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旅行,我們首先想到的難免是路途中異常緊湊的時間體驗。大家平時基本會按照固有的速率處理事務、體驗生活,可是一動身旅行,卻好像被卷入了特制的加速器,時時都有新鮮的感受迎面而來:異地他鄉(xiāng)的景觀、風物、氣息,乃至聲響、語言,形成了密度特高的體驗洪流;哪怕是平時閑散安逸慣了的旅行者,要想不錯過每個瞬間的精彩內涵,也往往不得不像給計算機“超頻”一樣,提高內置運算單元的“時鐘頻率”,以遠高于平時的處理速度來應對周遭的新奇事物。這同時是對感知力與想象力的極大擴展,誰為此著迷,誰就會不斷踏上新的行程:速度是旅行者特有的激情。
當然,也不是所有旅行者的時鐘都共有同一種運行速率。打開本期的《中國國家旅游》雜志,讀者大概會留意到時間在每一次行程中或疾或徐的流駛方式:一邊是清晨在歐亞列車的末節(jié)車廂,端著相機拍攝鐵軌向紅色戈壁不斷延伸的雄渾場景;另一邊又有在冬日午后的臺北西門町步行街上閑坐,與鄰座舉止乖張的朋克少女之間并不友善的眼神交流。若想窮盡地感知這些場景中的深刻、微妙之處,當然需要全然不同的心靈時鐘節(jié)拍。雖然同為轉瞬即逝,但抓拍鐵軌的剎那,不同于應對朋克妹挑釁的剎那——二者當然又都與上班族狂跑奔進地鐵車廂的剎那判然有別。即便我們此時并不在旅行,但在翻閱一篇篇報道的過程中,大概也會跟隨作者們的敘述節(jié)奏不斷切換自身感知的速率,進而在提速一降速的交替間,將旅行特有的時間體驗轉化成大家日常世界里的能量源泉。
從這個時間視角來看,在本期雜志的眾多特別報道中,或許要數(shù)我們的專欄作者吳文芳先生在《撫摸人類的翅膀》一文里談到的“一小時飛行”場景最為別致:幾位酷愛飛行器的航空發(fā)燒友來到洛杉磯國際機場,經過特別許可,乘一架直升機在跑道上空盤旋。在這令人難忘的一小時中,發(fā)燒友們?yōu)榱伺臄z航班的起降,手腳都伸出機艙外,全靠安全帶才不致從直升機中滑出;他們一邊像大快朵頤的老饕一樣,在最佳視野中飽覽各國飛機進港的盛況,一邊還有航空專家提供細致的講解、指點拍攝的竅門。從全程位移距離來說,文芳先生經歷的這一小時或許只能叫“近乎靜止”,但從冒險刺激的強度和身心體驗的密集度來說,這恐怕算得上是心靈時鐘極限超頻的一小時。無論是對現(xiàn)場的體驗者本人,還是對我們這些幸運的讀者而言,場景里的每個瞬間都蘊藏著無可比擬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