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彩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95-02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預習是體現(xiàn)自主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能使學生提前掌握一些新知識,并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許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預習能力不強,主要表現(xiàn)為不把預習當成一項作業(yè),敷衍了事,有些學生甚至沒預習。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覺得是老師沒有指導、家長不夠配合、孩子缺少練習導致的?,F(xiàn)在,學習需要大量的信息和閱讀材料。如果預習能力差,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呢?我現(xiàn)在談談我的觀點。
一、激發(fā)預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诡A習不是一種形式,就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預習感興趣,把預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至于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我覺得,可以做好如下三點:
1.多種途徑轉(zhuǎn)變認識。
在早讀和班會時,老師可以利用具體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預習可以使學習更容易,對提高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通過手抄報、黑板報、展示欄等宣傳預習的好處。
2.建立預習激勵機制。
老師可以依據(jù)本班學生的特點,建立不同的預習激勵機制,使他們獲取成就感。例如:老師可以采用加星、蓋章的方式,給按時完成一次預習任務的學生加一顆星,預習做得很棒的學生加三顆星,當學生的星星數(shù)累積到20顆時便換一張笑臉,再根據(jù)每位學生的笑臉數(shù)及得星數(shù),每個月評選一次“小組預習之星”,每個學期末評選“班級預習達人”,并給他們頒發(fā)獎狀及小獎品。
3.分層布置預習作業(yè)。
老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科學合理地設計預習作業(yè),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做不同的作業(yè):對于能力差的學生,要求可以低些,他們能熟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給生字注音組詞、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就行了;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還可以做做批注、搜集課文相關資料、試著解答課后問題并自己提些問題等。
二、教給預習方法
預習的方法有很多,在此我簡要介紹一下“預習九字法”:讀、標、查、劃、批、聯(lián)、議、比、記。
1.讀:大聲地反復地讀課文,從讀中初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體驗語言的美,欣賞句式的美。
2.標:給課文標出自然段,用各種符號以及不同顏色的筆標出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句,以便上課時認真聽或者詢問老師。
3.查:對于不認識的字詞,可以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查出字、詞的音、形、義,并記在旁邊,這樣能理解詞語,加深印象。
4.劃:將文中的重點詞語、句子、段落等劃出來,重點突出。在理清課文脈絡以后,不妨用“//”、“/”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5.批:在感觸深的地方,把自己的體會、看法寫在旁邊。
6.聯(lián):聯(lián)系舊知識,每預習一篇新課文時都試著回想一下有沒有什么學過的舊課文是與它相關聯(lián)的。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復習舊知識,還可以學到新內(nèi)容,知識更系統(tǒng)化,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和綜合能力。
7.議:在預習中需要解決的一些難題或需要糾正的觀點可以與同學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探究的氣氛,也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預習效率。
8.比:為了更好地掌握所預習的課文的特點,可以把它同本單元的其他課文或不同單元的課文進行對比,看看內(nèi)容、形式上有沒有什么相同點或不同點,比如:主題、人稱、題材、體裁結(jié)構(gòu)、表達技巧、語言特征等的異同點。這樣有利于整體理解單元課文,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文章的區(qū)分和欣賞能力。
9.記: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妙句、哲理成語、名言警句以及自己對課文理解的重要內(nèi)容等都可以記錄下來,以備進一步討論、積累資料。
三、加強預習指導
學生在預習時要有監(jiān)督和指導,老師、同學、家長都可以指導。例如,老師在上新課前,可以簡單地指導學生在預習中從哪些內(nèi)容、方面去發(fā)現(xiàn)問題以及怎樣收集材料等,從而提高預習效率。對于一些比較難的內(nèi)容,可以采用小組預習的方式,這樣學生的接觸范圍和視野就會更加開闊。而那些要學生回家做的預習作業(yè),則需要父母的支持:父母花時間檢查孩子的預習情況。當孩子的預習遇到困難時,父母必須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給予適當?shù)闹笇?,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不應該總是挑毛病,孩子在預習中的每一個小進步都要給予肯定。
四、培養(yǎng)預習習慣
在學生形成一定的預習能力以后,老師必須注意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預習習慣。在操作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
1.在剛開始訓練學生預習的時候,老師必須騰出時間,在課堂上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按照要求和步驟預習,并及時糾正不到位之處。對于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老師更應該一步一步地教他們,以便他們能盡快學會預習。這樣在課堂上反復地訓練幾次,在學生基本懂得怎樣預習之后,再逐漸放手,讓學生在課外預習。
2.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還要注重滲透學法。例如:老師可以多講講怎樣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如何分段分層、品詞賞句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聽得多了,在課外預習的時候就可以用得上,提高自學能力。
3.在上一些語文活動課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預習方法、傾聽他人的預習經(jīng)驗,實現(xiàn)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形成自主學習氛圍。
五、重視預習檢查
有些老師布置了預習作業(yè),卻沒有檢查,這樣是不行的,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會減弱。有檢查,學生才會認真去預習,才會有促進。因此,老師一定要加強預習的檢查。可以在上新課文之前的幾分鐘,提問或抽查學生,并將學生的整體預習情況一一記錄下來,指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此外,老師應使學生明確獎懲制度,對認真預習的學生給予更多的表揚和獎勵,對不自覺預習的學生應給予嚴厲地批評及處罰。老師還應定期評估學生的預習,并展示預習結(jié)果,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檢查預習作業(yè)可以讓老師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分析哪些內(nèi)容是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哪些方面是學生不會的,從而改變原來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思路,使用更合適的教學方法,更有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實效性。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至關重要,它既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思想。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老師要充分認識預習的重要性,確保預習做得扎實,使有效預習成為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