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倫明生平及其學術成就述略

      2019-06-25 08:59:34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藏書東莞

      錢 昆

      (長春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2017年12月,由東莞圖書館整理的《倫明全集》(一至五冊)成功付梓,這是繼《倫明全集》(第一卷)于2012年10月出版后,東莞圖書館方面繼續(xù)整理完善資料,不斷精益求精,最后與已經出版的《倫明全集》(第一卷)融會貫通后,分為五冊,統(tǒng)一體例格式,歷經五年時間最終完帙付梓。這是東莞圖書館方及相關學界同仁共同努力的結果,對東莞地方鄉(xiāng)賢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極具意義。筆者有幸參與該套全集的編纂工作,對相關資料比較熟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爬梳和分析資料,形成對倫明其人及其學術成就進行研究的基本寫作思路,本文即是筆者的初期研究成果。

      1 倫明家世背景

      1.1 東莞倫氏

      廣東東莞倫氏一族,其始祖可追溯到宋代的倫次陸。倫次陸(1146-1237),字鴻漸,號羽儀,寶慶進士,封儒林郎,任廣州府教諭(宋代始設,負責教育生員,元明清縣學皆置教諭,官正八品)[1]。據羅志歡《倫明評傳》所紀倫次陸育有四子,長子樂靜、次子罄宜、三子德輔、四子晚興,而東莞一房是倫次陸長子樂靜的開支,以倫常及其四子最為有名[2]。

      倫明的父親倫常(1834-1889),字元第,號棣卿,咸豐十一年(1861)辛酉科鄉(xiāng)試舉人,同治十年(1871)得陜西知縣,后因照顧年邁母親就近呈改福建,母親病逝后又改職江西,任崇仁縣令(1887-1889)。倫常一生修學好古、政績清明,于任所深得百姓愛戴,于鄉(xiāng)里亦得傳頌思念。倫常所處并非高官厚祿之位,除卻本身的政績清明外,亦喜好讀書、藏書,常言“養(yǎng)花種樹得春氣,讀書聽香生妙心”[3],這種重視文化教育的習性直接體現(xiàn)在其子女的成長過程中,其四子一女皆以名聞,傳為一時美談。長子倫邁,字靜如,宣統(tǒng)元年最后一科優(yōu)貢;次子倫明,字哲如,光緒辛丑恩科補行庚子科舉人,京師大學堂師范科畢業(yè);三子倫敘,字達如,光緒癸卯恩科順天中式,京師大學堂文科畢業(yè);四子倫綽,字綽如,監(jiān)生,京師大學堂法科畢業(yè);女耀華,1912年4月當選粵省女代議士,成為我國乃至亞洲最早的三位女議員之一[4]。

      1.2 望溪五魚

      自古人們常用“如魚得水”來描述生活的幸福美滿,故東莞倫氏有“望溪五魚”之美談?!巴弭~”并不包括倫常之女,而是倫常之四子倫邁、倫明、倫敘、倫綽,外加倫明的堂弟倫鑒。倫鑒,字淡如,京師大學堂農科畢業(yè)。廣東話“如”發(fā)音“魚”,所以在東莞有“望溪五魚”的美稱。

      “望溪五魚”中除倫邁外,其余四人先后就讀于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并在畢業(yè)后投身于教育事業(yè)。倫敘自京師大學堂畢業(yè)時,成績被評定為“史學門甲等”[5],取得“文學士”學位,畢業(yè)后曾擔任國立中山大學、廣東國民大學文學院、廣東法學院等大學的教授;倫綽從法科政治門畢業(yè),取得“政學士”學位后被分配到有關部門供職,具體情況不詳[6];倫鑒自京師大學堂農科畢業(yè),畢業(yè)成績?yōu)椤稗r學乙等”[7],回到家鄉(xiāng)東莞從事教育工作,于1914至1918年任東莞縣立中學校長,業(yè)績斐然[8]。

      與倫敘、倫綽、倫鑒三兄弟從師范科直接升讀本科的選擇不同,倫明自京師大學堂師范科畢業(yè)時年30歲,他并沒有升讀大學本科,而是揀發(fā)廣西候補知縣,但并未就任,于畢業(yè)當年(1907)返回廣州從事教育工作,此后輾轉兩廣、北京、河南等地,以續(xù)修《四庫全書》為志業(yè),繼續(xù)其從學、從商、從政的一生,當然其從商與從政歸根結底還是為其從學服務的。筆者試從倫明人生發(fā)展的六大階段進行歸納梳理,以期還原倫明一生的活動軌跡,這也為后世客觀評價其人及其學術成就提供研究基礎。

      2 倫明生活軌跡

      倫明生于東莞,卒于東莞,雖為時事所迫,但也算落葉歸根。縱觀其一生居游活動,遍及中國多個省份,其人生的主要生活軌跡和階段發(fā)展,筆者通過列表與分階段闡述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如下:

      表1 倫明一生主要生活軌跡(居住區(qū)域)

      2.1 青少年求學入仕時期(1878-1901)

      清光緒四年(1878),倫明生于廣東東莞中堂屬望溪鄉(xiāng)之倫氏家族[9],東莞倫氏家族有重視文化教育的傳統(tǒng)。倫明10歲時隨父倫常就讀于江西崇仁縣衙齋。倫父好書,自帶十余箱書籍于任所,倫明時 “略識文義,課暇,竊取瀏覽,因而博涉,漸感不足?!盵10]于是倫明自己開列所需書目托縣差至百里之外的省會書肆幫忙購書,一月一次。縣差所返,有得有不得,而且不審書價之貴賤是否值當。這對少年時期的倫明來說應該算是不小的一筆花銷,所幸倫父喜愛倫明聰慧,又憐惜其早年喪母,所以每逢年節(jié)賞給倫明的零花錢是其他兄弟的幾倍。一日,倫父召集倫家兄弟一起并詢問其所蓄,其余兄弟爭相獻出所有以驗,唯獨倫明兩手空空泫然欲泣。倫父臉色大變并責問倫明錢財去向,倫明以購書作答,倫父不信,于是倫明往來搬運自己平日所購書籍,堆滿床榻。倫父臉色漸轉并一一翻檢,最后對倫明說:“孺子亦解此乎?善讀之。”[11]倫明以此為庭訓,是其藏書之始也。

      倫明少年時期即有志于藏書,并謹記父親庭訓,不僅藏書還識書、懂書,因書究學。光緒十五年(1889)其父卒于任所,倫明回到故鄉(xiāng)東莞,時年12歲。光緒二十年(1894),倫明17歲,入縣庠,旋補廩生。光緒二十二年(1896)前后,拜康有為為師并執(zhí)弟子禮,但是關于倫明的這段跟隨康有為讀書治學之經歷,后世資料記載較少,眾所周知梁啟超亦是康有為的弟子,并且早年梁氏于學于政皆追隨康有為,因此才有中國近代史上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戊戌變法”。但是隨著康有為、梁啟超二人在政見上的漸行漸遠,倫明對待康梁二人的態(tài)度明顯傾向于支持梁啟超,梁氏對于倫明來說更像是老師而非同門。

      光緒二十七年(1901),農歷辛丑年,補行庚子科鄉(xiāng)試,倫明以第九十名的成績考中舉人[12],后被揀發(fā)廣西知縣,但“未半載假歸”[13]。倫明半載即假歸的原因不得而知,次年(1902)即北上考取京師大學堂。

      2.2 就讀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2-1907)

      光緒二十八年(1902),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和師范兩館舉行首次招生考試,考試科目包括修身倫理大義、教育學大義、中外史學、中外地理學、算學、物理、化學、外文八門[14]。倫明以舉人身份參加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師范館錄取[15],由此開始了近五年的京師大學堂學習生涯。師范館學生的課程安排是第一學年為人人皆學之普通課,如國學、中外歷史地理、日語(也可兼習英、法、德、俄國等語)及普通科學等;第二學年開始分科學習,共分四科,即四大類,第一類為國文、外國語(英語、法語、德語,學生自擇一種,分班教授),第二類為中外歷史、地理,第三類為物理、化學、數(shù)學,第四類為動物、植物、礦物、物理、衛(wèi)生、農學、園藝,總名為博物科[16]。倫明主修第二類分科,即中外歷史、地理和英文。據倫明《京師大學堂畢業(yè)文憑》登錄,倫明畢業(yè)時考試科目包括:人倫道德(即倫理學)、經學、中國文學、心理學、生物學、教育學、法制及理財、體操、地理(中國地理、外國地理)、歷史(中國歷史、外國歷史)。以每學期考試分數(shù)和畢業(yè)考試分數(shù)的平均數(shù)來核算最后成績,倫明成績?yōu)?8.05分,算是優(yōu)等[17]。

      2.3 兩廣地區(qū)主要從事中小學基礎教育(1907-1915)

      光緒三十三年(1907),倫明自京師大學堂優(yōu)級師范科師范班畢業(yè),成績?yōu)椤皟?yōu)等”,同年畢業(yè)的還有倫敘、倫鑒二人,成績亦為“優(yōu)等”。畢業(yè)后,倫明、倫敘、倫鑒兄弟三人回到廣州,同被聘為兩廣方言學堂講師。三年后倫敘、倫鑒與剛畢業(yè)的倫綽繼續(xù)在京師大學堂深造,升讀本科,然而倫明并未繼續(xù)深造,而是留在兩廣地區(qū)從事教育工作。

      其實倫明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即農歷辛丑年補行庚子科鄉(xiāng)試時,已獲舉人身份,自京師大學堂畢業(yè)時因成績優(yōu)異再獲賜舉人銜,所以容肇祖稱其為“雙舉人”。倫明自京師大學堂畢業(yè)后亦是揀發(fā)廣西知縣,但“不到省”[18],即并未赴任,也就是說倫明以舉人身份曾有兩次取得做縣令的資格但都未就任。個中緣由現(xiàn)已無從知曉,筆者推測原因或許有二:一是時局影響,晚清歷經“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等事件后,已是窮途末路,倫明可能感到仕途難測,所以先后兩次放棄了縣令資格;二是京師大學堂的從學經歷,倫明1902年考取京師大學堂時,京師大學堂已經完成了由舊式書院向新式學堂的轉變,其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使得倫明接受了當時比較先進的新式教育,開拓了眼界,為其日后治學中心的轉移奠定了基礎。

      倫明1907年自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后改為優(yōu)級師范科)畢業(yè)時,清政府剛剛廢除了科舉制并推行新政,各種新式學堂遍及全國,當時廣州的新式教育隨著清末新政的頒布而起步,倫明畢業(yè)后即回到廣州,首先被聘為兩廣方言學堂教務長兼經濟科教授[19],同時也兼任廣東學務公所開辦的廣州西區(qū)模范高小校長,直至宣統(tǒng)二年(1910)十月。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倫明輾轉廣西履職,初居桂林,后居潯州(今桂平),任潯州中學堂校長。1914至1916年間,倫明任廣東視學官,后因倫明定居北京的決心而結束。

      2.4 定居北京從事高等教育又輾轉河南任職(1915-1924)

      1915年,倫明“三至京師”并“決心棄鄉(xiāng)土”[20],對于定居北京的原因,倫明本人并未細說,筆者根據其此前生活軌跡并《續(xù)書樓藏書記》中所載,大致歸納原因有三:一是前兩次的在京經歷影響。倫明第一次在京是就讀京師大學堂師范館,接受新學教育,第二次是辛亥革命爆發(fā)后,短暫留京期間大肆收書,從他兩次放棄縣令資格可看出其無心仕途,自京師大學堂畢業(yè)后即投身教育事業(yè)。而定居北京,是其少年時期即有志于藏書的需要,當時的北京已是“書業(yè)甲全國”[21];二是藏書管理的需要。倫明以“續(xù)書樓主人”自居,他被后人所知,首先也是因為其藏書家的身份。倫明一生輾轉多地,他的藏書處所也分散多處,其中放在廣州南倫書院和小東門寓所的藏書,因粵地氣候潮濕及水淹、偷盜之事而損失慘重。北京氣候干燥適宜藏書,倫明在京定居后開設通學齋并聘孫殿起負責經營,藏書規(guī)模及管理日益完備;三是治學中心的轉移。倫明將其藏書處所命名為“續(xù)書樓”,即為續(xù)修《四庫全書》而備,而伴隨其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后,他的這種治學傾向越發(fā)明顯。

      1912年5月3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即國立北京大學),1917年11月,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成立,分設了國文學、英文學、哲學三個研究所,倫明被聘為文科研究所國文門詩詞科教員[22],同時也被聘為法預科教授[23]。倫明在北大法預科具體教授什么課程,后世資料沒有相關記載,但是在文科研究所的授課內容及學時安排則有記載,據《國文研究所研究科時間表》記載,倫明在文科研究所主要負責講授“詩”,每月一次第一星期(三)四時至五時[24]。

      1921年9月,倫明辭去北京大學教席。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除了為“浙派所排”之外[25],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即有可能是倫明想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續(xù)修《四庫全書》的志業(yè)中。1924年12月,倫明致信時任教育部次長的陳垣,提出校讎《四庫全書》及撰寫《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請求,信末說:“弟自九月即脫離大學教席,絕無別事,日惟閉戶讀書,自分見棄世矣?!盵26]可惜五個月后陳垣辭去教育部次長之職,該次建議終成泡影。同年,倫明的同鄉(xiāng)陳某任河南道清鐵路局局長,聘倫明為總務處處長,歷時三年。除平日處理局中事務外,倫明還利用閑暇時間到焦作周邊市鎮(zhèn),如懷慶、衛(wèi)輝、清化等地搜訪圖書。他想要以一己之力完成續(xù)修《四庫全書》的志愿也發(fā)于這一時期,其《續(xù)書樓藏書記》中言:“余續(xù)修之志,發(fā)于甲子”[27],民國時期的甲子年即1924年,正是倫明在河南任職的第一年。

      2.5 再次定居北京后專心學術研究(1927-1937)

      1927年下半年,倫明在河南道清鐵路任職期滿,再次返回北京,經梁啟超推薦,重返北京大學任教,主講目錄學、版本學等課程,他的學生傅振倫回憶:“新聘教師有名于時者有邵瑞彭、鄧之誠、倫明諸先生”[28],“教員多遜清遺老耆舊,不學無術,獨江瀚、倫明、邵瑞彭、鄧文如諸先生學識淵博,為學生所推重?!瓊愓苋缡凇睹髑迨芳忸}》及《目錄學》……”[29]。20世紀20年代以后,開始有日本留學生進入北京大學做旁聽生,吉川幸次郎于1928年選聽了倫明的“版本源流”[30],倉石武四郎于1929年選聽了倫明秋季學期周五下午的“版本源流”[31],此外倫明在北大講授的課程還有《清代著述考》[32]《明清史籍研究》《清代史學書錄》[33],同時還編印有《清代史籍書目提要》講義[34]。據上述倫明所授課程及編寫的講義,目前可見的只有《目錄學講義》《版本源流》和《清代史學書錄》三種,其中《清代史學書錄》北大圖書館有藏單印本與合訂本兩種,因北大圖書館古籍部正在搬遷,筆者并未得見,東莞圖書館編《倫明全集》亦未收入。

      倫明除了在北京大學擔任講師教職外,同時也被輔仁大學聘為講師(1929年),講授的課程包括:歷代詩代表作品、詩專家研究、史記漢書研究、作文(二年級)[35]。此外,倫明還參加了“北平:輔仁大學輔仁社十九年(1930)夏令講習會”,演講題目為“中國書籍之分類”[36]。1933年,倫明先后離開北京大學、輔仁大學,進入北平民國學院任教[37],主講目錄學直至1937年南歸。

      倫明再次定居北京并做大學教授的十年間(1927-1937),也是其治學中心逐漸轉向版本目錄學領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此期間,他不僅講授目錄學、版本學相關課程,還發(fā)表了《續(xù)修〈四庫全書〉芻議》《續(xù)書樓讀書記》《續(xù)書樓藏書記》等文章,為實現(xiàn)其續(xù)修《四庫全書》之志業(yè)奔走努力,參與日本東方文化事業(yè)總委員會組織的《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的撰寫工作,是續(xù)修事業(yè)用力最多的學者之一。

      2.6 南歸直至去世(1937-1943)

      1937年7月,倫明南歸回家掃墓,適逢盧溝橋事變,交通阻塞,滯留廣州,期間“忽患腦充血病,全身癱瘓,幾瀕于危?!盵38]后經德國醫(yī)生診治痊愈[39],但隨著戰(zhàn)事的加劇,倫明直至去世前都沒有再回過北京。

      1938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繼而東莞淪陷,倫明返回故鄉(xiāng)望牛墩,“輾轉于新塘、橫瀝之間……鄉(xiāng)間無書籍,又無可談之人,日惟作詩以自遣?!盵40]同年10月底,倫明欲赴港任嶺南大學(當時借用香港大學校舍)教席,但因“難求棲息之地,遂爾中止”[41]。廣州淪陷后,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和市立博物館合并,改名為“廣州市立圖書博物館”,鄭渭中兼館長,聘倫明為副館長兼圖書部主任[42]。1941年4月15日,館長鄭渭中報稱:“副館長兼圖書部主任倫哲如,年老多病,不勝煩劇,擬請免去本兼各職,遺缺請委郎寶琛接充。”4月18日,《廣州市政府指令》(指字第五九八號)稱“應予照準”[43],當天鄭渭中簽發(fā)了免職通知。

      1940年7月26日,日偽廣東省政府決議創(chuàng)立廣東大學,該大學是淪陷時期廣州的最高學府,于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后解體。曾參加創(chuàng)辦廣東大學的陳嘉藹回憶稱:“廣東大學院系確立后,開學前后,人事任用漸次確定。文學院分三系:中國文學系,我兼主任;教育學系,區(qū)聲白教授兼主任;歷史學系,倫哲如教授兼主任。倫逝世后,該系合并于中文系?!盵44]可見倫明曾被偽廣東大學聘為歷史系教授兼主任,直至去世。在廣州淪陷時期,很多高級知識分子迫于生計而進入偽廣東大學教書,其中“年紀較大,素以教書為職業(yè)者居多數(shù)”[45],如理學家任元熙在應聘偽廣東大學教授時說:“古時王猛當秦苻堅的宰相,許衡出任異族,做元朝的官吏均是不得已之事。我來大學,只教我的書,所有開會、演講和政治有關的事情,我決不參加。這是我首先聲明的?!盵46]徐信符也表示可以應聘為圖書館長,但是要更名為徐成,并且只能在港遙領。這些言論及行為也表現(xiàn)了當時知識分子矛盾且復雜的心態(tài),倫明也是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進入偽廣東大學任教的。

      1941年秋,孫殿起來廣州訪書,見倫明“形體漸瘦,精神亦衰”,待孫氏1943年夏再次訪書并返京之時,倫明已“步履艱難”,二人會談握別之時,倫明對孫殿起說:“君先回北京,吾待交通恢復,即行北上,再與我君暢談?!盵47]可惜1943年的10月[48],倫明即病故于東莞故里,享年66歲。

      3 客觀評價倫明其人及其學術成就

      倫明一生從學、從政、從商、從教,他的各種社會身份,他的各種理論觀點及實踐,主要還是圍繞其從學服務的。筆者認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學術研究的需要,抑或是對倫明這一歷史人物抱以“同情之理解”,都應客觀看待倫明其人及其學術成就。倫明的學術成就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二是文獻學領域。

      3.1 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

      倫明嗜書成癖,亦好詩,以詩紀書成為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即是其代表。除此之外,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倫哲如詩稿》(一至六冊)保存了大量倫明詩作,東莞圖書館編《倫明全集》(第一冊)在此基礎上,又增輯一些散篇,合約270余首,為研究倫明及其學術思想,尤其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提供了寶貴資料。筆者受專業(yè)所限,對倫明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的成就研究較少,實際上目前關注于此領域研究的成果也是比較少的,因此筆者希望能通過此文拋磚引玉,為有志于研究該領域的學人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3.2 文獻學領域

      倫明以“續(xù)書樓主人”“通學齋東主”、大學教授、藏書家、古舊書業(yè)經營家、版本目錄學家等多重身份為后人所知,但是以“文獻學家”直呼其名的情況較少,張憲光在《續(xù)書樓藏書有多少》一文中,對東莞圖書館“為一位藏書家、文獻學家編纂全集的做法感到高興”[49],這是后世研究人員首次以“文獻學家”的身份定義倫明。筆者認為倫明雖無“文獻學家”之名,卻有“文獻學家”之實。對于倫明的文獻學成就,筆者認為可以用“承前啟后”四個字來概括:

      在藏書方面,倫明的藏書觀念在晚清民國時期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因此他的藏書才能保證其讀書治學以自用,同時還能惠及友人并澤被后世。他的《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繼承了葉昌熾《藏書紀事詩》的著述體例,對后續(xù)幾家續(xù)補之作亦有啟示作用;在續(xù)修方面,倫明不僅有續(xù)修《四庫全書》的理論,而且還多方奔走努力,甚至有以一己之力完成續(xù)修《四庫全書》的宏愿,是當時于續(xù)修事業(yè)用力最多的學者。雖然諸多努力最后并未如愿,但是《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撰寫參與工作,為其實現(xiàn)續(xù)修之志提供了機會與可能。據東莞圖書館整理統(tǒng)計,倫明撰稿1899篇,遍及經、史、子、集四部,尤以經史兩部居多,在???、辨?zhèn)?、輯佚諸方面皆有研究;在版本目錄學方面,倫明不僅有實踐經驗,而且還升華到理論高度,主要體現(xiàn)在其自編的講義《版本源流》和《目錄學講義》兩部著作中。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倫明的生平事跡,暨南大學圖書館羅志歡研究館員的《倫明評傳》一書,所涉史料相對翔實,就目前研究現(xiàn)狀來看,于“傳”的部分,可謂無人出其右,故筆者在研究倫明的生平時,多有參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爬梳資料,將倫明的生平按其人生發(fā)展的六大階段進行歸納整理,相對清晰地展現(xiàn)倫明的一生,并對倫明的學術成就從詩歌創(chuàng)作和文獻學兩個領域進行歸納總結,希望對以后有志于此的研究者亦能起到參考的作用。

      猜你喜歡
      藏書東莞
      東莞振宗機械展
      模具制造(2020年12期)2020-02-06 08:05:18
      東莞固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0年12期)2020-02-06 08:04:34
      東莞可園琴事
      文化遺產(2017年2期)2017-04-22 03:41:06
      東莞長聯(lián)
      公益金救孤的“東莞樣本”
      大社會(2016年8期)2016-05-04 03:42:36
      珍惜每一本藏書
      山東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9
      天一閣藏書文化中的俗與雅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22
      千載藏書風 化績于當下——《嘉興藏書史》評鑒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16
      章嵚天行草堂藏書捐贈史事考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7:59:36
      別宥齋藏書題記拾遺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43
      武隆县| 伊宁市| 广西| 南木林县| 佳木斯市| 南溪县| 通渭县| 翁牛特旗| 滦平县| 彭水| 嘉荫县| 赤峰市| 新和县| 正阳县| 绥棱县| 天柱县| 沁水县| 南宁市| 南汇区| 中江县| 祁东县| 惠来县| 张家港市| 高碑店市| 陆丰市| 临猗县| 石台县| 上蔡县| 德昌县| 永嘉县| 雅江县| 泉州市| 即墨市| 班玛县| 菏泽市| 儋州市| 高平市| 社旗县| 蒙自县| 高雄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