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鄭桂初
父母年過七旬,每天除了早上“提籃小買”,傍晚花園漫步之外,大多數(shù)閑暇時間便是下象棋。精制的棋桌、象牙棋子,加上一小柜棋書,以及墻上父親書寫的條幅:“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zhàn),善戰(zhàn)者不敗,善敗者不亂”,把小小棋室的氛圍襯托得淋漓盡致。
父母原來不下棋。是因為母親一場大病后,眼睛看書看報有些吃力,時間久了會酸澀發(fā)脹,淚流不止,于是父親提議下象棋,得到了母親的積極響應(yīng),于是才置棋買書辟聲地,進入棋境。
現(xiàn)在,他們是每天必下,特別是晚飯后對弈三盤,雷打不動。三局兩勝,勝者可以獨霸遙控器,看電視新聞,敗者則去洗碗掃地。
父親常常是先贏后輸,多以2∶1的比分告敗。因此,我們戲謔地送他一個雅號:“常敗將軍”。父親不溫不火,笑而納之。
父母下棋十分執(zhí)著。開局不久就進入白熱化程度,其認真的樣子不亞于一場正規(guī)的賽事,常常是殺得難分難解,高潮迭起。
我曾仔細觀察過,父親的棋路,極有章法,布局變化多端,招招隱藏殺機,圍攻堵截,攻守自如。母親則善于防守,四平八穩(wěn),子子相連,前呼后應(yīng),布陣嚴密,從不輕易進攻,也絕不冒風(fēng)險孤軍深入。而是在沉穩(wěn)中等待機會,最后出奇兵獲取勝利,頗有大家風(fēng)范。終究是文化人,加之熟讀棋譜,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盡管在生活中,父母絕對不會當著我們子女的面吵架,他們信奉榜樣的力量。但在棋盤上卻每每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有時候竟會因為一著悔棋而爭得臉紅脖子粗,相持不下,最后只好來回“剪刀、錘子、布”以定取舍。
但每次終棋,父親必輸,每輸必不服氣,聲言不殺敗母親決不罷休。這時母親則常常會高掛免戰(zhàn)牌,保持著贏家的大度和尊嚴,最后也總是父親不情愿地走進廚房勞作。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從退休以后,差不多包下了家里洗碗擦地的活兒?!俺;丶铱纯础睍r,看到廚房里洗碗的那個人必是父親。
父親的棋藝在廠里小有名氣,但為什么總是慘敗在母親手下呢?有一次我和父親談起這事,父親說,你媽的風(fēng)濕越來越嚴重,手指浸到冷水里,會疼得一個晚上都睡不著覺,我不能替她痛,所以只能以這種形式替她洗碗。
我的眼睛潮濕起來,原來一盤棋的輸贏還有這么多的玄妙。這就是父母的愛,一種純樸而真摯的愛,一種刻骨銘心的愛。不需表達,卻讓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