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健
摘 要:《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一部悲劇作品。作品講述了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勞狄斯謀害了前國王即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國王的遺孀即哈姆雷特母親喬特魯?shù)?,哈姆雷特王子為報家國雪恨殺死了克勞狄斯,最后與以克勞狄斯為首的敵對勢力同歸于盡的悲劇。哈姆雷特是《哈姆雷特》作品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哈姆雷特作為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對人類世界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本文作者從哈姆雷特所具有的理想抱負、機智勇敢、猶豫懦弱、謹慎多疑等性格特征進行剖析,說明哈姆雷特的復(fù)仇,不僅僅是殺死國王克勞狄斯的肉體,而是要消滅克勞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會。哈姆雷特的悲劇說明了他作為人文主義者思想局限性,在那樣的時代中,由于反動勢力過于強大,人文主義的思想是很難實現(xiàn)的。哈姆雷特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還處在幼稚的階段。
關(guān)鍵詞:哈姆雷特;人文主義;現(xiàn)代思考
《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在1599年至1602年間創(chuàng)作的一部悲劇作品。作品講述了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勞狄斯謀害了前國王即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國王的遺孀即哈姆雷特母親喬特魯?shù)拢防滋赝踝訛閳蠹覈┖逇⑺懒丝藙诘宜?,最后自己也與以克勞狄斯為首的敵對勢力同歸于盡的悲劇。哈姆雷特是《哈姆雷特》作品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一個典型的人文主義者,他有理想抱負、機智勇敢,向往純潔的愛情,但復(fù)雜的現(xiàn)實使他變得猶豫懦弱、謹慎多疑?!豆防滋亍房坍嬃艘粋€腐化、貪淫與丑惡的罪惡社會,呼喚著一個美好新時代的到來。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呢?筆者就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特征作如下現(xiàn)代思考。
一、有理想抱負的人文主義者
哈姆雷特是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者,他有遠大而崇高的理想,對人類世界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他思維敏捷,睿智,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認為人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yōu)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作為一個王子,他一直都受到人文主義的教育,抱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他想不負眾望,把國家建設(shè)成美麗幸福,正義公平,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有著美好幸福生活的人文主義國家,這也是所有進步人士所期待的代表。但經(jīng)歷了巨大的打擊后,他一時找不到重整乾坤的辦法。哈姆雷特王子發(fā)現(xiàn)叔父克勞迪斯和母親害死了自己的父親,兩個人早有奸情的時候,痛苦不堪,不知道是該繼續(xù)生存下去還是自殺,“生存還是毀滅”,“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葬禮中剩下的殘羹冷炙,正好宴請婚宴上的賓客”。這包含著他當時內(nèi)心的矛盾不安與痛苦難耐獨白困擾著他,他無法面對生活帶來的巨大痛苦,但是對死亡友非常的恐懼。該忍受命的安排,還是挺身反抗人世無邊的痛苦呢?在嚴峻的現(xiàn)實中,他義無反顧地擔負起了歷史重任:“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彼幌M济窳餮獱奚?,覺得自己作為王子,有責任也有義務(wù)保護臣民,把他們從苦難中拯救出來過上好日子。哈姆雷特的復(fù)仇,不僅要殺死國王克勞狄斯,更要消滅他所代表的黑暗勢力。這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混亂,新興資產(chǎn)階級和封建貴族進行權(quán)利的爭奪,也說明了哈姆雷特是一個有理想抱負人文主義者。
二、機智勇敢的人文主義青年
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勞迪斯,可謂是作惡多端,是罪惡社會的化身,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他謀害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國王的遺孀即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shù)?。哈姆雷特王子對此非常憤怒,因此,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為父王報仇雪恨。哈姆雷特的復(fù)仇,不僅僅是去殺死國王克勞狄斯的肉體,更要消滅新國王克勞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會。哈姆雷特機智、勇敢的性格,表現(xiàn)在如老國王的鬼魂出現(xiàn)時,哈姆雷特一點也不害怕,勇敢的與其進行對話;當其殺害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后被新國王派到英國,克勞迪斯企圖借英王之手殺害其時,他明知道克勞迪斯的陰謀,但他毫無懼色的答應(yīng)了;在被海盜俘虜面臨生命危險時,他也面不改色、鎮(zhèn)定自若;特別是在最后中毒快要身亡的那一刻,他也毫無畏懼,勇敢的將新國王給殺死,與以克勞狄斯為首的敵對勢力同歸于盡,完成了復(fù)仇的使命。
三、猶豫懦弱的思想情緒
哈姆萊特作為丹麥的一個人文主義王子,他心理充滿矛盾。一方面他從小到大一直接受了人文主義的教育,心中充滿了美好的理想和抱負,希望現(xiàn)實國家公平、正義、安全,人人幸福美好。而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他美好的理想。他要復(fù)仇,內(nèi)心又非常矛盾,因為他想的不光只是為父報仇,而是要扭轉(zhuǎn)整個乾坤。作為王子,在這樣重任面前,面對腐敗、墮落的黑暗勢力,再加上他單槍匹馬的處境,使他感到猶豫不決,因此最后只能選擇與敵對勢力同歸于盡。哈姆雷特面對父親被毒殺,母親被占有,王位被篡奪的家仇國恨,有強烈的復(fù)仇愿望。他要殺死仇人克勞迪斯本來是一件很簡單而且有足夠的能力完成的任務(wù),卻表現(xiàn)出憂郁、疑慮、懦弱的情緒。當他遇到克勞狄斯在為自己的罪孽祈禱時,本來這是個復(fù)仇的絕佳機會,他是這樣想的:“現(xiàn)在我正好動手,他正在禱告,我現(xiàn)在就干,他就一命歸天,我也就報仇了。這需要算一算,一個惡漢殺死了我的父親,我這個獨生子把這個惡漢卻送上了天堂。”于是他的的復(fù)仇變成了一場思想斗爭,錯失了殺死仇人克勞狄斯的絕佳機會。他被復(fù)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卻遲遲不行動。他陷在自己的思考中無法自拔,想復(fù)仇,要復(fù)仇,卻一再猶豫,這不得不歸于他的懦弱。哈姆萊特的悲劇說明了他作為人文主義者的思想局限性,在那樣的時代中,反動勢力過于強大,美和丑是顛倒的,人文主義的理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他的悲劇既有罪惡勢力過于強大的客觀原因,也有其內(nèi)在性格弱點的主觀原因。所以,哈姆萊特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哈姆雷特這一經(jīng)典形象,不僅在于塑造出了一個為父報仇的英雄式形象,更是刻畫出了他的英雄行為下的懦弱和優(yōu)柔寡斷,非常合理地把這兩種互相矛盾的性格集于哈姆雷特一身。
四、謹慎多疑的性格特征
哈姆雷特從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人文主義教育,生活經(jīng)歷使成為一個單純善良的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者。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憧憬這種生活。然而,重大的變故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會的現(xiàn)實和黑暗,他開始對親情和愛情產(chǎn)生了懷疑,變得彷徨和絕望,他開始變得偏激,離眾人越來越遠。母親的背叛令他痛苦,復(fù)仇的艱難令他焦慮。他雖然受到人民的愛戴,卻并不相信人民。他說:“時代變得越發(fā)不像樣子,—個農(nóng)民的腳趾竟然這么靠近一個朝臣的腳后跟,擦傷了后者的凍瘡?!笨梢娝纳鐣母锱c農(nóng)民所要求的變革相距甚遠。他的母親對父親的背叛,已經(jīng)不對她推心置腹了。未來的岳父作為國家大臣,從不考慮國家大事,卻做出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取悅新國王,還不惜出賣自己的女兒即自己的戀人奧菲利婭。老同學(xué)為了求得新國王的恩寵,背信棄義、甘當密探,甚至兇手。戀人奧菲利婭對她的父親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惟命是從,讓他心灰意冷。這一切,讓他陷入了精神危機,讓他誰都不信任,甚至連父親老國王的鬼魂,他都產(chǎn)生過懷疑,都要通過精心策劃的一場戲試探新國王來證實??梢姽防滋匾呀?jīng)非常謹慎多疑,多疑到疑神疑鬼的地步了。他想要通過自己的奮斗來改變命運,而不是依靠廣大群眾,從而導(dǎo)致了悲慘的結(jié)局。
五、報家仇國恨舍去崇高的愛情
當哈姆雷特還不知道父親死亡的真相,也還沒有制定復(fù)仇計劃時,他對美麗純潔的姑娘奧菲利婭,是多么的迷戀與愛慕。當?shù)弥赣H死亡的真相,決定要復(fù)仇了,就舍去了愛情。哈姆雷特裝瘋的第一個對象,就是奧菲利婭。當奧菲利婭發(fā)現(xiàn)哈姆雷特不正常時,第一時間告訴自己的父親,她說:“他用力的扭住了我的手腕,排我于一臂之距......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我的臉,好像想畫它一般......然后悲慘的深嘆了一口氣,就好像想在一口氣中嘆出他的胴體及生命一般......出門也不看路,因為他的眼睛一直不停地瞅著我呢?!睆倪@話中可以看出,他在對歐菲利亞的是飽含深情的。哈姆雷特的那一聲長嘆,也是他對和歐菲利亞之間的愛情的終結(jié)的遺憾和不舍。因為復(fù)仇,他不得不舍棄對心愛的奧菲利婭的愛情。在哈姆雷特離開奧菲利婭的時候,他的眼光卻一刻也沒有離開過她,想把她深深地記在腦海中。為了復(fù)仇重任,他無心沉溺于兒女情長了,他裝瘋,說看似糊涂的話。他數(shù)次斥責奧菲利亞:“進尼姑庵去吧”,他認為尼姑庵遠離塵世、遠離荒淫與罪惡,是這個世界最后一塊凈土。
六、結(jié)論
哈姆雷特作為一個人文主義者,在報家仇國恨道路上所遭遇到的一系列挫折,顯示了他所代表的人文主義與封建勢力的懸殊。他的悲劇說明了他作為人文主義者的思想局限性,在那樣的時代中,反動勢力過于強大,美和丑是顛倒的,人文主義的理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他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還處在幼稚的階段。
參考文獻:
[1]英國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哈姆雷特》(圖文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