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
《錯失之愛》的作者茲旦內(nèi)克·斯維拉克,對大部分中國讀者尚屬陌生。這位留著絡腮胡子的老人,72歲才當作家,但在此之前,他已是蜚聲世界的大編劇和名演員,也是奧斯卡盛宴上的??汀?/p>
斯維拉克擔當編劇的電影《我的甜蜜家園》(1985)、《青青校樹》(1991),都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96年,由他兒子揚·斯維拉克執(zhí)導,他編劇并主演的《給我一個爸》,榮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2007年,父子檔聯(lián)手打造的《布拉格練習曲》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并摘取了捷克電影最高獎項“金獅獎”的最佳編劇獎。
斯維拉克在“致中國讀者”中坦言:當作家是高中時代就有的夢想。命運讓他成了電影編劇和演員,直到暮年,他才回歸到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來。他形象又詩意地,將自己的寫作過程比喻成“就如同在路上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枚櫻桃核或李子核,我要把它們還原成果,探尋之前發(fā)生和之后可能發(fā)生的故事,填充其果肉和果汁”。
這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者,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也扮演過形形色色的人。正因如此,他筆下的一個個人物,都洋溢著天真與俏皮,善良和可愛。他們是不會撒謊的智障少年,多次想殺死挑刺丈夫的八十歲老太太,言談優(yōu)雅卻因找不到廁所終于爆粗口的出租車司機,和女陪護陷入禁忌之戀的孤獨鋼琴師……
這些外表不那么精致,甚至過得不那么體面的蕓蕓眾生,才是擁有最真實悲歡離合的群體。不同性別、年齡、身份的人物,他們的靈魂在斯維拉克筆下都如一顆剛摘下的櫻桃,飽滿而豐盈。他們的一舉一動,洋溢著對愛情、對自我的永不停息的追求。
2011年,《錯失之愛》(原版書名《新短篇故事集》)在捷克出版,風靡全國,并于2012年拿下捷克重量級獎項鎂文學“讀者獎”。
《錯失之愛》收錄有九篇短篇小說,其中同名小說《錯失之愛》,講的是一個男人的電車情緣。三十五歲的廣告文案創(chuàng)意師托馬斯每天坐9路有軌電車上班,是個渴望真愛的單身漢。一次,兩輛電車相向而馳,托馬斯對對面電車里的姑娘一見鐘情,下車追趕卻不見佳人蹤影,從此魂不守舍。次年春天,托馬斯在對面駛來的電車上又見到了那個姑娘。他欣喜若狂地追上了姑娘,兩人開始交往,如膠似漆。不料聚會上女友酒醉,向托馬斯吐露真相。原來,她并非他見到的那個女孩。她見到帥氣的托馬斯朝她傻笑,立即被他吸引了,將錯就錯冒充了他的心上人。托馬斯如遭霹靂,和女友分了手,繼續(xù)日復一日去尋找心中的電車姑娘。
在斯維拉克的層層鋪陳下,讀者為托馬斯的選擇唏噓不已,也為“面色蒼白”的他“坐在順電車行駛方向的左側(cè),兩眼始終盯著窗外,有時會用衣袖擦凈窗玻璃”而會心一笑。托馬斯最終遵從了內(nèi)心,他那些日復一日的尋找和單相思,甚至幻想和練習過多次的約會情景,都是為真正的摯愛所出發(fā)、所準備。身邊的女友千好萬好,畢竟是意難平。因此這篇小說的題目亦可以譯作《錯失摯愛》。
每一個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獨家的寫作技藝,斯維拉克以72歲的高齡步入文壇,以一個資深影人的身份、“新銳作家”的面孔,用他善于觀察的目光,從普通人的際遇里剝離出啟示性的故事,給讀者帶來了一次櫻桃核還原成果的美妙之旅,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品嘗”他的其他“櫻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