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
次次考第一的學霸女兒高考失利,考研時又不敢進入考場,甚至想要自殺。這個孩子究竟是怎么了?
考研當天,小巍在考點門口徘徊了很久,最終還是沒能邁進考場。她順著馬路走到河邊,爬到橋上想要跳河自殺,被水警發(fā)現(xiàn)后救下。隨后的一個月,她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不肯見任何人,靠每天一餐外賣和手機度日,家人慌亂無措?yún)s又無可奈何。一天,她突然提出要見心理醫(yī)生,父母立刻滿足了她的要求,我才有機會聽到小巍的故事。
媽媽口述:我都放下了,為什么她還放不下?
小巍今年22歲了,卻越大越不讓人省心!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能熬到頭!
從上高中開始,她就開始“作”。3年中每考一次試,成績就會滑落幾名,最后從一個優(yōu)等生淪落成差生,沒有好大學念純屬她活該!上大學后,她三天兩頭跑去外地見網(wǎng)友或者翹課躲在宿舍里睡覺。我勸她和身邊的同學做朋友,她卻說:“這個學校里的人層次太低,和他們混在一起有什么前途?”
仗著幾分小聰明,她混了張畢業(yè)證。但是,我和她爸爸早就放棄她了,她再也不是我們那個聽話懂事的學霸女兒。
大學畢業(yè)后,她又鬧著要考研,我說:“你大學都沒念好,考研干什么?”她從不正面回答我,逼急了就把自己鎖在屋里不出來,我索性不去管她,想考就考吧。但是,女兒在考研當天想要自殺的事嚇壞了我,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孩子這個極端的想法是從哪里來的?
我承認,我的教育可能有一些小偏差,比如我很嚴厲,經(jīng)常懲罰她。為了讓她養(yǎng)成好習慣,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吃完晚飯我就把她摁在書桌旁,寫不完作業(yè)甭想干別的!小巍總說我“不講情面”,可是她明明是受益者,否則她的成績能那么好嗎?
小巍上高中時,我生了二女兒,有幾年的時間我把身心全都撲在老二身上,沒時間理她。結(jié)果,她的成績越來越差,等我發(fā)現(xiàn)時再管她,她也不聽了。高考失利后,我就看開了,成績已經(jīng)不行了還能怎樣?考研純屬她自己的意愿,看她那學習狀態(tài),我沒抱任何期望。我就不明白了,連我都看開了,她為什么還放不下?
女兒口述:媽媽問我要成績,我想要的只是愛
我又讓媽媽失望了,高考失利后,我想通過考研扳回一局,但我實在沒有勇氣邁進考場了,我害怕自己再失?。∥业男膽B(tài)崩潰了,學不動了!
從小,媽媽就只看重我的學習成績。記得小學二年級,她來接我放學,因為我期中考試數(shù)學得了99分,差點兒把我扔在馬路上。她在前面走,越走越快,我背著書包、提著水壺,幾乎是一路小跑地追著她,真怕媽媽再也不要我了。那一次我就記住了:以后一定要努力,努力到媽媽滿意為止。
后來,我次次都考班級第一,拿獎拿到麻木。我把得到的獎品文具隨意地送給周圍的人,因為看著自己的戰(zhàn)利品,我完全找不到開心的感覺。我多希望媽媽能夸夸我,或者這些好名次能讓她更開心一點兒。但是,媽媽還是只忙著工作,不搭理我。偶爾考得不好時,她才會抽出一些時間教訓我,這種時候我才能感覺到,她還是我熟悉的那個媽媽!
我也曾渴望過,如果我的媽媽能像別的小朋友的媽媽一樣溫柔就好了。后來發(fā)現(xiàn)她做不到,我就勸自己放棄了??墒牵妹贸錾?,我看著媽媽溫柔待她的樣子,總是陣陣心酸。我小時候,她是不是也這樣溫柔地對待我呢?可為什么上學后,媽媽就變了呢?成績真的那么重要嗎?我突然不想努力學習了。
渾渾噩噩地過完大學的生活,可我沒有勇氣面對社會,不想長大。所以,我想通過考研證明自己,找回曾經(jīng)的自信??墒?,我越看重結(jié)果越慌亂,越想看書越看不下去,我不敢進考場,再也不想讓任何人看我的笑話了……
分析:父母的孤注一擲,會成為孩子的終極審判
為何媽媽已經(jīng)放棄期待了,小巍卻仍然執(zhí)著地追求成績和學歷,甚至寧可去死都不愿意面對失敗的局面呢?
那只有一個可能,小巍已經(jīng)習慣視成績?yōu)樽约旱娜?,成績等同于生命的意義,除此之外,她找不到任何的價值。很顯然,這是父母教育的結(jié)果,是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因為媽媽太過于關(guān)注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內(nèi)心的關(guān)心,導致孩子認為媽媽對自己的愛是和優(yōu)秀的成績掛鉤的,一旦沒有這個價值,自己也將失去媽媽的愛。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用單一的標準衡量和定義孩子的成敗,那一旦孩子在這方面遇到挫折,面臨的打擊也注定是毀滅性的。從小巍高考失敗后的行為表現(xiàn)可以看出:一方面,她逃避失敗,屏蔽一切和外界的接觸,看似不想被別人說,更主要的是害怕來自內(nèi)心中的自我否定。這么多年,她早已將媽媽對她的要求變成一種自我要求。
另一方面,小巍仿佛在向媽媽討債,通過犀利的言語和放蕩的行為,折磨家人。上大學后,她想用不聽話的行為喚起媽媽的關(guān)注,但換來的只是家人的失望和放棄。她憤憤不平,越和媽媽糾纏就越痛苦,卻又欲罷不能。
有多少親子關(guān)系是由愛生恨,又有多少媽媽和孩子,仿佛是一輩子都拆不開的怨偶彼此折磨。每次,小巍被內(nèi)心中的自我否定深深地折磨時,只會通過折磨媽媽宣泄一點點壓力。
對策:讓我們共同面對失敗的局面吧
在咨詢中,母女倆都多次痛哭流涕,看得出來,媽媽也很內(nèi)疚。一次交談中,小巍甚至說:“媽媽,我恨你,你把我養(yǎng)壞了,現(xiàn)在又不理我了,你讓我怎么辦?”談到自殺的話題,小巍媽媽說:“你去吧!你走了我也不活了,我們一起走,你就滿意了吧!”
但是,不管是飆狠話還是說喪氣話,對于現(xiàn)在的困境都沒有任何幫助。小巍既不需要強勢的媽媽,更不想看到現(xiàn)在這個“窩囊”的媽媽,她需要的是一份健康、正常的母愛。
我讓她們進行情境扮演,模仿兩個人在家中的互動。小巍坐在書桌前玩兒手機,媽媽端著水進來,想和孩子交流,想了半天,才說出這樣一句話:“別玩兒了,休息一下眼睛!”
果然,小巍沒有放棄任何攻擊媽媽的機會:“你怎么知道我在玩兒?我用手機看書呢……再說了,我不看手機干什么?”
于是,媽媽急著為自己辯解,一再強調(diào)自己的“好心”,小巍更生氣了,幾乎忘了是在咨詢室,幾乎要把媽媽推出門。
我叫停了角色扮演,問小巍媽媽有什么感受。她說自己很害怕也很憤怒,害怕女兒攻擊她,憤怒則是她覺得這不是她一個人的責任。這種矛盾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一味地辯解和解釋,只會令事情更糟糕。
我試著讓小巍媽媽承擔部分責任:“在接下來的兩周里,無論女兒說什么,你都聽著,試著理解和接近女兒的真實感受,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小巍媽媽半信半疑,回家后還是這樣做了。一旦激怒女兒,她就立刻沉默,不為自己辯解,耐心地聽女兒說話。小巍說夠了,就不再提這些事,反而換別的話題聊。她發(fā)現(xiàn),這些日子孩子特別愿意“指使”她,一會兒讓她拿拖鞋,一會兒讓她倒水,小巍媽媽和我的約定也照做了。慢慢地,她發(fā)現(xiàn)小巍似乎沒有那么憤怒了,也不再一個人躲在屋里,偶爾還會和妹妹聊天。母女倆還爆發(fā)了兩次比較激烈的爭吵,但吵過之后,兩個人又回到之前的平靜狀態(tài)。
再回到咨詢室里,母女倆已經(jīng)能夠?qū)υ捔?。我們一起和小巍討論她的未來,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小巍能夠平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媽媽也學會用女兒需要的方式支持她。更重要的是,母女之間的對話溝通讓小巍媽媽的價值觀漸漸改變了,她不再把學習成績看得比孩子本身更重要。這不僅改善了她和大女兒的關(guān)系,二女兒也會因此受益。
能夠和孩子守住失敗的境遇,能夠承受住來自孩子的憤怒和攻擊,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親子關(guān)系。只有當父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孩子才會思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