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愛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并取得巨大成就。安徽省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綜合抓手,堅持在群眾性上下功夫,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形成“領導想著、群眾盼著、共同干著”的工作格局。目前,安徽省16個省轄市已有8個城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7個城市獲得提名。近期,中央文明辦公布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的141個地級以上城市、城區(qū)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結果,我省4個參評城市進入“地級提名城市”的前20名。
干部群眾一起干。精神文明建設不是哪一部門、哪些人的事情,而是全黨全民共同的事業(yè)。安徽省委提出對精神文明建設重視程度再高不為高、工作力度再大不為大,謀劃部署全局工作必有精神文明建設,調研督查必看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大事必做專題研究。省委以上率下,帶動全省各地各部門推深做實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過去有群眾說,燈不明、路不平,看看干部行不行;辦事慢、風氣差,領導應該抓一抓?,F(xiàn)在群眾普遍認為,抓創(chuàng)建,干部受了累,我們得實惠;干部彎腰干,我們也不能站著看。更多群眾踴躍獻計獻策、熱心志愿公益、參與環(huán)境整治,形成了干群齊動手、同努力的共建共享良好局面。
大事小事一起辦。抓精神文明建設要辦實事、講實效,緊緊圍繞促進人民福祉來進行。安徽省委始終不忘“為民、利民、惠民”的創(chuàng)建初衷,努力做好凝聚民心的“加減法”。大事大力抓。精神文明建設是在頭腦里搞建設,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是首要政治任務,我們組織開展“六團六進”基層宣講11萬余場,“舉旗幟送理論”專題宣講1.2萬余場,實現(xiàn)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覆蓋,61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成運營,有效打通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到達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難事不畏難。聚焦民生問題,建立完善督查通報、暗訪曝光、后進約談、動態(tài)管理等機制,制定整改落實的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讓群眾“一網”辦事、“一門”服務、“一次”辦結。小事不嫌小。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老舊小區(qū)、道路積水點等相關問題,我們以改促創(chuàng)、以建促創(chuàng),把工作做到群眾“家門口”、“心坎上”,為群眾解決了許多想解決而沒有能力解決的實際問題。
面子里子一起要。文明事關形象,但絕不能搞形象工程;創(chuàng)建需要形式,但絕不能搞形式主義。要摒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不能做表面文章。近年來,我們突出“實”、力戒“虛”,努力做到以德樹人、以文化人。以價值增添顏值。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好人成名人”工程,選樹各級各類好人模范超過100萬人,其中入選“中國好人榜”和“全國道德模范”的總數(shù)均居全國第一。安徽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名額為57名,其中有10位是道德模范。救助有困難的好人模范達1.2萬人次,樹立了“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鮮明導向。以素質提升品質。把提升市民素質作為創(chuàng)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行為規(guī)范入手,出臺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開展依法打擊“老賴”的“江淮風暴”行動,發(fā)布誠信“紅黑榜”實現(xiàn)常態(tài)化。開設“好人天天見”、“榜樣”等專題專欄進行正面引導,僅2018年就推出全國、全省重大先進典型359人。開設的“你該臉紅了”等專題專欄則是曝光不文明行為,有力推動形成遵規(guī)守禮的良好氛圍。以新風涵養(yǎng)民風。省紀委監(jiān)委、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全省黨員干部帶頭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指導意見》,弘揚新風正氣。去年以來,累計問責192名有大操大辦行為的黨員干部,一些地區(qū)禮節(jié)負擔下降近80%,多了“人情味”,少了“人情債”,讓城鄉(xiāng)煥發(fā)出文明新氣象。
先進后發(fā)一起抓。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既要抓住主流,又要注意支流;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照顧一般;既要樹立典型,又要帶動面上。我們力爭文明全覆蓋、創(chuàng)建無死角,不僅要抓住“兩頭”,還要抓好“中間”,全力打造梯次推進、逐級提升的精神文明建設新格局。以文明幫提名。發(fā)揮全國文明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文明城市與提名城市簽訂結對共建責任書,文明城市上門教,提名城市登門學,互派骨干駐點幫扶指導,共享經驗、共克難題、共同提高,推動形成爭創(chuàng)共同體。以城市促鄉(xiāng)村。把縣域創(chuàng)建作為新的著力點,在全省農村開展廁所、垃圾、污水專項整治“三大革命”,分類推進文明村鎮(zhèn)、文明戶和文明家庭建設,更多鄉(xiāng)村實現(xiàn)了“垃圾不亂埋,污水不亂排,下雨不臟鞋,游客愿意來”,過去一些地方“城市很好看、農村不能看”的被動局面得到改變。以窗口帶系統(tǒng)。創(chuàng)建人民滿意窗口,集中整治“冷、硬、拖、卡”等問題,分系統(tǒng)推出先進標兵,落實文明單位動態(tài)管理措施,涌現(xiàn)出“溫馨交通、微笑服務”等全國行業(yè)創(chuàng)建標桿和許啟金、楊苗苗等一大批行業(yè)服務的標兵個人。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是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務實管用之舉,抓得準才能走得穩(wěn),好作風才有好作品。我們將繼續(x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建宗旨,不斷提升城鄉(xiāng)群眾創(chuàng)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向縱深發(fā)展。
(責任編輯:張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