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筠
據說,人類在原始社會就有了特定的分工:男人專事戶外勞作,女人在家養(yǎng)兒育女。及至封建宗法時代,男性的“責、權、利”和女性的“貞、善、美”被一套嚴格的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下來。在那種“文明”模式中,男人按照“河西虎嘯”的權威形象去成事,女人則按照“小鳥依人”的乖順模式去修身。
文明的列車終歸要向前行駛。由于現代女性參與社會生產勞動,對社會發(fā)展做出越來越多的貢獻,過去只屬于男性的那些“責、權、利”必然會由女性分享一份:由于女性在社會舞臺上與男性扮演相似的角色,傳統(tǒng)上屬于男性的那些角色習慣和角色心理也必然在女性身上有所反映。
然而,男人期待女人逆來順受的心理積淀畢竟太深厚,清除起來實屬不易。以至于到今天,女性順從男性、依傍男性、輔助男性、關愛男性、容忍男性、受制于男性,依然是普遍的社會事實。即使女性有著不比男性遜色的事業(yè),不比男性低下的地位,不比男性少的錢財,她們仍然得做“賢妻良母”,時時要提醒自己:你是女人,千萬別掃了男人的威風;你為人妻為人母,千萬別懈怠了自己的角色。
有些職業(yè)女性在丈夫面前已不那么誠惶誠恐,敢和丈夫分庭抗禮,甚至爭吵時放大嗓門兒,不再“小鳥依人”??墒牵@難道不是女性在時代變遷中合乎邏輯的進步嗎?然而這種進步超越了某些男人的覺悟水平。他們不習慣妻子分享權利,不習慣操持家務、照料孩子。所以,即使職位與收入都超過丈夫的妻子,多半仍舊不得不獨自承擔家庭主婦之責。男人上一個班,女人上兩個班,雙肩的擔子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正是現代職業(yè)女性對家庭生活不滿的常見原因。這種不滿,最可能發(fā)泄到丈夫身上,輕則嘮叨,重則怒吼,于是就有了女人“河東獅吼”之說。
今天的“河東獅吼”,還帶有市場競爭的時代特色。在被迫的競爭與快節(jié)奏的生活與職場壓力下,現代男女都平添了許多疲憊和壓抑、煩惱和焦慮。這些折磨人的情緒,需要宣泄出來,以求心理健康與安寧。而家庭,恰恰是進行“轉移性宣泄”的最佳場所;配偶,則是最適宜的宣泄對象。
這種宣泄,對于現代社會的男人和女人本來都是正常之舉。只是,頻于社交的男人往往還容易找尋別的宣泄場所,而專心于家庭的女人對丈夫發(fā)泄內心積郁,則幾乎是別無選擇的途徑。
總而言之,現代女性多半不可能再做傳統(tǒng)男人所要求的那種“小鳥依人”狀,某些職業(yè)女性的所謂“河東獅吼”有其復雜的社會心理因素和時代特征。要改變男性“河西虎嘯”的特權和避免女性“河東獅吼”的報復,就必須推進真正的兩性尊重、男女平等。對女性“小鳥依人”的懷舊和對“河東獅吼”的放縱,都會加劇兩性世界的對立。
摘自《婚姻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