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他以“說笑話能手”的身份登上美國文壇。
●被稱為“美國文學(xué)史上的林肯”。
●世界各地的學(xué)者、名流都爭相與他結(jié)交。
●有語言天賦,懂得英、法、德、俄、瑞典等好幾國的語言。
●為了還債而演講,竟然成為最受歡迎的演說家。
他就是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1835~1910)是美國的大作家、幽默大師,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演說家。他交友廣泛,詼諧幽默,大名鼎鼎。海倫·凱勒曾經(jīng)說:“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也會鐘愛他的?!?/p>
我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dá)的一個小鎮(zhèn),沒多久,全家就搬到了密西西比河上的小城漢尼拔。我的爸爸是個律師——不,不是你想的那種……
看到了吧,這就是爸爸每天的工作??窟@樣的工作賺回來的錢當(dāng)然只有一點點,我們家很窮,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兄弟姐妹住在一個簡陋的小茅屋里。下面這位是我的媽媽。
真遺憾,媽媽竟然這樣評價我。不過小時候,我的確是不喜歡上學(xué),總是逃課到河邊玩。在我眼里,密西西比河充滿著奇幻和神秘。
逃課時我常常做的事:
游泳——我喜歡水,不過有幾次差點兒淹死。
去河邊的神秘小島上探險——盡管已經(jīng)去過幾百次,熟悉得就像回到家一樣。
對著河水發(fā)呆——小孩子有時也有心事。
和伙伴們玩印第安人游戲和海盜游戲。
密西西比河邊的生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長大后我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的圣彼得堡,就是來自那時候的回憶。
我十二歲的時候,爸爸生病去世了,我只好去工作。
媽媽把我送到了一家印刷廠,她覺得學(xué)點兒印刷技術(shù)是件挺不錯的事。印刷廠的待遇是免費提供兩年的生活費和衣服,但一分錢薪水也沒有。
兩年后的一天下午,我在街上閑逛,無意中看到地上有一張紙。我撿起來一看,原來是從一本書上掉下來的一頁紙。紙上記錄著一個名叫約翰的人的一些事,這些事非常有趣,就連一向討厭上學(xué)、討厭念書的我都讀得入了迷。
對約翰的好奇心讓我坐立不安,于是,我找來約翰寫的書閱讀,對約翰的生平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十六年后,也就在我差不多六十歲的時候,我終于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事!
我對自己寫的這本書滿意極了,為了不讓大家以為它又是一部幽默作品,我甚至沒用“馬克·吐溫”的名字出版。它是我最偉大的作品,不過評論家們顯然不這么認(rèn)為……
不管他們怎么說,從撿到紙片到成為大作家,約翰老兄確實是我要感謝的人啊。
除了在印刷廠學(xué)徒,我還做過送報員和排字工人。后來,我離開漢尼拔,去紐約等地當(dāng)印刷工人。
二十二歲時,我乘船回密蘇里州看望媽媽。旅途中,領(lǐng)航員走過來……
就這樣,我一直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直到1861年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影響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我才停止這份工作。
這段生活是我的重要經(jīng)歷,以至于后來取筆名的時候,我用了“馬克·吐溫”,意思是“兩個標(biāo)記”,也就是水深2英尋(1英尋大約是1.8米),是我做領(lǐng)航員時的常用語。
上岸后,我到一家報社工作,開始旅行和寫作。這個時期的豐富生活使我積累了很多素材,《苦行記》《出國記》等作品就是這時候?qū)懙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