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倡導“文明開化”,在開始全面西化的背景下迅速向工業(yè)化邁進,同時,政府用公歷取代了農歷,原來的農歷新年也隨著革新改為公歷1月1日。從此,日本的新年與其他東亞地區(qū)的農歷春節(jié)區(qū)分開來,成為了日本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
雖然日本用新歷新年取代了春節(jié),但原來慶祝春節(jié)的風俗卻保留了下來,且日本慶祝新年的部分習俗和節(jié)日氛圍與中國傳統(tǒng)新年十分相似,到了新年,留學日本的留學生們,也常常會在日本新年期間去附近的神社體驗一番當地新年文化。
日本稱新年的前一天為“除夜”,并伴有守歲的風俗,在那天晚上,日本人一邊吃寓意團圓長壽的蕎麥面,一邊觀看電視中新年必看節(jié)目“紅白歌會”。午夜時分,分布在日本各地的神社香火繚繞,一齊敲響慶祝新年的鐘聲,鐘聲響后,人們就會從家里出發(fā),紛紛涌向附近的神社,祈福參拜,求簽許愿。日本人將新年里第一次參拜稱為“初詣”,人們都想趕在1月1日天亮之前最先參拜,祈望來年的第一份祝福。
日本的拜年習俗和中國春節(jié)類似,新年第一天,家里的子女會向父母長輩問安,領取“壓歲錢”—お年玉。新年里,街坊四鄰、親戚朋友之間的拜年習慣仍然盛行。在新年到來時,日本人家家戶戶都用松柏做成的門松裝飾房屋,將年糕做成的鏡餅買來收藏在家里,祈求新的一年一切順利平安,等到1月中旬的“開鏡日”再拿出來食用。
Arashi2018年剛來日本,目前在京都的語言學校學習日語,日本新年期間,他應日本朋友佐藤的邀請去當地人家里體驗了一次日本新年。據佐滕講述,12月31日的夜晚被稱為“除夜”,這天晚上,日本人大多會去家附近的神社祈福,Arashi跟著佐藤一家去的是京都最有名的神社之一—稻荷大社。晚上從家里出發(fā),穿過由一代代人納奉修建而成的千鳥居,這些朱紅色的建筑鱗次櫛比,成百上千座千鳥居構成了一條通往稻荷山山頂的狹長通道,在爬山的過程中,聽著佐藤講述神社起源,穿過一座座或老朽褪色,或光鮮亮麗的朱紅牌坊,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感受,還有其中蘊含厚重滄桑的歷史感悟。
到了山頂,從高處俯視整個伏見區(qū),目之所及一片燈火通明,十分美麗。Arashi告訴《留學》記者:“在祈福之前,要先在神社的入口處洗手,洗手是有順序的,用木勺舀水之后,先洗左手,再洗右手,最后用剩下的水漱口,待到全身心潔凈之后再去神社前祈福許愿?!?/p>
“參拜神社也有特別的規(guī)矩,在參拜時,先拋出硬幣(作為參拜時的納奉),再拽著一根白色的繩子搖響上面的鈴鐺,然后擊掌兩次,微微鞠躬,許愿,最后直起身子,就可以離開了。一般來說,日本人都想在1月1日取得最先向神明祈福許愿的機會,所以12月31日晚上就會啟程前往神社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