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分析免耕撒播機開溝和傳統(tǒng)打凼點播,開溝條播種植油菜以及精量直播技術的優(yōu)缺點,總結精量直播栽培技術要點,包括播前準備、品種選擇、播種和田間管理等。
關鍵詞 油菜;精量直播;栽培技術;機械化
1 推廣油菜精量直播、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意義
1.1 省工、節(jié)本、增效
油菜機械化精煉直播一次性完成精量播種、施肥、開溝、旋耕、滅茬、覆土等多項作業(yè),機械收獲一次完成收割、脫粒、秸稈還田3個工序,減少傳統(tǒng)種植方式多道工序。根據近年來情況測算,僅播種和收割機械化、種植、收割就比傳統(tǒng)種植方式省7個以上,產量與傳統(tǒng)種植持平,不僅省工,省種,還省肥,作業(yè)質量好,生產效率高,減輕勞動力強度,緩解農事矛盾,有利于實現(xiàn)油菜生產的節(jié)本增效和穩(wěn)產高產。
1.2 秸稈還田,保護環(huán)境
油菜機械收割莖稈打碎后直接還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能顯著培肥地力,并且減少因秸稈焚燒引起的環(huán)境污染。
1.3 減輕病害
直播油菜開花集中于主軸及一次分枝,花花期相對集中,比移栽油菜縮短花期7-10天,減少花期感染菌核病的概率,有效減輕危害。
2 精量直播、機械化生產對配套農藝的要求
2.1 選擇品種
精量直播、機械化生產要求應具備:株型矮、結莢集中、莖稈纖細、群體優(yōu)勢強、耐肥抗倒、成熟度高且一致、果角不易炸裂等特性。
2.2 合理密植
直播油菜營養(yǎng)生長期比移栽油菜縮短20-30天,單株產量低,主要以一次分枝和主桿為主,必須高密度種植,以群體獲得產量。
2.3 要一播全苗
免耕直播油菜要求出苗整齊,土壤墑情好,施肥施用得當,科學除草,培養(yǎng)壯苗。
3 播前準備
3.1 田塊選擇
油菜是冬季作物,既需水有怕水,要求選擇地勢較高,地下水位較低,排水通暢,土壤透水通氣性好的田塊,另外,位提高作業(yè)效率,最好選擇單塊田塊1畝以上的田塊,便于機械作業(yè)。
3.2 排水降漬
單季稻田太濕,含水量太大,不僅影響精量直播機的正常作業(yè),降低效率,影響播種質量,還容易產生田間漬害,影響出苗,因此,單季稻收割前7-10天開始對稻田進行適度曬田,排水降漬。
3.3 控制留茬高度
為降低油菜直播時的滅茬難度,中稻收割時,盡量矮化稻茬高度,一般控制在30cm以下。
3.4 除老草,適時造墑
水稻收割后,用41%的草甘膦水劑撲殺免耕稻田的老草。保持田塊土壤濕度,確保一播全苗,水分過大時,及時開溝晾曬1-2天。
3.5 品種選擇
目前的油菜普遍不耐裂角,角果成熟后略經震動,就自動開裂,菜粉散落,增加割臺損失率,另外多數(shù)品種株型松散,成熟期分枝交叉在一起,后期倒伏,不利于收割時機械行走,因此選擇品種尤為重要。應選擇純度高,主花序角果多,株型緊湊,抗裂莢能力強,適合機械收割的品種,如灃油737、潯油8號等中早熟品種。
4 播種
4.1 播種期
前茬水稻收獲后,一般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在土壤墑情適宜時搶墑播種,在此范圍內,播種越早,產量越高,為利于機械操作,適時造墑,一般在捏土成球落地即散時播種效果好,提高播種質量便于油菜粉的發(fā)芽和快速出苗。
4.2 播種量
9月下旬播種的油菜每畝播量為250g-300g,密度為每平方米35-40株,10上中旬直播的油菜每畝播量為300g-350g,密度為每畝40-45株。
4.3 播種方式
用精量播種機加裝噴藥斗進行播種,根據直播機幅寬決定廂寬一般以1.5-2m為宜,開好“三溝”,溝寬30cm,溝深20cm,每畝施用45%復合肥40Kg,顆粒硼肥(12%以上)0.5Kg作基肥,在直播時一同施下。
對開溝機放下和提起時開溝深度不夠的地方,要人工修整,及時清理溝中散落的泥土,保持三溝暢通,排水順暢,對廂面不平的地方也要整平,使種子表面覆蓋土層1-2cm,否則容易積水造成死角。
5 田間管理
5.1 排灌水及查補苗
播種后如遇秋旱天氣,應及時灌跑馬水抗旱,促進油菜粉的發(fā)芽和出苗,力爭一播全苗。春季加強請溝排漬,開春后,雨水多,應及時請溝排水,保證“三溝”暢通,做到雨停田干,精量直播油菜不需要間苗,但5葉期要及時查苗補缺。
5.2 追肥
4-5葉期施苗肥,每畝撒施嗎尿素10Kg,開春后施薹肥每畝施用尿素5Kg,氯化鉀5Kg,在晴天葉片無霧水時撒施,初花至盛花期,結合病蟲害防治,每畝用適量葉面肥加硼肥選晴天葉面噴施。
5.3 化學除草
5.3.1 芽前除草
直播時利用加裝的噴藥斗進行芽前土壤封閉除草,每畝用90%的乙草胺乳油80ml兌水30Kg在壤表層均勻噴施。
5.3.2 苗期除草
油菜3-5葉時,每畝用24%烯草酮乳油30-40ml兌水30Kg噴施防治禾本科雜草,每畝用50%草除靈懸浮劑30ml兌水30Kg噴施防治闊葉雜草。
5.4 病蟲害的防治
5.4.1 苗期放蟲
10-11月油菜處于苗期,降水少,秋旱重時,往往蚜蟲發(fā)生嚴重,菜青蟲、小菜蛾、葉蛾類發(fā)生較多,可用70%的吡蟲啉(10g)與5%的氯蟲苯甲酰胺15g混配兌水30kg葉面噴施。
5.4.2 花期防病蟲
3月上旬初花期主要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兼防蚜蟲、小菜蛾、菜青蟲、菌核病,可用50%的速克靈75-100kg,25%的咪酰胺乳油40ml,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兌水30kg葉面噴施,對于蚜蟲等蟲害,與苗期防治方法相同。3月下旬-4月上旬,盛花期重點菌核病的二次防治,用藥與前次相同。在防治菌核病時,可加入硼肥、磷酸二氫鉀一起噴施,防治花而不實,提高產量。
6 機械化收獲
采用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油菜一般要比人工收獲期推遲5-7天,在黃熟后期至完熟期收獲最為適宜,此時成熟度為90%左右,不但可以降低總損失率,干粒重也高,還可以提高出油率。作業(yè)時應避免中午高溫時段,采取“早開始、午停機、晚收工”的辦法,掌握合適的作業(yè)速度,根據油菜的長勢,成熟度及田間濕度情況,確定作業(yè)速度,不易過快,注意堵漏,由于油菜籽粒小,流動性好,收割機上細小縫隙都可能漏粒而增加損失,因而要采取必要的堵漏措施,全面降低機械化收割帶來的損失率。
作者簡介:黎運尚(1980-),男,土家族,湖南慈利人,慈利縣杉木橋鎮(zhèn)農科站,本科,助理農藝師,一直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