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平 王紅
【摘要】 目的:研究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對囊性腦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囊性腦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參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分析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進行顯微手術治療,分析組進行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結果:分析組患者腦腫瘤全切除率、大部分切除率優(yōu)于對照組,復發(fā)率、死亡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的治療形式對于囊性腦腫瘤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效果,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快速痊愈,同時能夠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確保腫瘤組織的全面清除,有利于患者預后效果的提升,進而提升臨床有效率。
【關鍵詞】 神經內鏡; 顯微手術; 囊性腦腫瘤;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1.0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1-0-02
囊性腦腫瘤在臨床中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影響,需要進行及時的救治。為此,本文主要針對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96例囊性腦腫瘤患者,分析臨床上采用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的臨床效果影響,最終治療效果確切,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
囊性腦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符合囊性腦腫瘤病癥的診斷標準,本人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精神病患者;(2)腦部存在惡性腫瘤患者;(3)難以承受手術麻醉患者。參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分析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分析組:男21例,女27例;年齡11~70歲,平均(39.35±7.56)歲;病程1~8年,平均(4.23±0.47)年,其中包括囊性腦膠質瘤21例,囊性腦膜瘤17例,囊性室管膜瘤7例,血管網(wǎng)織細胞瘤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12~69歲,平均(41.04±7.23)歲;病程2~9年,平均(4.65±0.52)年,其中包括囊性腦膠質瘤23例,
囊性腦膜瘤15例,囊性室管膜瘤6例,血管網(wǎng)織細胞瘤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
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顯微手術治療,首先需要進行手術器械的準備工作,將手術所需的顯微鏡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進行顯微鏡距離的調整,并將復視撤銷;其次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確定囊性腫瘤的具體位置之后,進行手術切除[1-3]。具體做法如下:確定出患者腦腫瘤部位中的淺皮層位置,并將其切開,同時能夠利用撐開器使其充分的打開,對患者顱骨部位進行鉆孔,并將孔擴大逐漸形成骨窗[4]。在硬膜位置處進行十字形狀的切口,并將顯微鏡放在其中,在顯微鏡的幫助之下,將患者腦部中的囊液組織充分吸干,將腫瘤包膜及腫瘤結節(jié)充分的分離,利用電凝進行,使得腫瘤得以有效的切除,最后進行常規(guī)性的包結工作[5]。
分析組進行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形式,顯微鏡治療的具體方法與對照組相一致,在顯微鏡的直視作用之下將患者腦部囊液充分吸干,并在患者的硬膜位置上進行安置神經內鏡,對患者腫瘤組織及腫瘤周圍組織進行觀察,在顯微鏡的直視作用下,將腫瘤包膜及腫瘤結節(jié)部位使用電凝分開,確保二者之間有一定的空間,使顯微內鏡能夠再次進入其中,進行盲區(qū)部位的監(jiān)測,在充分觀察之后,進行腫瘤組織的切除[6]。將神經內鏡再次置入其中,對顯微鏡檢查中存在死角的位置,在充分觀察之后,發(fā)現(xiàn)殘留組織需要對其進行分塊,并一一切除,直至將腫瘤全部切除[6]。需要注意的是,在切除過程中需要避免對神經組織及血管造成損傷,完成腫瘤切除的各項工作后,利用生理鹽水進行洗瘤床的沖洗,保證腫瘤組織全部清除徹底,最后對患者的硬腦膜及頭皮組織進行縫合[7]。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腦腫瘤切除情況,包括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預后效果,包括復發(fā)率及死亡率;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病情況進行統(tǒng)計,包括面神經功能損傷、三叉神經損傷、肢體癱瘓及外展神經損傷。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年齡、病程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腦瘤切除效果、術后預后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腦腫瘤切除情況比較
分析組患者腦腫瘤全切除率為81.25%,大部分切除率為18.75%,對照組患者腦腫瘤全切除率為60.42%,大部分切除率為39.58%,分析組全切除率高于對照組,大部分切除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預后情況比較
分析組患者復發(fā)率為4.17%,死亡率為0;對照組患者復發(fā)率為18.75%,死亡率為8.33%,分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分析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3%,對照組患者為27.08%,分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顱內囊性腦腫瘤作為臨床中一種常見性疾病,縱觀目前醫(yī)學研究成果,對于此種病癥的發(fā)病機理研究尚處于探究階段,這也在無形當中為治療活動的開展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8]。顱內囊性腦腫瘤病癥的外在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患者腫瘤退行性改變及腫瘤囊性形成,臨床研究表明,囊性腦腫瘤的形成原因是囊變性融合,瘤細胞分泌性質出現(xiàn)改變,或者是受到腫瘤細胞自身分泌的實際影響[9]。在臨床治療中,針對囊性腦腫瘤病癥,主要是采取手術治療的形式,在確保患者腦組織各項功能正常的基礎之上盡最大可能對腫瘤部位進行全面切除,從而達到治療的真正目的。顯微鏡手術在囊性腦腫瘤病癥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有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手術弊端,由于受到手術視野的限制,不利于腫瘤的充分清除,甚至在術后還有部分腫瘤的殘存,對于患者預后效果的提升幫助意義不大,此外,由于腫瘤組織的殘留,在患者腦部的存在極易引發(fā)出一系列的并發(fā)癥[10]。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中的一種常用器械,神經內鏡具有較多的優(yōu)點,不僅手術創(chuàng)傷面較小,同時操作簡單,能夠彌補顯微鏡手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將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對囊性腦腫瘤患者進行治療,能夠達到治療效果的最大化,神經內鏡能夠在患者腦硬膜中全方位的觀察腦瘤以及周圍組織,確定腫瘤的具體位置,并對腫瘤進行全面的切除,避免出現(xiàn)視覺盲區(qū),從而造成腫瘤組織的殘留[11]。在完成腫瘤切除的各項工作之后,使用神經內鏡對顱腦內殘留物質進行再次的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殘留物質需要及時加以清除,防止患者術后病情的復發(fā)或出現(xiàn)一系列的并發(fā)癥[12]。
石海平等[13]學者的研究認為,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二者能夠達到優(yōu)勢互補,與本研究結論相符。本研究結果顯示,分析組患者腦腫瘤全切除率為81.25%,大部分切除率為18.75%,復發(fā)率為4.17%,死亡率為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3%;對照組分別為60.42%、39.58%、18.75%、8.33%、27.08%;分析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的治療形式對于囊性腦腫瘤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效果,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快速痊愈,同時能夠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確保腫瘤組織的全面清除,有利于患者預后效果的提升,進而提升臨床有效率。
綜上所述,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的效果顯著,同時極具安全性,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及疾病復發(fā)率發(fā)生的風險,降低患者的術后死亡率,確保腫瘤組織清除徹底,進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具有廣泛的臨床推廣應用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亮,鄭貴超.囊性腦腫瘤應用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2):66-68.
[2]劉振軍.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的臨床效果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11):1991-1992.
[3]張明,任建偉,王宇.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9):37-38.
[4]練伙林.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29(1):47-48.
[5]彭遠林.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yī)療裝備,2017,30(16):12-13.
[6]王宇峰.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OL].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33):50-51.
[7]王彪.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1):57-58.
[8]王洪武.神經內鏡輔助顯微手術治療囊性腦腫瘤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6,29(5):370.
[9]吳先良,黃俏,姜洪,等.顯微手術聯(lián)合神經內鏡治療囊性腦腫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7,16(2):137-140.
[10]何潤之,王振海,孔世奇,等.神經內鏡輔助經蝶顯微手術對分泌生長激素的腦垂體腺瘤患者生長激素及預后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17,30(5):101-105.
[11]嚴正村,張恒柱,王曉東,等.神經內鏡輔助顯微鎖孔手術的臨床應用[J].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2015,20(1):72-74.
[12]岑茂良,寧立金,楊永海,等.16例囊性腦腫瘤的臨床診斷及顯微手術治療的效果評價[J].吉林醫(yī)學,2014,35(6):1228-1228.
[13]石海平,段佳,何澤元,等.神經內鏡輔以顯微手術治療顱內囊性腫瘤的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14(11):1346-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