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古琴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樂器,欣賞古琴音樂的水平有了普遍性提高。
東漢時期有個蔡邕,他是歷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和文學(xué)家。在音樂方面,他很有成就,創(chuàng)作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寫過《琴操》一書。
蔡邕曾經(jīng)做過官,做官時因為人正直,辦事公正,遭到邪惡勢力的讒言誣害,被充軍流放。過了許久,他又被赦免。赦免之后,他帶著一家老小在外奔波,為的是躲避那班有權(quán)勢的惡人們的謀害,在外過著流亡的生活。
后來,他躲到自己的故鄉(xiāng)陳留去了。鄉(xiāng)親們聽說蔡邕回來了,都很高興,因為蔡邕為老百姓做過好事,威信一直很高。一到家鄉(xiāng),親朋好友一個個請蔡邕到家中去促膝敘談家常和國是。蔡邕被鄉(xiāng)親們的熱情所感動,久久積壓心頭的萬端愁緒好像慢慢解開了。
有一次,多年不見的朋友林仁聽說蔡邕回鄉(xiāng)了,特意準(zhǔn)備了一桌酒席,邀請蔡邕到家里去作客。老朋友盛情難卻,蔡邕只好應(yīng)約。他興致勃勃地往林仁家走去,走到大門外時,突然停止了腳步。原來屋里正在彈琴,琴聲引起了蔡邕的注意,他就站在門外傾聽。
開初,琴聲悠揚,優(yōu)美動人。不一會,琴聲變得沉重、渾濁,有一種緊迫感。蔡邕驀地聽到琴聲里隱隱地透露出一股“殺”氣。他本能地愕住了。十年來死去活來的亡命生涯,使他對任何一種細(xì)微不祥之兆,都有著特別的敏感。他突然警惕起來:林仁請我赴宴,為什么琴聲里隱藏著殺機?莫不是多年不見的朋友變了,心懷鬼胎,也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狼狽為奸?今日請我赴宴是假,伺機謀害是真……想著想著,他感到可怕。再一聽琴聲,呀!殺氣不但未減,還更加緊張了,正是生死存亡之際。莫非他們立即要下毒手了?想到這,蔡邕轉(zhuǎn)身就走。
正在這時,另一位應(yīng)邀赴宴的客人迎面走來。他看見蔡邕回身離去,神色異樣,不知出了什么事,連忙攔住蔡邕問道:“蔡兄到哪里去?怎么到了門口不進(jìn)去呢?”蔡邕好像什么也沒有聽見,仍然慌忙地、急匆匆地往家走去。
林仁得知蔡邕到了門口,未進(jìn)大門就轉(zhuǎn)身回去了,感到莫名其妙。今日是專程款待老朋友蔡邕的,他為什么不領(lǐng)情呢?林仁認(rèn)為可能是自己沒有好好接待客人,有失禮的舉動,傷了老朋友的自尊心,老朋友受到怠慢,才生氣離去。
林仁心里非常不安,連忙親自趕到蔡邕住的地方,再一次請他赴宴,并且再三向他道歉,說是忙于屋內(nèi)張羅,有失遠(yuǎn)迎,請老朋友不要介意,今日看在老朋友面子上,一定要到家里去坐坐,家里還有其他客人正在等候。好說歹說,總算又把蔡邕請到了宴席上。
客人們熱情洋溢地頻頻舉杯祝福,個個開懷暢飲,唯有坐在首席的蔡邕好像驚弓之鳥,心魂未定,左顧右盼,掩蓋不住內(nèi)心的恐慌。真是一人向隅,舉桌不安。林仁再也忍耐不住心里要說的話了。他非常坦率地對蔡邕說:“蔡兄,我們是多年的知己,雖然許久不見,情誼卻仍然如同當(dāng)初,親似手足。不知道今日你心里有什么不快的事情,能不能對小弟講講,也好分擔(dān)憂愁。如果是小弟家中有失禮怠慢的地方,只管講出來,千萬不必介意。”
客人們也幫著為主人說話,爭先恐后、開誠布公地請蔡邕不要計較主人的過失,也許有什么誤會,有什么難言的心事,為什么不可以跟故鄉(xiāng)的親朋好友傾訴呢?
聽了主人和客人們的一席肺腑之言,蔡邕慢慢地覺察到剛才也許是自己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老朋友這里并沒有什么異常的情況,不會危及他的安全,主人態(tài)度很誠懇,客人更是有話直說,沒有把自己當(dāng)作外人。
蔡邕這時才放心地舉起酒杯,把久久不敢進(jìn)口的酒喝了下去,并直截了當(dāng)?shù)匕阎霸陂T口聽到琴聲里帶有“殺氣”而產(chǎn)生的疑慮講了出來。
蔡邕的話一說完,整個宴廳里響起了一陣善意的大笑,主人十分坦然,毋庸置辯,哪里會有殺人之意呢?客人更了解主人,這完全是一種誤會。從這個誤會里,主人更加了解蔡邕了,久別的老朋友蔡邕是經(jīng)受了種種折磨,身心受到了傷害,才這樣如驚弓之鳥。
可是,最后解開疑團(tuán)的還是那位剛才彈琴的客人。他聽了蔡邕的話,會心地笑了,認(rèn)為這不能錯怪蔡邕多心,而要怪他彈琴沒有彈好曲子。原來,蔡邕在門口時,他正在彈琴。彈著彈著,忽然看到窗外一棵樹上,有一只螳螂,張牙舞爪地正向一只蟬爬去。螳螂就要撲過去了,千鈞一發(fā)之際,彈琴的人發(fā)現(xiàn)那只蟬要飛走了,他擔(dān)心螳螂撲不住蟬,手上情不自禁地為螳螂助威。大概就在這時,琴聲里充滿了“殺氣”,正好被蔡邕聽出了這琴聲中隱藏的殺機。
聽了彈琴的客人解釋,一場誤會最終解除。大家喜形于色,興致越來越高。
蔡邕一邊微笑,一邊向林仁賠禮道歉,認(rèn)為失禮的不是主人,而是自己。誤會解除后,宴會上氣氛熱鬧非凡,一下子到了高潮,大家都爭著向蔡邕敬酒。滿座高朋,開懷暢談,盡情痛飲。
這場誤會過去,平靜之后,大家對蔡邕聽琴的本領(lǐng),欣賞琴樂的能力,一個個驚嘆不已,佩服之至。
有欣賞能力的聽琴者,可以理解琴聲的內(nèi)在含義和弦外之音,這種欣賞能力也是不容易達(dá)到的。要有這種欣賞能力,還要懂得古琴的音律。蔡邕便是這樣一位精通音律的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