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凱
《雙喜圖》高193.7厘米,寬103.4厘米,現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作者崔白,北宋畫家。
很多時候,美是一瞬間的感覺,這種感覺常常轉瞬即逝,很難被定格下來,但畫家崔白卻能做到。只見畫面上,秋風瑟瑟。在田埂隴頭,忽有勁風吹起,剎那間,枯枝折倒,殘葉飄零,小草伏地,隨風亂舞。在這蕭瑟寒冷的季節(jié)里,一只野兔無意間闖入了喜鵲的領地,兩只喜鵲不約而同地驚叫起來,一只俯身站立枝頭,發(fā)出警示的叫聲,另一只則表現得更加激烈,整個翅膀和尾部羽毛全部張開,嘶啞的鳴叫迅速響起。再看警覺的兔子,似乎知道喜鵲構不成威脅,于是駐足回頭張望。整幅畫面在瞬間的動態(tài)中找到生命的對白。
在《雙喜圖》中,畫家采用了“S”形的構圖方式,畫面從最左下角搖曳的枯枝勁草出發(fā),途經機敏的兔子、骨感的荊棘、嫩綠的細竹,并隨著蕭瑟的枯樹一路攀升,最后由振翅的喜鵲收尾,整個畫面從構圖和布局上一氣呵成,盡顯中國畫起、承、轉、合的構圖特點。
《雙喜圖》的美源自對物象客體自然地呈現,是不經人為修飾的本色,是向原始本性的回歸。你看那秋野景物、草樹坡石,布置生動;而秋風瑟瑟,竹葉揺曳,山草皆靡,風勢甚烈。這種自然之美渾然天成,達到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