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順
去年春天,教導處調(diào)來一名小干事,名叫梁峰,是個高大帥氣的“90后”。眾人在得知梁峰背后的“不凡”來歷后,個個面露不屑,唯有五旬過半的老校長對他關愛有加,并背地里叮囑我這個教導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關照他,努力扶持他成長。
礙于老校長的情面,我給梁峰安排了一份收發(fā)文件的閑差,并象征性地讓他做些后勤服務工作。一段時間過后,我發(fā)現(xiàn)梁峰是個典型的“茍且族”,他對自己的“高學歷低就業(yè)”心存不滿,因而工作態(tài)度很消極,除了按時完成分內(nèi)任務外,總是對部門的工作吹毛求疵,牢騷滿腹。由于他的脾氣很差,且處處體現(xiàn)出強勢,因而在教導處的影響很壞,以至于學期末的業(yè)務考評成績勉強得了個“合格”。
某個周末,我趁去老校長家遞送文件之機,毫不隱晦地說出了我的擔憂,并建議開學后將梁峰調(diào)離我們科室,只為減少不必要的負面影響。老校長看了看我,借著氤氳的茶香,緩緩地給我講了一則故事——
他的老家在內(nèi)蒙古扎賚諾爾區(qū),在當?shù)氐哪撩裰辛鱾髦@樣的一句老話:“一只羊嘴一把刀,四個蹄子四把鍬。”這里所說的“羊”特指山羊,山羊會吃草根,每年秋冬的枯草季節(jié),它都會用鋒利的前蹄刨土,把草根刨出來吃掉。鑒于山羊?qū)Σ菰鷳B(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程度很大,當?shù)啬撩穸疾粫笠?guī)模飼養(yǎng)它們??傻竭^草原的人又大都能見到這樣的一種怪現(xiàn)象:在大批放養(yǎng)的綿羊群中,總有一些長著大胡子的健壯山羊散養(yǎng)其中。它們常如衛(wèi)兵一樣,器宇軒昂地行走在群首或兩側(cè),令身邊的綿羊望而生畏。其實,這種混合放牧的原因很簡單,山羊和綿羊雖然同為草原五畜,以食草為生,但二者在采食、性情和生活習性等方面有諸多不同。綿羊性格柔順,走路緩慢,喜歡扎堆一處吃草,很好放養(yǎng);而山羊天性活潑,脾氣暴躁,攻擊性強,總是迎著風口趕路。山羊身上的毛病雖然很多,但它聰明果敢,懂得帶領羊群到水草肥美的地段去吃食,一旦遇到險情,還會機警地帶著羊群避禍,并將成批的綿羊領回家。所以,盡管山羊?qū)Σ輬龅钠茐牧Ρ染d羊大二十幾倍,每戶牧民家中也都要飼養(yǎng)一定數(shù)量的山羊,目的是讓它們充當“牧羊犬”的角色。
老校長講完了故事,重新給我換了一杯上好的普洱茶,同時用意味深長的口吻規(guī)勸我:“每個年輕人都好比是一頭小山羊,他們有個性和脾氣,也有膽量和氣魄,只要給他們選定一個合適的位置,相信他們個個敢挑大梁,敢擔重任!”老校長的話簡單而直白,卻聽得我臉紅心熱。我瞬間意識到,精明的老校長是在暗暗責備我不敢給年輕人的身上壓擔子?。?/p>
暑假后開學,我按照老校長的授意,重新調(diào)整了梁峰的工作。針對梁峰能說擅寫、表達能力強的特點,我除了安排他繼續(xù)完成文件的收發(fā)任務外,還讓他具體負責語文學科組的課改實驗工作,同時把自己親手帶出的“蘋果文學社”興趣班也交由他管理。一個月下來,驚喜不斷,梁峰不但把分內(nèi)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還經(jīng)常深入班級進行聽評課活動,積極幫助一線教師探討課改新路子,有效推進了課改工作的進程。此外,他利用業(yè)余時間指導的兩篇學生習作,還陸續(xù)在本市的晚報上刊登出來,在校內(nèi)外引起廣泛的關注。
靜謐的午后,當我一個人駐足廊下或悠閑散步的時候,我的腦中常會想起老校長別具一格的育人智慧。老校長說得對,應當讓“有脾氣”的山羊當領隊,這也是年輕人成長的有效途徑。
(編輯 ?紫菀/圖 ?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