸甸的背簍,左手拎一塊偌大的銅制檢徽,和助手楊森一起到黔江區(qū)各街道、鎮(zhèn)鄉(xiāng)宣傳公益訴訟,額頭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流,一會兒擦不及就流進了眼睛里。
一到院壩,放下背簍,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相機……潘珂不斷從背簍里拿出辦公用品。神奇的背簍不知道裝了多少“寶貝”。
擺好了場子,潘珂開始進行現(xiàn)場宣講:“你們知道什么是公益訴訟嗎?大家可以通過哪些方式進行公益訴訟舉報?接下來我們會給大家一一講解?!蓖ㄟ^視頻播放、現(xiàn)場講解等形式,檢察官們希望讓鄉(xiāng)親們對公益訴訟有更全面的理解。
宣講結束后,潘珂和助手又把“寶貝”陸陸續(xù)續(xù)裝進背簍里。
“潘檢察官,我想向你反映一個問題?!币晃淮迕裰鲃由锨罢业脚绥娲钤挕E绥鏇]想到這一次看似平常的公益訴訟宣傳活動,卻有不一般的收獲。
“我們居委會旁邊的一個池塘非常臭,現(xiàn)在天氣熱得很,味道臭氣熏天,水里還漂著死魚?!边@位村民進一步向潘珂一行說明了問題。
“在哪兒?你立即帶我們去看看?!蓖O率稚系幕顑?,潘珂立馬和村民到池塘查看情況。
看著池塘水體明顯變色發(fā)黑,味道發(fā)臭刺鼻,水面上還漂著多條死魚,潘珂意識到池塘水體遭到了嚴重破壞,立即仔細查看,發(fā)現(xiàn)附近居住有100余戶居民,居民點沒有市政污水管網(wǎng)設施。從2010年以來,居民就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池塘里,再加上無人治理,導致池塘水體黑臭,周圍群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烈日下,潘珂和助手不停地在池塘周圍來回查看,盡管汗水早已打濕衣服,但收獲累累。
拿著收集到的資料和照片,一回到檢察院,潘珂就將該情況向院里做了匯報,檢察院及時向相關政府部門發(fā)出了公益訴訟訴檢察建議書,督促相關部門限期整改。
兩個月的整改期結束了,11月27日收到整改回復。當日下午,潘珂和助手就背上背簍到該池塘進行回訪,看到池塘水質清澈,環(huán)境良好。
閉門羹后的“神奇”背簍
潘珂是2006年才到黔江區(qū)人民檢察院的吉林小伙兒,一個在東北土生土長的80后,但為何會背上土家族傳統(tǒng)背簍?這其中有什么淵源?
2006年,大學畢業(yè)后潘珂考到黔江區(qū)人民檢察院,先后在公訴科、研究室、案件管理中心、職務犯罪預防科工作,度過了他人生中寶貴的十年。2015年底,院檢察室需要一個新的檢察官接替工作,“誰愿意下基層、下農村?”
“我愿意去!”潘珂一聽到消息,立馬向上級進行了反映。就這樣,他接下了這個別人眼里的“苦”活。
2016年1月,濯水檢察室來了一個老大爺:“檢察官,有人誣告我!”但沒待潘珂進一步詢問情況,這位老大爺就拿著煙管匆匆離開了檢察室。
沒弄明白事情的始末,怎么辦?幸好,檢察室登記了老大爺?shù)牡刂罚绥婧屯绿嶂陌黄饋淼搅死洗鬆斃顕技?,想進一步問清情況。
“老鄉(xiāng),我們打聽個事?!痹诶顕奸T口,潘珂操著普通話想和他攀談。
“不知道?!?9歲的李國良搓著玉米,瞄了一眼潘珂的打扮,便用短短三個字拒絕了他們。
帶著沮喪和委屈的心情,潘珂和助手回到檢察室,找到老干警徐維新,想讓他幫幫忙。
第二天一早,徐維新背著背簍叫上潘珂一行就出門了。
“老鄉(xiāng),吃飯了沒有?我們來問點事情,方便不方便???”徐維新一到李國良家門口就用方言拉著家常,不一會兒就把事情給問清楚并解決了。
“看著李國良前后態(tài)度差別如此之大,心里真的不好受,沒想到老干警輕輕松松就解決的事情,到了我們手上卻吃了閉門羹。”潘珂說,自己回去仔細想了想這其中的原因。
老干警徐維新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黔江土家族人,只要下鄉(xiāng),走哪兒都要背上土家族人背東西、背小孩用的背簍,說著方言。這在徐維新眼里是平常小事,但卻成了潘珂同老百姓打交道的靈感來源。
“首先語言上是個很大的障礙,我說普通話老百姓只會感覺很生疏;再者夾著一個公文包,也讓老百姓覺得咱們有那么一股子‘官僚風。”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后,潘珂放下了公文包,背上竹編背簍,嘗試著用方言同百姓打交道。
“老輩子,吃午飯了嗎?吃的么子(什么)???”從此之后,時常能看到潘珂背著背簍,拎著銅制檢徽,在鄉(xiāng)間的田坎上和老鄉(xiāng)拉家常。
送法成“為民服務大事業(yè)”
一日,潘珂和同事背著背簍,拎著檢徽,在村里估摸著方向走了好幾圈,終于找到了村民李福生家。
“檢察官,你們沒走繞路吧?早知道你們要來,我就該在馬路邊去接?!?5歲的李福生一臉樸實,招呼著潘珂一行。
“老輩子,外面冷,你就不要出來了,我們找得著你家?!?/p>
“莫得事,潘檢察官,要不是你們,我那40萬肯定打水漂了?!?/p>
潘珂和李福生的談話,像認識了多年的朋友般熟悉。原來這并不是潘珂第一次來李福生家。
幾年前,李福生把自己的全部積蓄借給朋友陳某做生意,沒想到,陳某拿了錢就不見蹤影,這可把李福生急壞了,自己沒文化,法律意識又淡薄,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這件借款糾紛案遲遲沒有解決,正好趕上潘珂和同事們背簍下鄉(xiāng),李福生便向他們尋求幫助。
“我讓李福生把借條給我看,結果發(fā)現(xiàn)借條上面根本沒寫還款日期,陳某也沒落真實姓名,李福生吃了不識字的啞巴虧,向法院起訴明顯證據(jù)不夠?!迸绥媪私獾角闆r后,和檢察室的同事們通過一個星期的走訪,確認了陳某的身份,隨即幫李福生寫好起訴書,提供了法律服務。
當日,潘珂和同事到李福生家就是為了這個事情。
“老輩子,你先坐,給我們說說你那個案子的還款情況?!迸绥鎻碾S身的背簍里拿出筆記本開始進行案件回訪。一個小木桌旁邊放著一枚大大的檢徽和寫有“流動檢察室”的大字標牌,老舊的平房瞬間就變成了臨時的“法治驛站”,給房間增添了幾分莊嚴。
“潘檢察官,真的謝謝你,現(xiàn)在我已經收到一半的錢了,年底將收到剩下的錢?!崩罡Iα?。
背簍下鄉(xiāng),為村民們提供法律服務,成為村民們扭轉局面的大事,但在潘珂看來卻是分內小事。就是這樣的件件小事,成為了潘珂和檢察室同事們口中的“為民服務大事業(yè)”。
“背簍人生”中的熱情和責任
背著背簍、拎著檢徽下鄉(xiāng),成為了潘珂和檢察室同事們的日常工作。在背簍下鄉(xiāng)的這三年里,潘珂和同事們經歷和解決了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一個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發(fā)生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是觸目驚心的。
2017年9月的一天,潘珂和助手如往常一樣下鄉(xiāng)走訪,該地有一個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于是他們決定去看一看。當天,盡管已是下午4點,但走在路上依然感覺炙熱,潘珂和助手下了車,背著背簍沿水源標志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偶有一陣涼風吹過,好不安逸。
看到飲用水水源周圍散養(yǎng)了好幾頭牛,牛糞遍地,潘珂緊皺眉頭。又往高處走了一段路,發(fā)現(xiàn)水源上方依然有大面積的牛糞,一旦下雨,水流必然會把牛糞沖入取水口。
“看到飲用水水源周圍的環(huán)境如此惡劣,我不由得深深擔心大家飲用水水質問題。”潘珂放下背上沉重的背簍,又和助手沿著水源地周圍大概走了兩個小時,想進一步確認情況。“我們發(fā)現(xiàn)主要還是農戶把牛放養(yǎng)在了水源地附近,牛糞日積月累,沒有人打掃便造成了如今的局面?!?/p>
水源保護區(qū)生態(tài)被破壞了,居民的飲用水水質必定會受到危害。感到事情的嚴重性,潘珂回到院里申請立案,不久發(fā)出了檢察建議書,督促整改水源保護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
兩個月后,潘珂回訪發(fā)現(xiàn)水源地圍上了柵欄,通過挨家挨戶的走訪,確認了在水源地周圍沒有農戶放養(yǎng)牲畜的情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的環(huán)境得到了改善。
腳踏著泥土,耳聽著鳥鳴,懷揣著熱情,肩負著責任,他們還將走過生命中無數(shù)個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