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要祛除黨員干部隊伍中的腐敗問題,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系列措施,讓黨員干部拒絕誘惑,守住底線。所謂不想腐,旨在厚植“慧心”和“仁心”,讓黨員干部能解構(gòu)誘惑和抵制誘惑;所謂不能腐,旨在心存“怵心”和懷有“戒心”,讓黨員干部能戒懼誘惑和遠離誘惑。所謂不敢腐,旨在扎牢“放心”的籠子,讓黨員干部能隔離誘惑。
【關鍵詞】反腐倡廉 抵制誘惑 “五心”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是三個階段的劃分,也不是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割裂”。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反腐倡廉的科學方法,在于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發(fā)揮其“合力”。
腐敗的機理在于權(quán)力會帶來誘惑,而誘惑讓一些黨員干部無法自持。因此,從黨員干部“免于誘惑”出發(fā),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要用好“五心”。其中,通過厚植“慧心”和“仁心”,能讓黨員干部解構(gòu)誘惑和抵制誘惑,做到不想腐;通過心存“怵心”和懷有“戒心”,能讓黨員干部戒懼誘惑和警惕誘惑,做到不敢腐;而通過制度直接管控黨員干部的行為,做到不能腐,能使反腐成效更“放心”?!拔逍摹本阒仓畷r,就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之際。
所謂“審丑”的眼睛,就是讓黨員干部具備“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哲學智慧,以發(fā)現(xiàn)藏匿在誘惑背后的丑陋本質(zhì)。關于“審丑”的眼睛,可以追溯到莊子“道在屎溺”的論述。在莊子看來,只有讓人們擁有“審丑”眼睛,才能發(fā)現(xiàn)各種誘惑背后的“屎溺”本質(zhì),進而擺脫誘惑。禪宗大師青原行思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提示人們要用“審丑”慧眼把誘惑解構(gòu)掉,以抵達“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木辰?。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黨員干部“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舒服嗎”,這里把“美酒”的誘惑與“醉醺醺”不務正業(yè)的丑陋本質(zhì)相聯(lián)系,也可理解為對“審丑”智慧的運用。誘惑能讓黨員干部中毒,而“審丑”的眼睛是不可替代的解藥,它通過發(fā)現(xiàn)誘惑背后的丑陋真相,讓誘惑露出原形、不攻自破。
然而,一些黨員干部缺乏“慧心”,沒有“審丑”的眼睛,尚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本能階段。結(jié)果,他們一窺見誘惑、一看到利益就心里癢癢,甚至想入非非、不能自拔,就像饞貓見到鮮魚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他們擁有一定的道德情懷,但由于內(nèi)心深處對誘惑充滿渴望,仍然有可能走向腐敗。相反,如果黨員干部具備“審丑”的眼睛,能夠把誘惑從孟子說的“魚”解構(gòu)成“革囊包裹的利刺”,那么,在貪腐的誘惑挑戰(zhàn)道德的關頭,道德便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所謂“審美”眼睛,指黨員干部在擁有“審丑”眼睛的基礎上,通過解構(gòu)誘惑的吸引力,繼而用吾心光明的“仁心”,發(fā)現(xiàn)真正有價值的道德信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德之不厚,行之不遠”,意思是說,如果黨員干部缺乏道德情操,不能筑牢信仰之基,那么在外在誘惑的圍獵下,很容易翻身落馬。反之,若黨員干部扎實樹立了道德信仰,面對誘惑來襲,就可做到邪不壓正。就此,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diào),“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用堅定理想信念煉就了‘金剛不壞之身,干部才能……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
在建設廉潔政府時,把前述“審丑”的眼睛置于“審美”的眼睛之前,十分重要。首先,就功效而言,“審丑”的眼睛強調(diào)用“慧心”解構(gòu)誘惑,即“根本不受誘惑”;“審美”眼睛強調(diào)用“仁心”抑制誘惑,即“戰(zhàn)勝誘惑”。顯然,“根本不受誘惑”遠比“戰(zhàn)勝誘惑”更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道德定力。其次,若缺乏“審丑”的眼睛,面對誘惑帶來的層層油垢,即人們常說的“豬油蒙了心”,人們可能無法睜開“審美”眼睛。這就是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而“審丑”的眼睛好比洗滌劑,能把層層油垢清洗干凈,讓“審美”的眼睛恢復清澈。再次,若缺乏“審丑”的眼睛,即便人們勉強睜開“審美”眼睛,擁有了道德信仰,道德信仰亦脆弱如沙灘城堡,一旦誘惑浪花滾滾而來,沙灘城堡就會瞬間化為烏有。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diào)黨員干部要學會“算賬”,要曉得腐敗是天下最不劃算的事,是天下最大的陷阱。他說:“一旦犯事,什么都沒了,傾家蕩產(chǎn),甚至家破人亡。那些大貪巨貪,最后不就當了一個財物保管員嗎?就是過了個手,最后還要還財于民、還財于公。不要做這些事情。”“當個貪官,整天提心吊膽,幸福感也確實不高,而且很容易得心臟病,睡覺不踏實?。 憋@然,若黨員干部學會“算賬”,并由此擁有“怵惕之心”,能夠發(fā)現(xiàn)天上掉餡餅之際,就是地上有陷阱之時,那么他們一看到誘惑,就能產(chǎn)生一種條件反射般的恐懼。如此,他們就能遠離誘惑、戒懼誘惑,而不是飛蛾撲火般地撲向誘惑。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告誡,“誘惑太多了,處處是陷阱??!所有自己認為是當官能享受的、產(chǎn)生快感的事情,背后都可能隱藏著罪惡,都可能是陷阱……一旦突然憑空來了一個好處,一定要警惕??吹竭@些東西自己就要戒懼、退避三舍”。
在實踐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少數(shù)黨員干部對自己的道德能力過于自負。它有兩個表現(xiàn):首先,他們認為自己對世上任何誘惑都有先天免疫力,能夠“與誘惑曖昧共舞”。殊不知,舞著舞著,免疫力就不見了,內(nèi)心方寸也亂了。其次,他們認為自己能把控自己,既能享受誘惑在量變階段帶來的“微腐敗”,又能在量變和質(zhì)變的分界線前,做到全身而退。殊不知,“溫水煮青蛙”的原理告訴人們,很多時候,量變和質(zhì)變的分界線并不分明。每只青蛙都既想享受溫水,又想適時逃走,結(jié)果都被燙死。就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誘惑纏繞著黨員、干部,‘溫水煮青蛙現(xiàn)象就會產(chǎn)生,一些人不知不覺就被人家請君入甕了?!?/p>
針對上述現(xiàn)象,要從兩個方面提升黨員干部的“戒心”。首先,權(quán)力帶來的誘惑,擁有強大的腐蝕性,任何人都不具備先天免疫力。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沒有監(jiān)督的權(quán)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因此,黨員干部要對自己的道德能力保持謙卑,對所有誘惑懷有“戒心”和警惕,不給誘惑“投懷送抱”的機會。其次,誘惑對黨員干部的腐蝕,從來都是悄無聲息地完成質(zhì)變。因此,黨員干部要對一切量變階段的誘惑保持“戒心”和警惕,始終做到慎獨、慎初、慎微。
前述四種措施,無論提升“慧心”“仁心”,還是心存“怵心”、懷有“戒心”,都是關注人的行為動機或曰“人心”。但行為科學指出,“人心”瞬息萬變。好不容易調(diào)適好的“廉心”,極有可能因誘惑在“上一秒發(fā)生”,導致變化在“下一秒發(fā)生”。因此,把反腐倡廉的重任寄托在行為動機或曰“人心”上,有很大的風險。
要化解風險,需做到“放心”。“放心”究竟是什么?就是通過扎緊制度籠子,直接管控黨員干部的行為,是反腐倡廉最管用、最可靠、最令人“放心”的措施。何以如此?制度籠子猶如汽車的離合器和剎車系統(tǒng)。一方面,離合器能把黨員干部的“心”架空,此時,外界誘惑再大,都會被隔離,只能毫無意義地飛速“空轉(zhuǎn)”。另一方面,剎車系統(tǒng)能把黨員干部的行為能力死死抱住,如是,即便他們?nèi)狈墣合蛏频男袨閯訖C,也動彈不得,無法實施腐敗行為。
(作者為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法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
【注: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近平總書記‘扎緊制度籠子思想方法論研究”(項目編號:18BKS109)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
②《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年。
③《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