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必然在乎人生價值的實現,評價是指人們對于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所做出的價值判斷,是了解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的主要依據。作為一名教師,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缺點,并且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表現給予及時而有效的評價,這是推動學生成長的重要助力。因此,每位教師都應重視教育評價,將先進而科學的評價理念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從而利用積極評價促成孩子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以獲得包括成績和綜合素質在內的全面提升和長遠的發(fā)展。
一、評價在學校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評價是針對某種具體的行為或活動的結果而做出的價值判斷,這種判斷有強大的行為塑造功能。具體來說,包括區(qū)分功能、比較功能、引導功能、強化功能、激勵功能、反饋功能、形成功能和選拔功能等。
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受到各方各面的影響,主要包括學校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同伴互助和自我評價。越是學生心目中重要的人,其評價對于學生的影響就越大。眾所周知,學生具有向師性,學校的每位教師、教導主任和校長對學生的成長都至關重要,但任課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地位是不可撼動的。作為小學班主任,瑣屑而常規(guī)的班級管理就是對學生進行教育評價的重要時機,但就是因為尋常而普通,所以經常被忽略。
應試教育的分數要求令每一位班主任醍醐灌頂不敢懈怠,大家時刻不放松對學生成績的要求,漸漸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忽略了他們不同的發(fā)展需求,只是簡單粗暴地用越來越少的耐心和信任、越來越多的啰唆和急躁來應對。這種情緒甚至形成了一種職業(yè)病,波及自己的家人。權威式的班級管理必然導致低效率的工作,素質教育更加難以實現。因此,改變教師評價方式迫在眉睫。
二、正確評價學生的原則與方法
(一)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堅持發(fā)展性評價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要用發(fā)展的觀點認識學生。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這種規(guī)律決定了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因此應當及時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及時評價,以便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學生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學生的發(fā)展是全面的發(fā)展。學生是獨特的人,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一方面,學生之間有個性差異,另一方面,不同學生之前即使出現同一行為,動機和目的也可能不同。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更多的工作重心應該放在引導和幫助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也是權責主體,因此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評價能力。由于年紀較小,小學生思維具有局限性,更需要教師及時和耐心的引導。中低年級小學生依賴從他人處獲取有效建議和意見,并期盼教師給予他們信任與肯定。高年級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自我認知,因此更需要方法和目標的指導。
(二)堅持賞識教育,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
依據賞識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師的評價應當以正面、積極的褒揚式評價為主,表揚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必要時進行批評,要特別注意教育藝術和教育機制。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為原則,不辱罵、不體罰不變相體罰學生,過度的批評會使學生產生深刻的挫折感,小學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這種挫敗感容易導致他們一蹶不振。所以,應堅持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評價原則。
教師的表揚大概可分為兩類,一是語言表揚,二是物質獎勵。無論何種評價都是以客觀實際為基礎的,以公平公正為基本原則??陬^表揚時還可以加上各種體態(tài)語言,比如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甚至是一個點頭,都能達到鼓勵和肯定的效果。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口頭語言和姿態(tài)語言的運用,發(fā)揚師愛,肯定孩子的點滴的進步和收獲。對于一個孩子的鼓勵,肯定的是一種行為,這種蝴蝶效應如果波及他人,對于其余孩子也會產生深刻影響。批評時也要講求方式方法。批評是一種否定性的評價方式,其目的是終止學生的不良行為。要學會辯證地看待學生的優(yōu)缺點。對于問題行為要有寬容態(tài)度。對于原則問題,應及時與父母溝通,做好直接、果斷的指導。要爭取家長的支持,通過家校聯合提升教育的效果與效率。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不要讓一時的瑕疵掩蓋了孩子身上的光芒,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往往能收獲更好的效果。用寬容與大度,不斷疏導學生完善自己,增強自信心,逐步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和良好的自我完善體系。
(三)依據學科的不同,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
不同學科的教學目標不同,教學任務也不同,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不同,教師應當依據教學實際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一刀切,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從學科實際和孩子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要想教育學生,教師必須獻出真心和愛,依據教育時機采用不同方式和方法,通過不斷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溝通技能,增強自我調控和反思能力。
隨著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和完善,教育理念和認知水平的改進,教師的職業(yè)定位和職業(yè)人格逐漸完善。知識的獲取方式有許多,但學生的成長是日復一日悉心照料的結果。教師應當用愛啟迪學生,用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促進好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能力一旦具備,在以后的人生中必然產生潤物細無聲的巨大作用。在無憂無慮的童年時期,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應該明確而具體,致力于綜合素質的提升,杜絕簡單粗暴的唯分數論,避免遏制學生天性的發(fā)展。失去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和努力向上的動機,這才是最可怕的。
三、結語
在各種各樣的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但凡教師與學生接觸,都會成為教師教育學生的契機,成為教師施展教育的場合。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不斷成長中的孩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他們都是等待雕刻的璞玉,教師必須堅持科學而客觀的評價。教師評價終其一生對學生有不可預估的深刻影響,因此必須堅持長善救失和因材施教,這樣一來,實現教育目標就指日可待,或許還會收獲意外的驚喜。教育理想與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教師要用最虔誠的初心一路堅持,收獲這一路點滴的成果與幸福。
(徐州市云興小學城東分校)
作者介紹:邢思(1990-),女,江蘇徐州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