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超然
出身于中國一個富裕家庭的張鑫,小時候曾患上自閉癥,讀書時期又經歷家庭破產變故,從告別娛樂業(yè)的聲色犬馬,到在美國創(chuàng)業(yè)的心跳體驗,張鑫在坎坷中不斷成長。一路上,父母時時引導,讓他最終將留學經驗轉化成為工作動力,辦起一所幫助中國孩子赴美留學的“美學公司”,讓不少有夢想的孩子成功地敲開美國名校大門。
悔悟父母幫兒子走出自閉
張鑫1988年出生在重慶一個有著雄厚實力家族企業(yè)的家庭。父母因忙于生意,在他出生后忽略了對他的細心照料與關心,導致他小時候言語很少,從不主動找小朋友玩,別人找他玩時他也刻意躲避,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
4歲之后,張鑫的自閉癥狀表現得更為明顯。父母這才意識到建立親子依戀和情感聯系的重要性,他們開始鼓勵兒子多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多參加各種鍛煉。每逢有商務宴席,父母也都帶他一起參加,提供機會讓他去向長輩問好,讓他去展現自己。然而這對一個害羞自閉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件困難的事。為此父親告誡他說:“兒子,這個社會更喜歡外向開朗的人,要適應這個社會,你需要改變!”父親這句話推動了張鑫人生的改變。
社會技能的缺陷是自閉兒童最為根本的問題,因此長期以來許多自閉癥研究專家努力從各個方面用各種方法去增強自閉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張鑫父母了解到,由美國密西根社會學習和理解中心的Gray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所倡導的“社會故事”干預方法比較有效。簡單地說,“社會故事”就是借由說故事的方式,引導自閉兒童學習社會行為的方法。
了解到這些,張鑫父母便堅持天天輪流為孩子寫一個社會故事,念給他聽,引導他在故事情境中與各種人物互動。此外,父母還鼓勵兒子平日里要敢于大膽說話,大聲說話。
一個周末的早上,父母陪張鑫來到家附近的公園游玩。在一片樹林里,一位正在鍛煉的老爺爺看到張鑫,聲音洪亮地跟他打招呼:“你好,小朋友!”張鑫有些意外和害怕,但出于禮貌,還是回了一句“爺爺好”,只是聲音特別小。
老人看了看他,笑著說:“小朋友,我80多歲了,有些耳背,你能大聲和爺爺說話嗎?”看那老爺爺一臉慈祥,張鑫鼓起勇氣,提高聲調好奇地問道:“爺爺,你怎么單獨一人來這里鍛煉呢,家人沒陪你來嗎?”
“唉,我老伴沒了,原來家中還有個像你一樣大的孫子,他每天都會給我講個故事解悶,可現在小孫子跟他爸爸去了外地,爺爺一個人悶得慌,就只好來這里打發(fā)時間了。”
看著眼前這位滿頭白發(fā)、和藹可親的老人,張鑫想起了自己的爺爺。他動情地說:“爺爺,我能幫你做些什么嗎?”
“爺爺好久沒到聽小孫子講的故事了,你能不能給我講一個?”
張鑫一聽愣住了,望著老人期待的目光,有些為難地說:“我不太會說話,講得不好?!?/p>
“沒關系,只要你勇敢地講,爺爺什么都愛聽?!?/p>
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講故事,張鑫很緊張,等他斷斷續(xù)續(xù)地講完整個故事,已經滿頭是汗了。老爺爺邊幫他擦汗,邊表揚他很有講故事的天賦。
受到老人的贊揚,張鑫心里特別高興。之后,老人與張鑫竟成了忘年交。兩人每次在公園里見面,老人都要求張鑫講個故事。慢慢地,張鑫的故事越講越大聲,越講越生動。
就這樣,在父母的鼓勵下,張鑫上學后加入了學校的朗誦社,通過參加各種比賽來鍛煉自己的口才。甚至,他為了挑戰(zhàn)自己,還勇敢地站在人來人往的天橋上朗讀課文。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刻意訓練中,張鑫終于走出了自閉的陰影。
失意父母支持兒子全力追夢
2006年,18歲的張鑫考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經濟系,一年后他又申請到了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留學。本以為自己前面鋪就的是一條鮮花燦爛之路,豈知等待張鑫的卻是一條鋪滿荊棘的險徑。
大三那年,張鑫迎來人生的當頭一棒。家族企業(yè)由于經營不善面臨破產,往昔的生意好友不僅紛紛離開了他們,有些人還落井下石。當時家人給張鑫打電話問道:“你能否暫停學業(yè),回來幫助處理一下公司的事情?”經過再三考慮,張鑫認為自己不懂那個行業(yè),也沒有那個能力,便選擇了放棄龐大的家族企業(yè)。父母不想給他太多壓力,就尊重了他的選擇。
畢業(yè)后張鑫沒有從事所學專業(yè)的工作,而是投向了電影業(yè)??蓻]過多久,他發(fā)現影視圈就是名利場,外表光鮮亮麗,內里卻有太多黑暗,于是選擇離開。
之后,張鑫認真反思和審視了自己,決定重新選擇生活的道路——攻讀美國名校的MBA。
于是張鑫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進行準備,天天在圖書館刻苦鉆研考題,寫申請文章,向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遞交了入學申請書,成功拿到該校商學院MBA的錄取通知書和獎學金。
帶著行裝,張鑫來到了作為世界金融和商貿中心的紐約上學。這里充滿了最前沿的資訊,還有多種多樣的文化生活,強烈地吸引著他。張鑫讀MBA的第一年,每天的生活都繁忙而充實,他上午上課,下午小組案例討論,或者參加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各種學術會議,傍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10點回到住處,看書和做作業(yè),一直到凌晨2點才睡覺。
2011年,是新媒體手機應用軟件嶄露頭角的一年,生活在資訊最前沿的紐約,張鑫敏銳地意識到,智能手機與社交是新時代的產物,未來的趨勢非常好,他對新媒體行業(yè)產生了極大興趣,萌發(fā)了輟學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
說干就干。2011年夏天,根據豆瓣與其他一些手機應用軟件所激發(fā)的靈感,張鑫和國內的一位好友,共同研發(fā)了一款社交簽到類軟件,通過它,可以讓具有共同興趣愛好而互不相識的人交成朋友。軟件研發(fā)出來后,張鑫懷著滿腔熱情,帶著產品模型,參加了在紐約和在中國幾個城市的投資會議,并向投資者們說明他的想法。
非常幸運,這個項目很快就拿到了一筆天使投資,張鑫立馬回國組建團隊開發(fā)軟件。之后,軟件上線才3個月,下載人數就已達到8萬。張鑫開始融A輪,然而大家對軟件雖感興趣,但對這個模式的將來,還是抱著觀望的態(tài)度。而這時的張鑫卻有點得意忘形了,他開價過高,以致融資遇到了瓶頸。慢慢地他的產品模式又遇到了新挑戰(zhàn),客戶下降,技術人員流失,最終迫不得已,他的公司被另一個線下公司低價收購。2012年2月,張鑫重新回到紐約,完成MBA學業(yè)。畢業(yè)后他加入一家高端咨詢公司,負責亞洲戰(zhàn)略,可很快,他就不愿在公司做一個安安穩(wěn)穩(wěn)的“螺絲釘”了。于是,他從零開始,重新創(chuàng)業(yè)。
對于兒子的折騰,父母并沒有阻止,他們覺得,年輕人就應該敢于嘗試,這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欣慰兒子終于找到人生方向
2014年紐約舉辦中國電影節(jié),張鑫被中央電視臺邀請負責藝人的采訪工作。香港明星張柏芝在接受他專訪時,深情講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從藝路,并在張鑫的釆訪本上寫下了一段精彩的話:“抬頭看天是一種方向,低頭看路是一種清醒;抬頭做事是一種勇氣,低頭做人是一種底氣;抬頭微笑是一種心態(tài),低頭看花是一種智慧;逆境時抬頭是一種韌勁,順境時低頭是一種冷靜;位卑時抬頭是一種骨氣,位高時低頭是一種謙遜;失意時抬頭是一種自信,得理時低頭是一種寬容?!贝撕髲場螌⑦@段話銘記于心,作為鼓勵自己前行的名言警句。
在采訪工作中張鑫認識了美華藝術協會的負責人。這個協會是非營利組織,在紐約已有40多年歷史,旨在幫助推廣中國藝術家在美國發(fā)展。張鑫覺得,幫助中國的藝人和藝術家們站在紐約的舞臺上,展現祖國的藝術和技藝,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此他愉快地就任了美華藝術協會藝術和市場總監(jiān)的職務。
其間,張鑫受國內一位好友之托,幫助兩個孩子申請就讀美國頂尖的私立高中。在幫助孩子申請學校的過程中,張鑫發(fā)現,為孩子們服務,跟他們談心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他開始注意這個行業(yè)。后來他進一步認識到幫助孩子留學的深層意義,從小的方面說,它可以極大地影響留學的孩子,為成就他們一生的事業(yè)打好基礎;從大的方面說,它能夠為我們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端人才。于是他毅然放棄了在紐約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中美教育事業(yè)上。
首先,他拜訪了美國50余所優(yōu)秀高中,詳細了解了這些高中的情況及入學要求,然后再回到中國,跟每個申請去美國上學的孩子接觸,陪伴他們生活一段時間。因為出國留學,實際上也是一個學生獨立生活的開始,每個學生必須獨自面對海外生活的各種問題。
為此,在陪伴生活期間,張鑫從英語準備、學術準備、文化準備、心態(tài)準備、生活能力準備、未來職業(yè)準備等六個方面入手,“扶正”孩子,為他們沖刺美國名校奠定基礎。
英語準備:很多人認為學英語最好直接到國外學,因為國外的英語環(huán)境好,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提高語言水平。但是張鑫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對于還沒有具備扎實語言基礎的中國學生而言,這肯定不是一個好建議。中國學生在接受了長時間的傳統填鴨式、應試型教育之后,很多人不具備良好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實踐勇氣,更沒有達到對于英語的運用自如。因此學生在出國留學之前,應該做好語言準備,使自己一踏出國門就可以和不同國度的老師、同學們暢通交流,互相促進,并充分適應外國人的語速、表達方式,從而做到真正的交流無障礙。
學術準備: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想要融入國外大學的學習氛圍,僅僅具備英語水平還遠遠不夠。在出國前,應該慎重地選擇自己未來要學習的專業(yè),并充分了解課程的具體內容,從而在國內學習英語的同時,加強對于未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補充,這樣才可以在國外的課堂上游刃有余。
文化準備: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不同地域的社會、國情、經濟、文化都可能迥然不同。中國學生的留學之路,不應僅僅是在校園中求學,更是接觸和了解,乃至運用國際社會文化的一個難得的過程。因此在出國前,要充分了解國外的社會人文、歷史、經濟、民族、就業(yè)等方面的豐富信息,這有利于幫助中國學生更快地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留學生活圈子。
心態(tài)準備:在出國前,要幫助學生學習獨立生存、勇于面對問題的能力,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留學生。
生活能力準備:中國學生出國前,應加強生活知識的培養(yǎng),包括科學飲食、生活預算、疾病預防、宗教鑒別、簡單維修知識等。因為留學就是學生獨立成長的開始,是否具備豐富的生活知識和能力,是保證留學生活質量的關鍵。
未來職業(yè)準備: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出國留學回國后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學生的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應該從產生留學計劃的那一刻就開始籌備。張鑫在陪伴過程中,要求出國學生充分考慮自己的未來學習方向,梳理好自己的未來求學、海外就業(yè)或歸國就業(yè)、移民等人生軌跡,為將來良性發(fā)展打下基石。
完成了以上六項準備,張鑫才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為他們申報適合的學校,因此效果很好。在這個過程中,張鑫深深地體會到,留學申請的結果固然重要,但申請之前那段培養(yǎng)過程和心理引導也不可缺少,它直接關系到孩子們赴美入學后,能否沿著正確的軌道去生活和學習,能否在美國那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一些好朋友覺得張鑫所做的是一項大有所為、前景看好的事業(yè),他們紛紛辭掉美國的工作加入了張鑫團隊。為此張鑫成立“美學公司”,面向全國招生,通過為期一至兩年的陪伴輔導,讓孩子們變得更獨立、自信。
2018年7月,張鑫又設立了一項教育基金,專門資助那些刻苦學習、有理想、有抱負的中國學生,幫助他們申請到美國的頂級學府學習。張鑫希望自己能夠在這些孩子的人生轉折道路上起到推動和引領的作用。同時,他相信,這些孩子將來也會用他們的力量,去影響更多的人。
幾經拐彎,張鑫終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人生之途。他說,一路走來,他的父母都穩(wěn)穩(wěn)地站在他背后,給他支持而不反對,看他折騰而不阻止。他能有今天的成績,父母功不可沒。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