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癡女王
曾經(jīng)影響了我們整個童年的香港娛樂圈,好像很久沒有偶像誕生了。
不信你回想下,最近,最紅的香港明星是誰?
周潤發(fā),一部《無雙》,喚起大家對三十年前“小馬哥”的想念;周海媚,24年后再演《倚天屠龍記》,哪怕角色已經(jīng)從周芷若變成了滅絕師太,但依然可以窺見當年的絕色;佘詩曼,1997年港姐季軍,憑《延禧攻略》翻紅,即便是演一個配角,200萬的片酬已經(jīng)力壓TVB現(xiàn)在的“當紅”花旦;還有章小蕙,上世紀的名牌女王,現(xiàn)在開一個公眾號,向時尚博主進發(fā)。
可以看到,最近有話題度的全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港星。大家喜歡他們,其實也是在懷念以前那個巨星云集的香港黃金時代。
而就在大家對老港星和老港片念念不忘之時,三十年后的香港,也在努力炮制“新偶像”。
去年,一檔號稱要制造“本土巨星”的選秀節(jié)目《全民造星》在香港Viu TV開播。節(jié)目形式讓人想起了內(nèi)地紅到爆炸的《偶像練習生》和《創(chuàng)造101》,但制作和流量卻絕對不是同一個量級的。
無修音、無濾鏡、無熱度,所謂“人氣選手”在微博也僅僅只有1000多粉。(哼,根本沒辦法和蔡徐坤的1600w粉相比。)
參賽者呢,資質(zhì)也平平無奇(此處絕對不是指古天樂的平平無奇),盛世美顏看不到,歌王無處可尋,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學過唱跳就上臺的。
經(jīng)過三個月時間選出來的冠軍姜濤,是2017年的《快樂男聲》30強。
從周潤發(fā)到“四大天王”,到TVB“視后”“視帝”,再到現(xiàn)在《全民造星》制造的“本土巨星”,香港偶像的光環(huán),在這三十年里,簡直是斷崖式下降。這背后的原因,自然是香港經(jīng)濟的衰退。
周潤發(fā)、周海媚甚至章小蕙發(fā)跡的年代,正是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騰飛的時候,一年的GDP在中國占比20%以上。
反映在影視行業(yè),就是拍不完的電影和電視劇,周潤發(fā)最瘋狂的時候,一年主演的電影可以超過十部。
可現(xiàn)在呢,香港的GDP在中國占比跌到3%左右,每年香港拍的電影只有60部左右。別說像姜濤這樣的年輕人找不到機會只能去內(nèi)地選秀,即使是陳偉霆、余文樂這些已經(jīng)有名氣的香港明星,這幾年也只能接內(nèi)地的綜藝和戲。
佘詩曼不就是因為一部《延禧攻略》重新翻紅嗎?
這就是香港娛樂圈的現(xiàn)狀,它再也沒有資源和能力打造出一個有影響力的國際巨星。姜濤和周潤發(fā)之間差的,不只是顏值和才華,還有背后那個星光熠熠的影視圈啊。
不過,過去就是過去,回憶總是帶著濾鏡的。放下成見,現(xiàn)在不見得就有那么差?!度裨煨恰防?,大多是資質(zhì)平庸的年輕人,有學生,有文員,還有保安??粗@些和娛樂圈原本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的普通人,為了內(nèi)心那小小的明星夢,鼓起勇氣站上臺,用蹩腳的歌聲去訴說自己的故事時,還是會忍不住淚目。
周潤發(fā)、周海媚、佘詩曼這些曾經(jīng)只活在老港片、老TVB里的明星,也早已走下神壇,他們開小紅書、公眾號、抖音,分享自己接地氣的一面,依然可以收獲一批粉絲。
大概,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香港。它不再有巨星,但當光芒褪去之后,它依然會給每一個愿意努力的人一個做自己的機會。
偶像平民化,其實,也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