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小學階段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特別是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教師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位置,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有效、獨立、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筆者分析,教師在教學中需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關于課前預習,筆者要求學生按以下四個步驟做:1.圈出課文中的生字;2.提前閱讀課文五遍;3.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解釋詞語;4.通過預習,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通過以上四個簡單的步驟,在正式學習課文之前,學生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的預習,學生們就已經(jīng)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到了上課的時候,筆者會讓學生匯報預習時的收獲或者提出預習過程中不理解的地方。筆者也會根據(jù)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要求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以拓展他們的知識面。
學生在預習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并初步掌握了新知識,進而可以帶著疑問去聽課。課上,學生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提高了聽課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現(xiàn)代人往往頻繁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傳遞消息,打字已經(jīng)成為輸入文字的主要方式,這就導致人們寫起字來,字跡特別潦草。所以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文字書寫教育。
對于學生來說,認真書寫漢字是最基本的要求。雖然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會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但是一旦脫離教師的監(jiān)督與約束,學生們就會放松下來,不再一筆一劃認真寫字。
要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就應該從寫字的基本功抓起,即要求學生寫字前,先觀察再動筆,先讀帖再書寫,把每一個字的筆畫筆順寫正確,把每一橫一豎寫工整,并引導學生多欣賞精美字帖或名家的作品,認真臨摹。每一次學生完成書法作業(yè)之后,筆者都會在班級表揚書寫工整或字跡方面有進步的學生,并給他們蓋上小紅花。這樣的教學方式激勵著學生們把每一項作業(yè)寫工整,把每一個字寫漂亮。
在近期的教學中,筆者還在試卷中給出了“卷面分”,提高學生們的書寫質(zhì)量。正如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所說:“榜樣具有良好的感染力?!苯處煹陌鍟ふ?、字跡優(yōu)美,對學生無疑也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寫字教學的親身示范和有效引導作用。
三、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做筆記的習慣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彩的故事,引人人勝的情節(jié),猶如一杯好茶,越品越香醇。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生對課外的知識渴求度較高,筆者就組織了一次圖書捐獻活動,組織學生們向班級的圖書角捐獻自己讀過并且認為十分有趣的圖書,學生們都踴躍參加。在活動中,他們相互推薦自己喜歡的圖書,并十分享受分享閱讀的樂趣。
筆者還鼓勵學生們利用課間十分鐘、晚上及周末的閑暇時間閱讀圖書,同時要求他們每閱讀一篇文章就寫一篇100字左右的讀書筆記,還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配上簡筆畫。這樣的讀書筆記圖文并茂,并且是誕生在他們手中的小作品,所以學生們都興趣十足。
每逢月末的時候,筆者會讓學生們分享彼此的讀書筆記,并評比出“心中最美的讀書筆記”。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實踐,學生們的閱讀、書寫、繪畫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的成長道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對于小學生來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步定型,需要歷經(jīng)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教師必須擁有足夠的耐心和力量,反復抓、抓反復,一絲不茍,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