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冬孌
楊繼盛何許人也?恐怕很多人說不出來。李大釗有一副流傳很廣的名聯(lián)“鐵肩擔(dān)道義,妙手著文章”,就是從楊繼盛的對聯(lián)“鐵肩擔(dān)道義,辣手著文章”改編而來。
楊繼盛系明嘉靖二十六年進(jìn)士,官至南京兵部員外郎等,后因上疏彈劾權(quán)相嚴(yán)嵩“十大罪”“五奸”而獲罪。臨刑時,楊繼盛賦詩一首:“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天下人聞之相與涕泣傳頌,流傳至今。
如果你對楊繼盛的事跡感興趣,從鄭建黨所寫的歷史小說《鐵肩錚骨楊繼盛》中,就可以很好地了解這位明朝諍臣坎坷跌宕的人生軌跡了。
小說不但善用曲筆,巧妙設(shè)伏,還把富有傳奇色彩的夢境鑲嵌其中牢牢抓住讀者的心。主人公楊繼盛慷慨赴死、大義凜然的悲壯與從容被描繪得酣暢淋漓,奪人心魄,巧妙引出了楊繼盛乘夢而來降雨解旱的傳奇故事。久旱無雨的伏天,其父楊富酒醉坐在椅子上睡著后,夢見一個朝廷命官款款走向他,還喊他爹,勸他稍安勿躁。他在夢中看得清楚,此人不但長得風(fēng)流倜儻、氣宇軒昂,還能化龍騰空、呼風(fēng)喚雨。夢醒后,他不顧人們異樣的目光,沿街敲鑼吶喊,提醒人們趕緊回家接雨。在電閃雷鳴瓢潑大雨中,一進(jìn)院門,楊富就聽到兒子降生后響亮的哭聲,讓他覺得這場救命的大雨是兒子帶來的。
這種富有傳奇色彩的夢境始終貫穿全書。楊繼盛在留都南京做官時,出于對音樂的熱愛,拜韓邦奇為師后,為自制十二律管連續(xù)幾天冥思苦想,也做過一個神奇的夢。他夢見了舜帝給自己講解十二律,在半夢半醒間屢次改進(jìn)自制的律管,并讓師妹雪青反復(fù)吹奏終獲成功。
第三次描寫夢境,則是行刑后的彌留之際,楊繼盛仿佛又看到穿淡粉色衣裙的雪青姑娘在撫琴。楊繼盛乘夢而來,就義后循夢而去,壯烈從容。
作者把容城大地的風(fēng)土民情,巧妙自然地融進(jìn)對紛繁場景、成長事件的描敘中,讀來親切自然。村婦手里納著鞋底,繡著五毒紅肚兜兒,孩子晌午出去玩兒遇到放花的……這些場景如清澈的小溪流涓涓淌進(jìn)讀者的心里。
洋洋灑灑二十七萬字,作者精于鋪墊,雙線交織,將楊繼盛傳奇壯烈的一生,生動傳神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除了高潮疊起的情節(jié),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各個豐富立體,規(guī)避了簡單化、標(biāo)簽化、臉譜化的形象,人性的堅強與脆弱、簡單與復(fù)雜、善良與丑惡、不變與嬗變,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珊抻挚蓱z的小妾陳可,乞求楊繼盛讓她留下來;可惡又可憐的嚴(yán)嵩,只為求得幼小丟失的女兒雪青的原諒;可愛又可憐的雪青姑娘,為楊繼盛擋住兩支毒箭,卻始終沒有得到楊繼盛全身心的愛……
作者以富于情感和人文關(guān)懷的文筆,譜寫了一曲正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